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5篇
  免费   277篇
  国内免费   1109篇
安全科学   91篇
废物处理   199篇
环保管理   215篇
综合类   1678篇
基础理论   440篇
污染及防治   553篇
评价与监测   52篇
社会与环境   85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71.
序列间歇式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生物制药废水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采用好氧SBR法处理生物制药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废水中不需另加氮磷营养物质,当进水CODCr为911~3280mg/L时,在曝气16h条件下,出水CODCr在350mg/L以下,BOD5在80mg/L以下,SS在150mg/L以下,皆达到生物制药工业废水二级排放标准。本文还对好氧SBR法的有机物降解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2.
从植被演替和抗风性研究包兰线沙坡头段人工植被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群落演替与风沙流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证了群落的稳定性。在沙坡头地区,以油蒿为主的人工群落在长期的自然演替过程中已达到与生境条件相互适应的动态稳定过程。通过沙坡头与周边地区植被演替的比较研究,表明了该地区现有植被正形成(或已形成)偏途顶极序列,该植被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稳定存在,这些演替可促使沙坡头地区的人工植被向更为稳定的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以及自然生态系统方向变化。此外,风洞实验结果显示,沙坡头现有主要植被和地表能够抵抗较大风沙流胁迫,已形成了能够忍耐沙尘暴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3.
对玻璃基底和金属基底的铝反射膜在紫外、低能电子、低能质子的综合环境作用下的光谱反射率退化进行了实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铝反射膜的光谱反射率均发生了退化,且光谱反射率的退化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在近红外波段退化很小;玻璃基底铝反射膜退化在420 nm左右出现峰值点,2种金属基底铝反射膜的退化的峰值点在450 nm左右。由于电荷沉积在玻璃中后会抑制带电粒子入射,因此玻璃基底铝反射膜的退化要小于金属基底铝反射膜。  相似文献   
74.
太阳光助Fenton体系氧化降解苯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探讨了太阳光助Fenton体系对苯酚的氧化降解。结果表明,太阳光能有效地增强Fenton试剂对苯酚的氧化降解,在晴天较强太阳光照下,Fenton试剂可在较短时间内使较高浓度的苯酚完全矿化。反应体系的初始pH值及Fe^2 用量均对苯酚的氧化降解有明显影响,反应的适宜pH值在3—4的酸性范围内;适量Fe^2 参与的太阳光—Fenton反应有助于苯酚的降解,但过高的Fe^2 用量反而不利于苯酚的降解。实验结果还表明,采用分批多次投加的方式可明显提高氧化剂H202的利用效率,降低H202的消耗量;苯酚废水降解的主要中间产物为苯醌和有机酸;一定程度的太阳光—Fenton预氧化处理可使废水的BOD5/C02cr比值由0.10捉高到0.32,可生化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5.
沿海地区大气扩散参数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6.
4—氯苯甲酸钠的光催化氧化降解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试验采用P-25TiO2,光催化剂,对4-氯苯甲酸钠的光催化氧化降解及污染物初始浓度,催化剂投加量和入射光强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污染物初始降解速率与其初始浓度的关系遵循Langmuir-Hinshelwood模式,其中半饱和浓度常数Ks不仅是催化剂和污染物种类的函数,而且也是入射光强的函数,催化剂投加量存在一限值,当低于此限值时,污染物降解速率由于催化剂浓度的不足受到影响而下降,当高于此限值时,污染物降解速率受催化剂投加量的影响变小,在本试验4-CBA-Na浓度为0.15-0.6mmol/L时该催化剂限值浓度大约为0.4g/L,在入射光强为1-7mW/cm^2和催化剂浓度为0.4g/L下,污染物降解速率与光强成0.67次幂关系,经估算其量子效率为6.3%。  相似文献   
77.
 通过两季马铃薯大田试验,研究了嗪草酮在灌溉沙壤土中的消失和移动情况。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嗪草酮施用后最初7~15天内其含量急剧降低,此后随时间推移降低幅度平缓,1993年和1994年试验结束时的残留量分别为5.9μg/kg和2.3μg/kg。两年共采集的379个土样(分布在15~75cm各土层)中只有5个检测到有嗪草酮。1994年大田135cm土层处的水样中,嗪草酮的检测率高达66%,检测浓度范围为0.06~15.85μg/kg,平均浓度为1.94μg/kg。相比较,嗪草酮在大田试验中的消失速率远大于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78.
光催化降解有机磷农药废水的可行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TiO2粉末的存在下,研究光催化降解有机磷农药废水的可行性。结果表明,CODcr650mg/L,有机磷19.8mg/L的有机磷农药废水在375W中压汞灯照射4h,COD去除率为90%,有机磷将完全转化为无机磷。同时还研究了光催化剂TiO2的用量,反应液初始pH值,空气流量,外加Fe3+浓度等多种因素对光降解的影响;并利用太阳聚光做了室外实验  相似文献   
79.
对两铢以铺代谢方式降解酚和离体固氮的根瘤菌(代号为:101-3,97-1)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其耐酚能力在1200ppm内,五天内能在完全培养基中把300ppm苯酚降解完;在含酚培养基中多次传代后,生长周期加快、产气,而结瘤特性丧失,但离体固氮酶活性比原菌株略有增加。经60ppm的吖啶橙处理后,获得的无质粒菌株,其降解酚的能力和结瘤特性完全消失,TTC(3-苯基-4-氮唑化氯)还原性增加,而革兰氏染色反应、运功性不变。  相似文献   
80.
运用木质纤维素固体基质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定量分析程序等分析检测了不同湿解工况下草坪草和杂草主要组分的化学变化。结果表明,在湿解过程中草坪草和杂草中半纤维素、纤维素的相对含量呈减少趋势;木质素类物质经过衍生和小分子缩合后,其相对含量呈增加趋势;湿解最终产物呈弱酸性,可以用来改良碱性土壤。经过湿解处理的有机物料有机质含量丰富并含有大量腐殖酸,随湿解温度升高,腐殖化程度增加。在湿解过程中有机物料的主要化学组分同时受到热、湿、水解等各种作用,最终形成腐殖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