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9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堆肥是处理农业废弃物最适宜的技术之一,但堆肥产生的有害和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本研究以生猪养殖发酵床废弃垫料及菌渣为原料,利用强制通风静态堆肥技术研究垫料和菌渣不同配比及添加EM菌剂对堆肥过程温室气体排放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堆肥处理温室气体排放通量以堆肥前20 d较大,堆肥中后期降低;微生物总量和种类在不同堆肥处理间没有发生显著性变化;CO_2和N_2O排放速率与细菌、真菌和甲烷氧化菌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整个堆肥期间,以菌渣为主料并添加EM菌剂的堆肥处理温室气体减排效果最佳,相对其他3个处理温室气体减排0.7%~10.2%.由此认为,以菌渣为主料和通过添加EM菌剂的堆肥方式可以作为降低菌渣-发酵床废弃垫料堆肥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13.
椰壳基活性炭吸附高氯酸盐污染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高氯酸盐污染物椰壳基活性炭吸附的最佳工艺参数,以高氯酸铵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通过L25(5)4正交试验考察活性炭投加量、温度、pH值、高氯酸盐初始浓度等参数对活性炭吸附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lO4-的去除率随着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ClO4-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偏中性的环境中具有较高的去除率,高温不利于活性炭的吸附反应。最佳工艺参数:活性炭投加量为0.4 g/L,pH为中性,温度为25℃,高氯酸盐初始质量浓度为2 mg/L。在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对ClO4-的吸附率为74.87%。  相似文献   
14.
Removal of heavy metal ions from industrial effluents by the activated carbon prepared by steam activation of waste coconut buttons through batch adsorp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5.
用差热分析(DTG-DTA)、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EDS)等方法对谷壳的质量随温度上升而变化的情况、表面的官能团、表面形态及主要元素构成等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谷壳对水溶液中Cu2 、pb2 的生物吸附作用.加热170℃时谷壳质量损失约6%,至170~290℃时质量损失约45%,至500℃时质量仅余约11%.在320℃、440℃分别有2个放热峰.谷壳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主要由碳水化合物如木质素、纤维素等的吸收带组成.红外光谱分析表明,1735 cm-1和1615 cm-1处的吸收峰为不同C=O的伸缩振动峰;1515 cm-1处为苯环的骨架振动峰,而1243 cm-1处是苯羟基中C-O的伸缩振动峰.1456 cm-1处的吸收峰为CH3-和CH2-的弯曲振动峰,1374 cm-1处是甲基的弯曲振动峰.SEM/EDS分析表明,谷壳表面粗糙,且主要由碳氧硅铝元素构成.结果表明,吸附时间、溶液pH、吸附剂用量、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及Na 和Ca2 离子对吸附均有影响.谷壳对Cu2 、Pb2 的吸附在30min基本达到平衡,在pH为5左右吸附效果较好,Ca2 对吸附的影响比Na 严重.随初始浓度的增加,吸附量增大,且吸附可用Langmuir方程描述.在本实验条件下,谷壳对Cu2 、Pb2 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46 mg·L-1、12.5mg·L-1.一种金属离子的存在能显著降低谷壳对另一种金属离子的吸附,且pb2 对Cu2 的影响较Cu2 对pb2 的影响更严重.单一体系和混合体系的实验结果表明,谷壳对单一体系中Cu2 、Pb2 的吸附能力分别大于对混合溶液中Cu2 、Pb2 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6.
Sorption and leaching of the organophosphate (OP) pesticides chlorpyrifos, profenofos, methyl parathion and malathion were investigated with four different types of biomass: coconut husk, rice husk, peat moss and peanut shell. Organic carbon contents of the biomass were in the range of 35.4–45.4%. Sorption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by the batch (equilibrium) method at 4 different OP spike concentrations and at pH 3–7. Sorption isotherms conformed to a linear Freundlich equation and the Freundlich constant or sorption coefficient (KD) confirmed that biomass organic carbon content was the principal sorbent factor affecting OP sorption. For a given sorbent, correlation of the extent of sorption with sorbate chemical properties was examined. Column leaching experiments involving different masses of coconut husk and peanut shell pre-spiked with OPs at the level equivalent to actual spraying concentrations in some Thai tangerine orchards were conducted. These experiments included repeated spikings and leaching. A water flow rate of 20 mL min?1 was employed corresponding to the current average watering regime. Retardation and biodegradation with these sorbents were also examined.  相似文献   
17.
首先简要叙述了箔条干扰的发展状况。然后对无线电引信抗箔条干扰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基于频谱展宽、极化特征、多普勒差异、回波信号特征、距离像、稀疏表示等抗箔条干扰方法。最后总结了无线电引信抗箔条干扰技术面临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椰糠生物炭对热区双季稻田N2O和CH4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稻菜轮作模式,选择海南双季稻田为对象进行氧化亚氮(N2O)和甲烷(CH4)排放的原位监测,探究椰糠生物炭对该系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试验设当地常规施肥对照(CON)、氮肥配施20 t·hm-2生物炭(B1)、氮肥配施40 t·hm-2生物炭(B2)及不施氮对照(CK)4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监测整个水稻种植季稻田N2O和CH4排放,并估算增温潜势(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结果表明,早稻季N2O排放动态与土壤矿质氮含量密切相关,排放集中在水稻苗期与分蘖期施肥后,各处理早稻季N2O累积排放量为0.18~0.76 kg·hm-2,相较于CON处理,生物炭处理减排18%~43%,其中B2处理达显著水平;生物炭可能通过促进N2O的还原减少早稻苗期N2O排放;提高土壤硝态氮含量而增加了早稻分蘖期N2O排放.晚稻季N2O排放集中在抽穗期和成熟期,累积排放量为0.17~0.34 kg·hm-2,B1处理减排37%,B2增加3%,差异均不显著.稻田CH4排放高峰出现在早稻季后期与晚稻季前期.各处理早稻季CH4累积排放量为3.11~14.87 kg·hm-2,CK较CON处理增排39%,生物炭处理可能提高土壤通气性限制早稻季产CH4能力,B1和B2处理分别较CON减排28%和71%;晚稻季CH4累积排放量为53.1~146.3 kg·hm-2,排放动态与NH4+-N含量极显著正相关,CK和B1分别较CON处理增加52%和99%,B2处理显著增加176% CH4排放.早稻季B1和B2处理较CON分别增产12.0%和14.3%,晚稻季分别增产7.6%和0.4%.由于晚稻季甲烷排放的增加,施用生物炭增加了双季稻田总增温潜势(GWP),其中高量生物炭达显著水平;不同施用量生物炭对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无显著影响.椰糠生物炭在热区稻田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综合利用废椰壳,进行了废椰壳制备活性炭并负载氧化铜处理活性艳红X-3B废水的研究。采用正交实验法,以COD和色度去除率为目标函数确定了活性炭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磷酸浓度65%(质量百分数),m(磷酸)/m(椰壳)比3∶1,活化时间2.5 h,活化温度500℃。在该活性炭上负载氧化铜处理活性艳红X-3B染料废水,其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83.70%和99.72%。用扫描电镜(SEM)和X衍射仪(XRD)对裸活性炭和载铜活性炭样品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通过单因素实验法确定了废水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5,曝气时间4 h和催化剂用量0.55 g,在此条件下,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86.70%和99.75%,相应的出水指标为75 mg/L和32稀释倍数。  相似文献   
20.
以椰糠作为湿地工作层主要填料,采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海南天然橡胶加工业低浓度废水。结果表明,在144 mm/d水力负荷条件下,椰糠填料人工湿地对废水中的COD、BOD5、NH3-H及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8.99%、66.49%、59.55%和75.22%,显著高于无椰糠对照组。当水力负荷提高至216 mm/d,系统运行稳定,出水水质仍能达到污水排放标准(GB 8978-1996)和《农业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