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51篇
综合类   94篇
基础理论   46篇
环境理论   1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55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Based on the Institutional Collective Action framework, this research tests the impact of two competing hypotheses—bonding and bridging—on enhancing organisational resiliency. The bonding hypothesis posits that organisational resiliency can be achieved if an organisation works closely with others, whereas the bridging hypothesis argues that such a structure places considerable stress on an organisation and advocates for an organisation to position itself as a central actor to gain access to novel resources from a diverse set of entities to achieve resiliency. The paper analyses data gathered from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44 public, private, and non‐profit organisations serving communities affected by the Great Floods of 2011 in the Thai capital, Bangkok (urban), and in Pathum Thani (suburban) and Ayutthaya (rural) province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organisational resiliency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bridging effect; organisations in the rural province were more resilient than those in the suburban and urban centres; and private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s generally were more resilient than public sector organisations. Th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fostering multi‐sector partnerships to enhance organisational resiliency for disaster response.  相似文献   
42.
Across the globe, groups are experimenting with initiatives to create alternatives to the dominant food system. What role might research play in helping to strengthen and multiply these initiatives?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wo research projects in Australia and the Philippines in which we have cultivated hybrid collectives of academic researchers, lay researchers and various non-human others with the intention of enacting community food economies. We feature three critical interactions in the “hybrid collective research method”: gathering, which brings together those who share concerns about community food economies; reassembling, in which material gathered is deliberatively rebundled to amplify particular insights; and translating, by which reassembled ideas are taken up by other collectives so they may continue to “do work”. We argue that in a climate-changing world, the hybrid collective research method fosters opportunities for a range of human and non-human participants to act in concert to build community food economies.  相似文献   
43.
苏卉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2,(11):1044-1045,1049
在文化旅游领域,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与互动发展已成为新的趋势,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题,联系产业分工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等,结合文化及旅游产业自身的特征,对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因、融合机制和融合背景下如何进行政府规制改革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4.
将河南平顶山煤气公司原煤气输配系统改造成为自动恒压控制系统,从而提高安全系数,降低煤气输配电耗。  相似文献   
45.
对承德市热电厂CG35/3.82-MX型循环流化术锅炉的脱硫除尘系统进行了改造,解决了原水膜除尘器效率低,烟法排放严重超标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6.
根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政策,环境监测站属于公益性二类事业单位.通过分析监测站目前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包括增强服务意识、提升综合素质、推进内部机制改革、参与市场竞争与合作等一系列实现转型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7.
本文选取小山口村、魏城村和南垛庄铺三个林权改革试点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描述统计、交叉列联表分析和Ridit分析,就林权改革的方式、林改对经济和环境产生的影响及林权流转三个方面的问题对山东临沂市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状展开调查研究。分析发现,在历经3年的林改中,临沂市始终坚持尊重实际、区别对待,灵活选择林权改革的方式,使当地的林权制度改革受到村民的欢迎。此外,林权改革后,当地的经济收入和生态环境及对林业的投入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村民的营林、护林积极性也大大增加。但是在涉及到林权流转方面的问题时,大部分的村民不能清楚认识到林权的价值,从而使落实处置权的目标短期内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48.
福建是全国第一个开展林权制度改革的省份。本文通过在福建省三明市和永安市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探讨福建省森林资源经营的改变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林区的绝大部分林农对林权改革持满意的态度,认为林权改革前后对环境的影响有变化。数据分析显示,林改后,对林业的投入对于森林旅游的影响成正比;家庭年均收入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成负相关。研究建议,继续加大对林业的投入,科学编制森林经营规划和经营方案,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林农的增收。  相似文献   
49.
对环境税的一般均衡分析与应用模式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趋严重.因此环境问题也成为了我国CGE模型开发者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利用一个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了税收改革政策对生产、消费和政府收入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仿真结果说明了对不周行业根据污染的强度不同的税率按产值征税.可以在控制污染行业产量.保护环境的同时.促进整体税制改革,减轻企业的所得税负担和居民的纳税负担。增加政府收入.从数字上说明环境税的“双盈”效应假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0.
本文对2000年以来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针对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总结了这些研究中提出的现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于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思路和方向的政策建议。本文对已实现的建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未来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