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41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许多白腐真菌对染料具有广谱的脱色和降解能力 ,其脱色及降解作用可能主要是由于其在次生代谢阶段产生的木质素过氧化酶LiPs和锰过氧化酶MnPs所致。培养条件对白腐真菌脱色及降解活性有较大的影响 ,在培养基中加入藜芦醇和二价锰等能够显著提高木质素过氧化酶的产生 ;富氮培养基会抑制LiPs的生成 ;硫脲、叠氮化物、氰化物等均能明显地抑制白腐真菌的脱色及降解活性 ;缓冲液的选择对维持稳定的 pH值和菌丝的形态有一定作用 ,从而影响其脱色效果 ;富氧环境是一切白腐真菌对染料进行脱色和降解的必要条件 ;适度的搅拌混合有利于反应时的物质之间传递 ;一般地 ,在培养时间达到 3天以后白腐真菌才能达到较高的脱色与降解活性。染料分子大小和结构及其基团的位置对脱色及降解效果有明显影响。使用特殊填料极大地提高处理系统中的生物量以克服真菌生长速度相对较慢、提高处理能力是该技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2.
铝炭微电解处理刚果红废水的效果及脱色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铝炭微电解法处理刚果红废水,通过批式实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主要因素对刚果红脱色及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并采用紫外扫描、离子色谱及LC-MS分析了脱色产物.结果表明,在铝粉投加量为8~24 g·L-1范围内,刚果红脱色率及COD去除率均随铝粉投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合适的铝粉投加量为16 ~24 g·L-1;刚果红脱色率和COD去除率随着铝炭质量比的减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适宜的铝炭质量比为1∶3~1∶1;初始pH对处理效果影响最大,在pH为10~12.5时,刚果红脱色率及COD去除率随着pH升高而急剧增加;在溶解氧为1.25 ~7.59 mg·L-1的范围内,刚果红脱色率及COD去除率随着溶解氧的升高而降低.最佳条件(铝粉投加量24 g·L-1、铝炭质量比1:2、pH=12、反应时间90 min)下,刚果红脱色率及COD去除率分别为90.4%和78.6%刚果红脱色历程为:刚果红分子中的N=N双键在新生态[H]的攻击下断裂,生成3,4-二氨基萘-1-磺酸盐和4-氨基3-((4’-氨基-[1,1'-联苯]-4-基)偶氮基)萘-1磺酸盐;后者在[H]的进一步作用下,发生N=N双键的断裂,转化为3,4-二.氨基萘-1-磺酸盐和联苯胺,萘环开环和C-S键断键,分别生成4-氨基-3-((4’-氨基-[1,1’-联苯]-4-基)偶氮基)-1-磺酸盐和2-((4'-氨基-[1,1’-联苯]-4-基)偶氮基)-1-萘胺.研究表明,铝炭微电解法不能将刚果红完全矿化.  相似文献   
33.
利用羧基化碳纳米管作为催化剂,强化臭氧化脱色三苯甲烷染料废水。结果表明,当羧基化碳纳米管存在下,碱性品红废水的脱色率显著增加,在初始pH值为6.0,温度为25℃,初始染料浓度为100 mg/L,羧基化碳纳米管用量为6 mg/L时,30 min后脱色率达到94%。羧基化碳纳米管的催化性能高是由于碳纳米管特殊的纳米结构和—COOH基团,从而促进了臭氧化过程。羧基化碳纳米管可以强化臭氧化脱色三苯甲烷染料废水,对碱性品红、结晶紫、灿烂绿和孔雀石绿4种染料废水均能达到良好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34.
平菇漆酶的性质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对平菇菌种831和予6两菌种所产生的漆酶进行了初步分离,并对酶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它们的最适反应温度都在60℃,最适反应pH都在3.0,对831漆酶进行除酚和固定化脱色的研究表明,在最佳除酚条件下50℃,pH5.0,反应3h,对25mg/L单宁酸的去除率可达24.4%,在所研究的不同固定化材料中,以尼龙网为材料的固定化效果最好,固定化酶对50mg/L的活性艳蓝脱色率可达游离酶脱色率的76%,重复应用4次脱色率没有降低趋势,之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35.
粉煤灰对印染废水的吸附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粉煤灰对印染废水吸附脱色处理效果,确定了最佳脱色条件和穿透曲线的特征,并探讨了其对印染废水CODcr的去除率。结果表明:对色度都为700倍、CODcr分别为664.2 mg/L、947.1 mg/L的红、蓝色印染废水,粉煤灰处理的最佳用量分别为18 g和16 g,最佳吸附接触时间分别为2.0 h和2.5 h,最佳pH5-7,穿透体积分别为115 mL和120 mL,脱色率均可达到95(以上;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81.5%和41.1%。  相似文献   
36.
马宏瑞  张茜  张蕾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1):167-170,179
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染料废水具有反应迅速、降解彻底的优点.文章以悬浮态TiO2作为自制紫外光催化反应器(145W,185W)的催化剂,处理通有定量夺气的清水来产生微量的臭氧,通过改变臭氧捕捉方式、初始pH值、反应时间、TiO2用量及光照强度,研究纯水中臭氧产量及pH与上述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以循环伏安法作为对照.单因素实验...  相似文献   
37.
本文以橙黄Ⅰ、橙黄Ⅱ、橙黄Ⅳ和日落黄4种偶氮染料为目标染料,首次尝试利用外加弱磁场(~20 mT)的方法来强化零价铁脱色降解偶氮染料。结果表明加磁或不加磁时反应过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在磁场的存在下,4种偶氮染料的降解速率都较不加磁场时有很大的提高,提高倍数分别为110.67、111.97、59.51和94.00。弱磁场对零价铁降解偶氮染料的促进作用可能是由于外加磁场所产生的洛伦兹力以及零价铁表面产生的感应磁场所产生的磁场梯度力促进了Fe2+的释放,加快了零价铁的腐蚀,促进零价铁释放更多电子和新生态氢,加速了—N=N—键的断裂,从而强化了染料的脱色降解。  相似文献   
38.
以环氧氯丙烷和二甲胺为原料,加入不同的胺类交联剂(乙二胺、二乙烯三胺和三乙烯四胺)合成出一系列环氧氯丙烷-二甲胺聚合物(EPI-DMA).研究了交联剂及用量对产品特性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IR)和电子透射电镜(TEM)等现代分析仪器研究了EPI-DMA的结构及在水中的聚集形态;并通过烧杯实验研究了EPI-DMA对染料模拟废水和实际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交联剂的加入使EPI-DMA的粘度和阳离子度发生变化;不同交联剂制备的EPI-DMA的IR谱图相差不大,但在水溶液中的结构形貌不相同;EPI-DMA处理模拟活性艳红废水时以电中和和吸附架桥为作用机理,在处理还原大红废水时以电中和作用为主;在用EPI-DMA处理实际废水时脱色率和COD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0%和60%.  相似文献   
39.
一种染料废水脱色絮凝剂(PSAM)的制备和效果实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制备了一种含有金属离子的聚硅酸脱色絮凝剂(简称PSAM)。试验了它对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及对高岭土悬浊液的去浊效果,并与PAC的去浊效果进行了比较。考察了影响PSAM絮凝及脱色效果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pH在5.5—10.5范围内,PSAM具有良好的去浊效果。PSAM的两个最佳脱色区,在pH为6~8,和pH为13.0左右。与PAC相比,PSAM除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外,还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40.
优势菌处理印染废水中水解池的脱色机理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采用投优势菌群的水解(酸化)-好氧工艺,已稳定运行3年以上的印染废水处理工程的水解池进行菌种的分离、鉴定;对分离得到的10株纯菌进行单株及10株混合菌群的脱色能力、脱色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数量及脱色能力上,运行前投入的主要用于脱色的分属于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红螺菌属的菌株仍占优势;混合菌群的脱色能力优于单株菌,对温度、pH值的适应能力更强,脱色时间更短;菌群的最佳脱色温度是30℃,pH值为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