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1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06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铜尾矿区9种优势植物体内重金属和氮磷含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宏  沈章军  陈政  安宗胜  孙庆业 《生态环境》2011,(10):1478-1484
以杨山冲铜尾矿废弃地人工覆土上生长的9种优势植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植物对尾矿基质中重金属和氮磷的吸收特性以及与基质理化性质之间的关联。土壤样品采集时沿基质垂直方向分为4层:A层(覆土层0~5 cm)、B层(覆土层5~20 cm)、C层(尾砂层20~25 cm)、D层(尾砂层25~40 cm),植物样品采集时草本植物分地上和地下2部分、木本植物分根、茎和叶3部分采集。结果表明:随着9种植物生长,A层和B层基质理化性质得到明显的改善。主要表现在A层中w(总氮)、w(氨氮)、w(硝氮)、w(有效磷)和w(有机质)显著高于C、D层(P〈0.05),B层中w(有效态Cu)、w(有效态Zn)显著低于A、C、D层(P〈0.05)。9种优势植物对Cu、Pb、Zn的吸收和积累能力具有明显差异性,其中草本植物以根系积累为主,木本植物以叶片积累为主。草本植物对尾矿基质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耐性,其中毛叶荩草(Arthraxon prionodes)根系中Cu、Pb、Zn的富集量均最大,耐性表现最突出,是较为理想的铜尾矿基质的修复物种。另外,本研究还发现,9种植物体内氮磷质量分数也各不相同,其中木本植物叶中氮磷质量分数均大于根、茎。木本植物体内w(总氮)与w(总磷)、w(Cu)、w(Zn)相关性较好,草本植物体内w(Cu)、w(Pb)、w(Zn)之间相关性较好,表明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2.
不同沉水植物净水能力与植株体细菌群落组成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琳  岳春雷  张华  李贺鹏  杨乐  王珺 《环境科学》2019,40(11):4962-4970
选取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密刺苦草(Vallisneria denseserrulata)、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和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这8种亚热带地区常见的沉水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室内静水条件下对其氮、磷吸收和水质净化能力进行对比试验,并结合16S rRNA基因测序对沉水植物关联细菌群落组成进行测定,研究沉水植物对水体的净化能力与植株体菌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8种沉水植物对水体中的氮磷的去除主要通过植物增效作用,植物吸收富集作用去除率较低.其中密刺苦草对水体中TN、TP的去除率最高,达到了91. 58%和96. 81%.伊乐藻、金鱼藻对水中氮磷自身吸收能力高于其他组,密刺苦草和苦草的植物增效的净化能力最强.经分析,8种沉水植物对水体中氮磷的净化能力较强可能是因为植物关联的细菌大多具有降解作用.根瘤菌目(Rhizobiales)、伯克霍尔德氏菌目(Burkholderiales)、黄杆菌目(Flavobacteriales)、产碱杆菌科(Alcaligenaceae)、贪铜菌属(Cupriavidu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ales)的细菌可能是引起密刺苦草增效的净化能力较强的优势菌群,异常球菌纲(Deinococci)、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腐螺旋菌科(Saprospiraceae)和生丝微菌属(Hyphomicrobium)的细菌可能是引起苦草增效的净化能力较强的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33.
水解-生物接触氧化-化学投药工艺处理肉类加工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优势菌投入水解-生物接触氧化-化学投药法应用于肉类加工厂废水处理,通过工程实例,运行结果表明,处理出水水质能稳定达标,而且还具有投资费用少,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34.
含盐工业废水生化处理耐盐污泥驯化及其机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比较在高盐和低盐条件下活性污泥驯化过程,研究了含盐工业废水生化处理耐盐污泥驯化的可行性、特点及其生物学过程.结果表明以盐份作为选择压力可以驯化出具有高降解活性的耐盐污泥,在NaCl浓度为45 000mg/L,容积负荷为1.6kgCODCr/(m3d)时,其CODCr去除率可达到96.6%.对耐盐污泥的驯化过程中的微生物优势生理群变化分析显示,随着进水盐浓度的增加,耐盐苯乙酸降解微生物生理群数量在15d时间内从109cfu/(gVSS)上升到1011cfu/(g.VSS),成为污泥中的优势生理群.  相似文献   
35.
高效水解酸化UASB活性污泥的菌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学华  黄俊  宋吟玲  黄勇  李蕾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1):2779-2784
采用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低能耗、低污泥产量且具有脱氮效能的印染废水处理工艺中UASB污泥的微生物菌群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UASB内污泥的微生物菌种呈多样性分布且优势菌群突出,通过菌群鉴定发现,脱硫橄榄样菌属(Desulfobacula)、Levilinea、长绳菌属(Longilinea)、Candidatus Tammella、Paludibacter、索氏菌属(Thauera)、Tepidimicrobium、杆状脱硫菌属(Desulforhabdus)、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梭菌属(Clostridium)是主要的优势菌属.其中,梭菌属是起到产酸和污泥减量作用的主要菌种.另外,具有脱氮效能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发生了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作用.通过Shannon、Chao、Simpson、Shannon指数的计算,发现该UASB中微生物较其他废水处理系统,群落结构拥有较高的多样性和丰度,有利于稳定产酸.  相似文献   
36.
不同氮源和曝气方式对淡水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利用水族箱微宇宙研究了2种氮源水体中不同曝气条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试验使用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作为氮源,每种氮源水体分别设置不曝气、连续曝气、昼间曝气和夜间曝气4个处理.结果显示:试验初期以NH4+-N为主要氮源的水体中藻类生长明显好于以NO3--N为主要氮源的水体.试验后期则以NO3--N为主要氮源的藻类生长情况更好.连续曝气对于2种氮源水体中藻类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昼间曝气对2种氮源的藻类生长影响不大;而夜间曝气对藻类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NH4+-N含量较高的水体中蓝藻容易成为优势种,而NO3--N含量高的水体中则以绿藻为主.不同曝气条件下藻类优势种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7.
38.
Two cases of harlequin ichthyosis were successfully diagnosed prenatally by fetal skin biopsy. The aborted fetuses were later confirmed to be afflicted with this very unusual skin disease. Both families had a previous history of harlequin ichthyosis. In performing the biopsy, it was found that amniotic fluid cytology can also be very helpful in the diagnosis of this kind of severe ichthyosis. With regard to these families, the disease may have been transmitted in an autosomal dominant fashion, and not in a recessive manner as is commonly believed.  相似文献   
39.
桂北锰矿废弃地主要植物种类调查及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样方法和实地勘查法调查了桂北荔浦锰矿区废弃地自然定居和人工种植的植物,并且对8个区的主要植物及其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类、测试。并采用污染指数评价法对矿区废弃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飞蓬(Erigeron acer)、苍耳(Xanthium sibiricum)、耳草(Hedyotisauricularia)对重金属有较强的耐性,而且能适应废弃地的不良环境,可作为锰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先锋植物;用3种不同的背景值对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评价结果是一致的,除Pb外,5种重金属元素单项污染指数均大于2,表示被污染,其中以Mn、Zn、Cd污染最为严重。锰矿废弃地人工复垦采用典型的农业恢复模式,以种植果树和经济作物为主,果实中Cr、Cd的含量均超过食品卫生限量标准,因此矿山恢复的早期不宜直接种植果树和食用经济作物。以上研究结果可为锰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和植被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0.
采用投加优势菌群的水解 -混凝法对糖蜜酒精废水进行试验 ,研究投加优势菌的水解阶段的处理效果 ,同时 ,以 10 %碱式AlCl3为混凝剂 ,对水解段的出水进行混凝处理 ,并对处理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投加优势菌群的水解 -混凝法工艺处理该废水 ,可以取得 5 8%的CODCr去除率 ,且可去除一定的色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