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77篇
安全科学   224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75篇
综合类   442篇
基础理论   97篇
环境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80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39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氯气泄漏扩散过程及后果评价的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氯气泄漏扩散过程及后果评价的研究成果。从现场试验、实验室模拟和数学模拟三方面分析了氯气泄漏扩散各研究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强调了氯气泄漏扩散后果评价的必要性。指出:必须针对中国特有的一些重气扩散建立专属知识产权的数学模型;不同层次数学模型的精度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需加强基于特定数学模型的全过程统一界面模拟程序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2.
航空器碳排放扩散模型研究及减碳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维  郭瑞 《环境工程》2016,34(8):174-177
探索、研究有效的机场减碳方法,对我国民用机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改善机场周边大气环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文章首先分析机场内碳排放源头,研究根据机场内碳排放污染物的特点,结合高斯高价连续点源扩散模式,推导分析航空器在近地面的扩散公式;其次采用不同的下滑角在3°下滑角和4°下滑角下,比较分析碳排放当量值和一氧化碳扩散分布情况并分析整体碳排放量变化趋势,研究监测点或敏感点浓度值等值线分布特点、占标率变化和影响范围等指标,分析浓度值对周边社区居民的影响程度;计算结果表明,增大下滑角可以有效地减少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103.
小风和静风状态下TSP大气扩散模式的理论推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移动烟团积分模式为基础,采用数学模型分析法,从理论上导出了小风和静风状态下的TSP大气扩散模式。该模式描述了重力沉降和地面不完全反射对颗粒物大气扩散过程的影响;与现有的大气扩散模式体系完全相容,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小风和静风状态下TSP地面浓度的预测计算  相似文献   
104.
分别利用Langmuir、Freundlich和Fritz-Schlunder三种等温吸附平衡关系,对粒内表面扩散控制时的搅拌槽液相吸附动力学过程进行数学模拟研究,同时指出日本《化学工学便览》第四版和第五版中关于求取粒内表面扩散系数部分内容所存在的问题。若按上述《便览》中的公式或图去求粒内有效表面扩散系数Ds,则其平均误差将可能达到340%左右,这是因为铃木基之和河添帮太朗等人在利用“单点拟合法”确定有效表面扩散系数Ds时,错误地将无因次吸附时间等于1.0视为吸附平衡时间所致。文中还对《便览》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105.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编制技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和执行要求。标准提出了一个污染源必须同时遵守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三项限制指标。以众多企业的排放数据和“最佳实用治理技术”为依据制定排放浓度限值;以环境质量要求和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中性气象条件为依据,经计算后确定排放速率限值;以污染源周界环境空气浓度达到质量标准要求确定无组织排放限值。经过一定范围的调查检验后,表明该标准具有基本适宜的宽严程度。  相似文献   
106.
雾对大气污染物迁移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雾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热力和动力特征的变化,分析了大气污染物在雾天气下的迁移扩散和清除过程。表明,在某些情况下,雾对污染物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在某些情况下,雾可以造成地面高浓度污染。  相似文献   
107.
高斯扩散衍生公式在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在大气环境风险评价中客观地确定危险源、估算各类突发性事故的危害,在高斯扩散模型基础上,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得出一整套适用于鉴别与评估大气环境突发事故危害后果(危害区、危害期等)的定量估算公式,使用方便,结果精确。所有公式使用条件与高斯扩散模型相同,可用于直接求取任意浓度等值线精确的时、空位置及其特征点位置。作为高斯扩散模型的衍生公式,可广泛应用于风险工程设计、风险工程保险、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管理、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规划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08.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fate and transport of two significant anions through soil to explore their potential as groundwater contaminants. The retention properties of chloride and sulfate in soils having several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soil‐1 and soil‐2) were determined using adsorption test and adsorption‐diffusion column experiments.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hloride was 3.7 and 1.16 mg/g, respectively, in soil‐1 and soil‐2, with organic matter (OM) content of 3.92% and 4.69%, respectively. The sulfate adsorption obtained was 24.09% and 13.83%, respectively, in the two soils. The anions exhibited monolayer adsorption in the soils with replacement of hydroxyl ions from soils as the major mechanism of adsorp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obtained from the adsorption‐diffusion column experiment were about 100 times lower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column tests of both of the soils.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hloride was 0.03 mg/g and 0.01 mg/g, respectively, in soil‐1 and soil‐2, whereas that of sulfate was 0.04 mg/g and 0.03 mg/g. The empirical relation for depth of penetration (d) from a known spillage onto the soil surface was determined as a function of sorption capacity (S) and initial anion concentration (C) as = 0.0073e(?57S)C and = 0.0038e(?35S)C for chloride and sulfate,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09.
在求解煤的物性参数时,为探究煤粒平均粒径对参数求解的影响,以5种不同粒级的煤粒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筛分现象和粒度分布;以煤粒瓦斯扩散系数求解为例,分析算术平均值、体积加权平均体积粒径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煤颗粒在筛分过程中会出现特殊分选现象,目标粒级粒度分布仅占真实粒度分布的33.37%~49.32%;算术平...  相似文献   
110.
渤海莱州湾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无机氮的扩散通量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为了解不同条件下沉积物中有机物对水体无机氮的贡献,采用野外采样和现场培养法,在1997-05和1997-07莱州湾2个航次进行了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扩散通量的实验研究,NO-3和NH+4的扩散通量分别为0.038—3.65mmol/(m2·d)和0.96—2.52mmol/(m2·d).培养结果说明充氮或充空气与加氯化汞或不加氯化汞对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无机氮的扩散通量没有明显影响.莱州湾底部营养盐的扩散通量与其它地区比较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