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7篇
  免费   618篇
  国内免费   734篇
安全科学   1098篇
废物处理   177篇
环保管理   696篇
综合类   2951篇
基础理论   418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67篇
评价与监测   552篇
社会与环境   200篇
灾害及防治   27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214篇
  2016年   244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304篇
  2013年   346篇
  2012年   484篇
  2011年   481篇
  2010年   323篇
  2009年   313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366篇
  2006年   339篇
  2005年   291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堆肥过程中有机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园  耿春女  何承文  蔡超 《生态环境》2011,20(11):1745-1752
利用3个容积约为50 L的平行生物反应装置研究堆肥过程中温度、湿度(水分含量)、pH值和有机质的动态变化情况。按照Van Soest方法根据有机质不同的溶解特性将其分为:溶于沸水的有机质H2O、溶于中性试剂的有机质SOLU、半纤维素(HEMI)、纤维素(CELL)和木质素(LIGN)。结果表明:反应装置内环境湿度调控在60%左右时,堆肥系统内借助生化反应,温度最高可达到约50℃。堆肥材料在反应初期呈现偏酸性(pH=6.5),而随着反应的发生,pH逐渐变为中性或弱碱性(pH=7.4)。经过20 d的堆肥实验,有机质总量降解了约47%。在微生物作用下的各类有机质的降解率不同,按大小排序为H2O〉HEMI〉CELL〉SOLU〉LIGN,其降解率分别是85%、56%、36%、32%和27%。为了深入理解堆肥过程中有机质的降解机制,文章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技术对体系中的微生物群落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微生物优势群落随反应温度的改变发生明显变化,在堆肥初期和堆肥中期,细菌占优势,而堆肥末期时真菌比例较高。在堆肥的过程中,革兰氏阴性菌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而革兰氏阳性菌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92.
李强  何媛媛  曹建华  梁建宏  朱敏洁 《生态环境》2011,20(12):1867-1871
广泛存在各种类型生物细胞中的碳酸酐酶(cA),通过催化C02和HCO3^-之间的相互转化,驱动岩溶过程。文章通过分析我国西南典型岩溶区植物叶片和根系CA活性,探讨其与岩溶作用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岩溶生态系统中植物的碳酸酐酶活性差异较大,并在植物的生长期发生变动,植株根系CA活性〉成熟叶片CA活性,因而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根系分泌的CA催化CO2+H2O←→HCO3^-+H^+过程,促进石灰岩溶解,加快成土速率,并通过固定根呼吸和土壤微生物分解所释放的CO2产生岩溶碳汇效应;非岩溶生态系统由于土壤碳酸钙含量低,造成植物根系CA表达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993.
土壤球囊霉素相关蛋白(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GRSP)是评价土壤健康的重要指标。研究了土样粒径、贮存条件和高温提取后离心延误时间3个影响因子对采用Bradford法测定GRSP含量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土样粒径对易提取GRSP(EEG)的提取测定影响显著,过0.074 mm孔径筛土样中提取出的EEG含量高于过0.149、0.25、1 mm孔径筛的土样;总GRSP(TG)含量的测定结果对土样粒径的变化没有明显响应,测定TG含量可采用过1 mm孔径筛的土样。贮存条件影响EEG和TG含量的测定,有机质含量低的土样室温保存18个月条件下测得的EEG含量低于-20℃保存条件下;有机质含量高的土样室温保存条件下测得的EEG含量高于-20℃保存条件下;室温保存条件下3个有机质含量水平的土样TG含量均高于-20℃保存条件下。不同样品保存方式间3个有机质含量水平的土样EEG或TG含量差异均显著。为减小有机质降解等的影响,宜低温保存土样。提取后延误离心将导致EEG含量测定值降低,因此延误时间以控制在1 h之内为宜;离心延误2 h内不同延误时间之间测得的TG含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94.
为了解决利用声发射在线检测技术对储罐底板腐蚀状态进行评价时,主要依赖检测人员经验的问题,使该项技术能更好地推广和应用,利用储罐底板在线检测的声发射信息和外观检查信息,并根据相关标准及专家经验,确定与储罐底板腐蚀状态相关的表征因素。采用遗传算法(GA)改进贝叶斯网络(BN)搜索方法,建立基于GA的BN智能评价方法。针对声发射在线检测信息和外观检查信息,分别建立基于标准用声发射因素、基于声发射因素和综合考虑声发射因素和外观检查因素的基于在线检测信息的储罐底板腐蚀状态评价模型。通过对测试样本的评价,对比声发射检测专家评价结果,其中基于在线检测信息的储罐底板腐蚀状态评价模型的准确率为96%,该模型能够对储罐底板腐蚀状态进行可靠的智能评价。  相似文献   
995.
矿山嗣后充填法中,采用经验类比法判定胶结充填体的强度存在诸多问题。利用新的方法来分析充填体与岩体的匹配是必要的。对某铜矿灰砂比为1∶6、1∶8、1∶10和1∶12的4种尾砂胶结充填体进行力学试验和匹配分析。首先利用损伤力学方法建立充填体破坏前本构方程,根据岩体开挖释放能量与充填体蓄积应变能相近的原则,来判定岩体与充填体的匹配;然后运用GTS/MI-DAS有限元软件模拟开采-充填过程,根据应力变化与充填体极限强度的大小关系判定两者的匹配。2种方法所得到的结论一致。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山宜采用充填配比不小于1∶10的尾砂胶结充填体。  相似文献   
996.
为精确模拟堆积体边坡变形破坏过程,根据堆积体所固有的非连续性、非均质性、各向异性等特点,以及边坡变形破坏的渐进性特征,采用改进的有限单元法(FEM)对堆积体边坡进行模拟。考虑堆积体边坡从连续位移函数到不连续位移函数的突变。破裂发生前,用连续位移函数进行计算;破裂发生后,引入不连续位移函数。研究结果表明,破裂面上不同点的安全系数(FOS)是不同的,但都随着破坏过程而降低。同时,可以得出不同非均匀程度下安全系数的概率分布。  相似文献   
997.
城市综合承灾能力评价的分形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结构决定功能的系统原理,运用分形理论,构建城市综合承灾能力分形评价模型。首先构建了城市综合承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进行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及指标数据之间相关性的消除;接着进行研究对象的分形评价与分维计算;最后通过对29个城市实例进行计算,并与模糊可变识别评价方法、指数评价方法进行比较验证,得到各城市综合承灾能力属于相对较强、中等和较弱的各占13.79%6,5.52%和20.69%。实例分析结果与各城市承灾能力实际状态基本一致,显示该方法能利用一个综合反映多因素之间复杂关系的特征指标给出相应的评价等级结果。  相似文献   
998.
基于APJE-SLIM的海运人因失误概率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安全是海运行业永恒的主题,调查研究表明,人因失误是造成海事的主要原因。为了对海运人因失误进行研究,探讨引起人因失误的行为形成因子(PSF),确定在PSF影响下的人因失误概率。在调查海上避让行为的人因失误和这些失误的行为形成因子的基础上,采用APJE和SLIM相结合的方法对航海人员避让行为中的可靠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航海人员疲劳与健康程度、知识、经验与培训水平、任务复杂程度、安全管理水平与组织有效性等PSF对人因失误概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应提高PSF水平,可极大地减少人因失误概率。利用APJE确定端点绝对失误概率,解决了SLIM方法中难以获得参考点概率的问题,获得了在不同种类不同水平PSF影响下的海运人因失误概率。  相似文献   
999.
Although previous research have reported strong and positive intercorrelations between group task conflict and group relationship conflict, several different theoretical rationales exist for the positive link and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remains equivocal. To clarify the causal linkage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conflict, we derived seven models specifying how group task and relationship conflict can be related to each other, including some rival explanations. We tested the competing models using a longitudinal panel design, with data collected from 74 project teams comprising a total of 388 stud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elationship conflict led to an increased subsequent task conflict through negative group affect. Task conflict, however, predicted a subsequent relationship conflict under a specific context, that is, groups that had lower levels of trust among the members.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00.
现场测定煤层透气性系数计算方法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深入分析瓦斯在煤层内流动的阻力特性,根据煤层瓦斯径向不稳定流动理论,探讨煤层透气性系数的本质内涵及物理意义,指出其现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基于无因次流量准数Y和时间准数F0之间的关系,对系数a,b值进行修正,提出透气性系数公式的优化计算方法。给出对比2种计算方法的现场应用实例。结果表明,优化方法的计算过程不必采用试算,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2%,可满足现场应用的实际要求。依据现场测定值可计算出AB的区间范围,据此可直接选择相应公式计算煤层透气性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