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81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153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81.
2,4,6-三氯酚在环境中广泛分布,是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脱卤呼吸菌能还原分解氯酚,使其毒性大大降低,继而被其他微生物氧化分解并矿化.然而脱卤呼吸菌在自然环境中丰度较低,代谢速率慢,对电子利用能力较差,因此传统的生物添加或生物激活等原位修复方法往往导致效能受限,可应用性差.本研究驯化富集了具有稳定厌氧还原脱氯2,4,6-三氯酚能力的混合菌群,在添加乙酸钠(5 mmol·L-1)和氢气(10 mL)的情况下,在6 d内将2,4,6-三氯酚还原脱卤为4-氯酚.研究采用聚氨酯泡沫作为生物载体材料,在聚氨酯泡沫表面负载电气石,发现在无氢气额外添加的情况下,2,4,6-三氯酚的还原脱氯速率提高了6倍,且脱卤性能稳定.对强化后混菌的群落结构及潜在核心脱氯功能菌属进行分析,16S rRNA测序鉴定结果表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在混合菌群中的占比超过90%,为体系中的核心脱氯功能菌.本研究为地下水中还原脱卤菌群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技术.  相似文献   
182.
从航母腐蚀控制技术体系这一航母应用技术的微小分支见微知著,对世界最强海军航母技术的发展历程、理念、思路、体制以及方向进行深入探究分析,以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航母技术发展之路。通过对美军航母腐蚀控制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应用、腐蚀控制在舰船全寿命周期应用、腐蚀控制技术体系发展理念、腐蚀控制技术体系科研体制创新的研究,对美军航母腐蚀控制技术体系进行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83.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固定化技术方法以及不同载体选择的介绍,分析评价了固定化微生物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应用研究进展。并通过探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各种有机废水的处理效率,可以看出:与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确是一种比一般微生物处理法更为有效地废水处理方法。同时,也阐明了该技术的研究前景:虽然固定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并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84.
以腐朽木为碳源去除废水中硝酸盐氮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采用室内装置研究了腐朽木的碳源释放规律,并考察其作为碳源和反应介质的水解-反硝化生物反应器对污水中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腐朽木可有效地释放碳源物质,接种腐殖质组腐朽木释放COD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总量分别是灭菌组的2.3倍和5倍;室温25℃±1℃,进水NO-3-N浓度为30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时,水解-反硝化反应器可获得很好的反硝化效果,保持去除率80%以上稳定运行46 d后,出水硝酸盐氮逐步升高,运行过程中未发现亚硝氮累积.  相似文献   
185.
研究从原油污染土壤中驯化分离出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系,以海藻酸钠和硅藻土复合载体将其制备成固定化菌,比较了固定化降解菌与游离菌对土壤中原油的降解率以及它们在土壤中活性与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土著降解菌经驯化后显示了较高的耐受性和环境适应能力,固定化降解菌产生了较同等菌量的游离菌明显高的降解优势,特别是在实验初期(20天时)...  相似文献   
186.
用课题组研究开发的纳米复合聚氨酯大孔载体固定化微生物SBR脱氮.SBR一个运行周期按进水5 min,曝气2.5 h,沉淀l h,排水30min的方式连续进行.系统稳定后,考察其脱氮效率,结果表明,进水COD为30~l00mg/L,经过一个周期,出水COD达到饮用水一级标准;进水NH4+-N的浓度为4.5~24.2mg....  相似文献   
187.
采用混合型(火山岩和陶瓷环)填料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研究了混合型填料挂膜情况,不同HRT、DO和进水COD浓度对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型填料挂膜效果好,15 d后反应器达到稳定状态,对COD的去除率达到75%以上;在水温为20~32℃,HRT为12 h,DO为5~6 mg/L的条件下,对COD、氨氮、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5.8%、71.8%、45.9%和35.7%;当进水COD浓度为100~400 mg/L时,各个指标的去除率随着COD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可见进水COD浓度会对污水净化效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8.
对氯酚废水是一种毒性很强的废水。本文利用三相生物流化床对对氯酚废水进行实验室模拟降解实验研究。三相生物流化床的特点是采用相对密度>1的细小颗粒为载体,微生物附着在载体的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废水至下向上流动,使载体处于流化状态。处理过程中,液相中溶解的或呈胶体状的有机物以及溶解氧从液相进入生物膜,被生物膜中的细胞分解、利用。这样,在生物膜表面与液相中形成一个有机物和溶解氧的浓度梯度,使废水中的有机物不断地被吸附到生物膜上,从而达到连续处理废水的目的[1]。  相似文献   
189.
文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设计,选取进水初始浓度、进水流量及pH为工艺考察参数,对生物膜载体悬挂式自然供氧处理果糖有机废水的工艺进行响应面法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浓度181.315 mg/L、pH6.996、进水流量1.978 mL/s。此条件下,出水COD浓度可达到18 mg/L,去除率为90.12%。  相似文献   
190.
高明瑜  谢慧君  王文兴 《环境科学》2012,33(5):1550-1555
生物岛栅是一种新型的原位水质净化技术.本研究在分析植物生长初期生物岛栅系统(ZLT)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基础上,分别利用二喹啉甲酸(BCA)蛋白法和荧光素二乙酸(FDA)酶脂活性法测定微生物量及活性,结合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研究了系统中微生物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ZLT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均明显高于传统浮岛系统(ZL)和仅有填料的对比系统(ZT).ZLT系统中各层填料样品的荧光素和蛋白浓度相差不大,其最高浓度分别为277.5μg.g-1和50.8mg.g-1,但根部样品的浓度仅为95.8μg.g-1和18.1 mg.g-1,相差近3倍.另外2个系统的变化趋势与此类似.DGGE图谱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ZLT中随着水深增加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从1.66下降到1.23,但这种趋势在ZL样品中并不明显.在植物生长初期,生态浮岛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有超过80%属于γ-变形菌或拟杆菌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