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6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397篇
安全科学   95篇
废物处理   59篇
环保管理   99篇
综合类   813篇
基础理论   166篇
污染及防治   154篇
评价与监测   155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盐酸消解样品,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电镀废水中高浓度的锡的质量浓度,方法简单可靠。通过实验样品的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该方法干扰少,数据准确,适合废水分析。  相似文献   
72.
富营养化水体中黑水团的吸收及反射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思敏  李云梅  王桥  朱利  王旭东  温爽 《环境科学》2016,37(9):3402-3412
对黑水团水体光学特性进行研究,是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和评估黑水团事件的前提.针对2015年7月在太湖发生的黑水团现象,采集了太湖黑水团区(区域一)、蓝藻水华区(区域二)、清水区(区域三)共36个水样,对这3个区域的水体遥感反射率以及吸收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一水体的总颗粒物、色素颗粒物和非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比区域二、区域三高出1~2倍,在400~500 nm之间,区域一CDOM吸收系数相比另外两个区域的水体高出2倍左右.导致黑水团区域水体具有很低的遥感反射率,被人眼感知时呈现为黑色;2黑水团区域水体M值低于滇池、巢湖和太湖的M值变化范围,说明黑水团中CDOM的腐殖酸含量较高.此外,叶绿素a浓度与CDOM在350 nm处吸收系数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表明蓝藻的降解可能是黑水团中CDOM的一个主要来源;3在380 nm之后,黑水团区域的水体总吸收以色素颗粒物占主导,但在短波350~380 nm处,CDOM对总吸收的贡献率高于色素颗粒物和非色素颗粒物.  相似文献   
73.
Present investigation i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ctivating Fluxes on Mechanical and Metallurgical Properties of Dissimilar Activated Flux-Tungsten Inert Gas Welds”. Effect of current, welding speed, joint gap and electrode diameter on weld bead dimensions on 6 mm thick dissimilar weld between carbon steel to stainless steel, was studied under Activated Flux-Tungsten Inert Gas Welding process. During this investigation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oxide powders were used-TiO2, ZnO and MnO2. After welding samples were subject to mechanical testing, in addition to characterization via micro hardness and microstructures of Normal Tungsten Inert Gas Welds and Activated Flux-Tungsten Inert Gas Welds. Activating fluxes TiO2 and ZnO are effective fluxes for Activated Flux-Tungsten Inert Gas Welding of dissimilar weld between CS to SS. Highest depth/width (D/W) ratio reported under TiO2 and ZnO fluxes compare to Normal-Tungsten Inert Gas Welds. Lowest angular distortion was observed under TiO2 flux compare to Normal-Tungsten Inert Gas Welds. Mechanical properties, Joint Efficiency of Activated Flux-Tungsten Inert Gas Welds are higher than normal-Normal Tungsten Inert Gas Welds. Tensile Test specimens of both the processes failed from the parent metal (carbon steel side). Carbon migration from CS to SS, had occurred which led to failure of weld joints from CS side.  相似文献   
74.
采用罐区减排措施和低温馏分油吸收-脱硫工艺处理高温油品罐罐顶废气,在处理气量43.0~384.5 m3/h,柴油流量10~20 m3/h,吸收柴油温度10~15℃条件下,废气经过净化后,硫化氢和有机硫化物去除率大于97.2%,净化气体非甲烷总烃浓度小于8.35 g/m3,均低于GB20950-2007《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GB 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相关污染物的限值。  相似文献   
75.
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土壤-大气界面释汞通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揭示不同气候条件下森林与大气间汞交换的规律,应用动力学通量箱与Lumex RA 915+测汞仪联用技术,选择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地点,于2011年4月~2012年3月对针阔混交林土/气界面释汞通量进行了为期1 a的连续监测,并考察了各环境因子对土壤释汞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缙云山针阔混交林林地土壤年平均释汞通量值为(16.82±6.70)ng·(m2·h)-1,明显高于欧美国家自然背景区;受光照、温度、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以及亚热带地区森林植被生长变化规律影响,缙云山地区林地土壤释汞通量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暖季林地土壤释汞通量[(22.23±13.19)ng·(m2·h)-1]明显高于冷季[(6.01±4.05)ng·(m2·h)-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林地土壤释汞通量的日变化特征和1 d中光照强度变化有密切关系,土温、气温和相对湿度与土壤释汞通量之间的显著相关关系可能是光照强度与土壤释汞通量相关关系的表象.  相似文献   
76.
重庆主城区降水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沉降量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于2011年12月~2012年11月,在重庆主城区设置了3个采样点,利用湿沉降自动采样器收集降水样品,用ICP-MS对样品中13种重金属进行分析,并通过引入富集因子,研究了重庆主城区降水中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污染水平及沉降量.结果表明,重庆主城区降水中大部分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水平和年沉降量高于国内其他城市和国外一些地区,其中,Cd、Pb、As含量和沉降量分别为0.55μg·L-1和0.44 mg·(m2·a)-1、37.94μg·L-1和30.25 mg·(m2·a)-1、5.65μg·L-1和4.50mg·(m2·a)-1,相对较高.另外,重庆主城区降水中重金属含量和沉降量空间差异不大,但都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含量在秋季和冬季出现较大值,而沉降量在春季和夏季出现较大值.富集因子计算结果显示,多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因子相对较高,其中Cd和Se的富集因子分别为1 740和4 133,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77.
城市复杂环境下涡度相关通量观测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于2008—2009年对北京325 m铁塔47 m、140 m和280 m高度处CO2和能量通量进行了观测.研究了涡度相关技术应用于城市环境通量长期观测中的理论问题和方法适用性.结果表明,平面拟合方法受地面建筑物的影响明显,不同的坐标旋转方法所计算CO2通量差异在15%以内,这种差异随着观测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稳态检验表明,城市环境下低质量的数据分布没有明显的日变化趋势.CO2通量在各自通量贡献区内明显受到平流输送的影响,47~140 m之间的平流约占140 m日累计CO2通量的33%.白天对流混合,污染物浓度梯度很小,垂直平流不大,水平平流占据了平流输送的绝大多数,夜间水平平流和垂直平流则具有相同量级.  相似文献   
78.
土壤样品的传统消解方法是用电热板硝酸-氢氟酸-高氯酸体系,消解时间长,试剂用量大,对操作人员身体危害大,并且测定结果也不准确。本文阐述了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的钴、钼。通过硝酸-盐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体系,选择出微波消解的最佳消解条件,通过对微波消解体系和传统消解体系进行对比试验,微波消解体系具有赶酸时间短,准确度高,对人体危害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土壤消解方法。  相似文献   
79.
隔河岩水库二氧化碳通量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气候变化研究的深入,大型河流拦截工程对水域碳循环及温室气体交换的影响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评估河流拦截工程对水域生态系统碳循环和二氧化碳交换通量时空分布模式的影响,选择清江隔河岩水库作为典型案例,采用在线分析仪与浮箱相结合的方法,在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开展了完整水文年连续观测实验,获取了水库坝前、上游、支流、消落带与库湾等典型区域二氧化碳通量数据.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隔河岩水库水气界面二氧化碳平均通量为(55.691 8±66.332 9)mg·(m2·h)-1,呈现年内冬季高其他季节低的时间变化规律,空间上则表现为水库消落带坝前较低、典型库湾区域较高的分布格局.作为水库背景的库尾断面渔峡口区域二氧化碳通量季节变化非常稳定,在大部分时间内反而高于坝前和消落带断面的二氧化碳通量.数据分析表明二氧化碳通量时空分布格局受到水温、pH值和水体碳浓度的显著影响,但其相关程度受到季节和蓄水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80.
Long term trend analysis of bulk precipitation, throughfall and soil solution elemental fluxes from 12 years monitoring at 10 ICP Level II forest sites in the UK reveal coherent national chemical trends indicating recovery from sulphur deposition and acidification. Soil solution pH increased and sulphate and aluminium decreased at most sites. Trends in nitrogen were variable and dependant on its form.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increased in bulk precipitation, throughfall and soil solution at most sites. Nitrate in soil solution declined at sites receiving high nitrogen deposition. Increase in soil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was detected - a response to pollution recovery, changes in soil temperature and/or increased microbial activity. An increase of sodium and chloride was evident - a possible result of more frequent storm events at exposed sites. The intensive and integrated nature of monitoring enabl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limate/pollutant exposure and chemical/biological response in forestry to be explo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