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124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珠江八大入海口表层沉积物中DDTs和HCHs残留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0年8月-2011年5月4次采集珠江八大人海口表层沉积物,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GC—ECD)法分析沉积物中DDTs(p,P’-DDE、P,P’-DDD、0,P’-DDT、P,P-DDT)和HCHs(α-HCH、β-HCH、γ-HCH、δ-HCH)的污染现状。结果显示,珠江8大人海口表层沉积物中DDTs总含量介于1.02—3.08μg·kg-1之间(以干质量计,下同),平均值为1.91μg·kg-1;HCHs总含量介于0.21—0.41μg·kg-1之间,平均值为0.31μg·kg-1。DDTs平均含量大于HCHs,其中P,P。DDT对污染的贡献最大,含量范围为ND~7.66μg·kg-1,平均值为2.12μg·kg-1。大部分样点伽(α-HCH)/w(γ-HCH)比值小于3,说明研究区α-HCH大都被降解,或者林丹正取代工业HCHs成为珠江口水环境中HCHs输入的主要来源;甜(DDT)/w(DDD+DDE)比值大于2,表明沉积物中除早期农药残留外,仍然有新的DDTs类农药输入。  相似文献   
32.
从我国内蒙古吉兰泰盐湖的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中度嗜盐细菌菌株JLT-01,研究了其形态和特性.结果显示:该菌株为杆状,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无荚膜,无鞭毛;最适培养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值7.5,最适生长盐度10%~12%(m/V),最适生长Mg2+浓度3.0%(m/V);能利用葡萄糖、蔗糖、半乳糖作为唯一碳源生长.脂肪酸成分分析表明在JLT-01中主要脂肪酸为C16:0与C18:1ω9c,含量分别为26.39%和20.30%.Tm法测定该菌的(G+C)含量(摩尔分数)为52.3%.以该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为基础构建了系统发育树;16S rRNA基因序列的序列同源性比对表明该菌与海杆菌属Marinobacter lipolyticus SM19T的同源性为98.0%,与Marinobacter属内其它菌株的同源性在96.0%~99.0%之间.DNA-DNA杂交实验分析显示:JLT-01与M.lipolyticus DSM15157的杂交率小于70%.结果表明,菌株JLT-01是海杆菌属的一个新菌株.  相似文献   
33.
对我国野生土沉香4个主要分布区的土壤特性及自身营养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分布区的同一土层的土壤物理性质有明显的差异(P〈0.05)。海南临高分布区各层土壤容重最小,总空隙度、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比较高;海南屯昌分布区各层的土壤容重最大,总空隙度较低;广东东莞分布区与广东陆河分布区各层土壤松紧度比较适宜,透水性,通气性,持水能力比较协调。各分布区土壤均呈酸性,其有机质含量和营养元素含量偏低。土壤有效Mn、有效B均处于较低水平,有效Fe的含量均高于临界值;海南屯昌分布区土壤中有效Cu的含量极低,其余3分布区则均高于临界值;除海南临高分布区有效Zn的含量高于临界值,其他3个分布区均低于临界值;海南屯昌分布区土壤有效S含量稍低于临界值,为中等水平,广东陆河分布区高于临界值处于较高水平,广东东莞分布区为临界值的2.76倍,而海南临高分布区则高达临界值的7.31倍,均处于极高水平。野生土沉香叶片各营养元素之间的相关性总体不明显。  相似文献   
34.
利用污泥-石灰高效混合器制备5%、10%、15%石灰添加量的稳定化污泥,应用Jerome 631-X型便携式硫化氢测定仪、静态吸收等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不同石灰添加比例下污泥还原性硫化物(RSCs)和氨(NH3)的释放特征,并对臭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污泥中添加石灰后,RSCs体现出缓释特征;石灰稳定化污泥RSCs的释放量下降明显,连续监测380min后,石灰稳定化污泥处理的RSCs产生量相比等质量原泥处理降低了约85%;恒温培养24h,石灰稳定化污泥的NH3释放量(5.03×10-4mol)相比等质量原泥处理(7.00×10-6mol)提高了约72倍,明显促进了污泥氮向氨气的转化和释放.向污泥中添加少量工业石灰,均匀混合条件下,污泥的臭味强度明显降低,基本达到了抑制恶臭的目的.  相似文献   
35.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2005年、2006年的实地调查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总体特征,湿地维管束植物和水禽的区系组成特点,并与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对比。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维管束植物区系科的分化程度较低,属的分化程度较高,湿生植物、水生植物在区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从生活型角度分析,区系中草本植物、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占据优势;从维管束植物区系的地理分布成分看,以温带分布属和世界分布属为主;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水禽区系的居留型构成以旅鸟和候鸟为主,地理分布成分构成以古北界种为主。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维管束植物和水禽种类都明显少于相邻的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  相似文献   
36.
大气环境中氮,硫污染物的循环,正在自然系统改变。人为活动已明显冲击了氮、硫元素的循环过程,它们可能对生物多样性,局地气侯变暖,土壤,水体,人体健康等逐渐带来严重影响。氮、硫污染物亦是大气酸沉降的主要来源。通过对甘肃平凉市大气湿沉降中氮、硫污染物特征分析,掌握氮、硫污染物动态变化,分析它们在大气湿沉降中的化学变化及污染循环特征,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使氮、硫元素的循环趋于平衡,防止酸沉降在我市发生,进一步提高我市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37.
内蒙古地区沙尘暴时间分布特征及其沙尘气溶胶TSP浓度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尘暴是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内蒙古自治区较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直接危害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本文就内蒙古地区沙尘暴的时间特征,沙尘气溶胶TSP浓度值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减轻沙尘暴危害、减少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建议。  相似文献   
38.
利用卡尔费休法可直接测定PM2.5水分含量,方法精密度及准确度均较好.将该方法应用于北京市城区站点2020年全年的PM2.5分析,结果显示PM2.5水分浓度年均值为(5.0±4.1)µg/m3,在PM2.5占比为(12.5±4.8)%,与PM2.5质量浓度呈显著相关.水分质量浓度与PM2.5的质量浓度月度及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研究发现,随着空气污染加重,水分质量浓度及其在PM2.5占比均呈上升趋势,二者相关性明显增强.可见污染发生时,水分增加有利于颗粒物吸湿增长从而推高污染水平,对PM2.5的贡献同步增强.当沙尘污染发生时湿度处于同期较低水平,不利于细颗粒物的吸湿增长,水分质量浓度及其占比均处于较低水平. PM2.5水分与二次离子及有机物均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水分为气态污染物提供非均相转化载体,促进硝酸盐、硫酸盐、有机物的进一步生成.PM2.5水分与地壳物质无相关性,证实地壳元素为一次源,不受水分影响.  相似文献   
39.
江苏省城市生活垃圾特征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收集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从地级市、县、中心镇三个层次总结了江苏省城市生活垃圾的特征、处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江苏省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可燃组分、热值逐年上升,含水量基本保持稳定,容重、碴石含量呈下降趋势;目前江苏省填埋、焚烧、堆肥和综合四种处理方式中均有一些问题,且能够达到国家标准的很少;还存在管理体制不顺,缺少资金,减量化、资源化尚未引起重视,法规不健全,混合收集,废品回收率低,处理模式单一、技术落后等问题。这些都使控制垃圾产生、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并确定其处理方式,以及进一步推动江苏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深入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0.
氯氰菊酯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药厂废水排放口附近的污泥中分离到1株能降解氯氰菊酯的细菌LQ-3.根据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GenBank Accession No.FJ222585)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Starkeya sp..LQ-3菌株只能以共代谢方式降解氯氰菊酯,在有酵母粉、蛋白胨、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存在的条件下,5 d内对20 mg·L-1氯氰菊酯的降解率达到72.1%.LQ-3菌株降解氯氰菊酯的最适温度为30 ℃左右,pH值为7~8.LQ-3菌株还能降解功夫菊酯、甲氰菊酯、联苯菊酯和溴氰菊酯.酶的定域试验表明,LQ-3菌株降解氯氰菊酯的酶属于胞外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