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1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06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蒙新高原交汇地带,区域内的植物物候变化对探索气候变化对该地区的生态影响有重要意义。本文对1951—2014年的气象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0年来,兴隆山地区的日均温呈逐年上升趋势,累积增温0.92℃,年降水量逐年下降,平均减少率为83.09 mm?(10a)~(-1)。通过对比2004—2007年和2012—2015年间两时间段内的鲜黄小檗(Berberis diaphana)等14种植物物种的开花等8种物候现象的发生时间发现,有42.86%的观测物种的物候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华北珍珠梅(Sorbaria kirilowii)、鲜黄小檗最为显著。鲜黄小檗物候期都呈推迟趋势。华北珍珠梅的春季物候期推迟,秋季物候期提前,其生长季减少率为15.49 d?a~(-1)。在保护区的植被管理实践中,应特别加强对华北珍珠梅的保育。  相似文献   
92.
为了深入认识荒漠植物对氮沉降的适应和反馈能力,研究了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群落内5种优势植物〔油蒿、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赖草(Leymus secalinus)、刺藜(Chenopodium aristatum)〕在N0、N1、N2、N3、N4、N5〔氮添加水平依次为0、0.5、1.0、2.0、3.0、6.0 g/(m2·a),以N计〕6个氮添加处理下叶片w(TC)、w(TN)、w(TP)及其化学计量比——C/N〔w(TC)/w(TN)〕、N/P〔w(TN)/w(TP)〕、C/P〔w(TC)/w(TP)〕的变化. 结果表明:①氮添加对油蒿、披针叶黄华叶片w(TC)、w(TN)、w(TP)及其化学计量比无显著影响. ②高氮添加(N5处理)显著增加了糙隐子草、赖草和刺藜叶片w(TN),相对于N0处理时增幅分别约为26%、81%和60%. ③高氮添加显著增加了赖草、刺藜叶片N/P,但显著降低了其叶片C/N,其中,赖草和刺藜叶片N/P相对于N0处理时的增幅分别约为86%和61%,C/N的降幅则分别约为45%和37%. 研究显示,油蒿群落中不同植物种对氮添加的响应存在差异,持续增加的氮沉降很可能会引起油蒿群落物种组成的变化,从而影响油蒿群落的演替.   相似文献   
93.
利用FACE(free-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试验平台,研究大气CO2浓度增高对土壤氨氧化细菌的数量、优势菌群及其硝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增高时,土壤氨氧化细菌的数量在常氮水平上趋于减少,而在高氮水平上与对照没有差异.大气CO2浓度增高对土壤氨氧化细菌的优势菌群也产生明显影响.CO2浓度增高条件下,亚硝化球菌(Nitrosococcus sp.)和亚硝化弧菌(Nitrosovibrio sp.)是优势菌属;而在对照条件下,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 sp.)和亚硝化球菌(Nitrosococcus sp.)是优势菌属.另外,CO2浓度增高条件下优势菌株的硝化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相似文献   
94.
以陶粒为填料,用分别负载2种单一降解甲苯的优势菌种S1、S2的生物滴滤塔净化高浓度甲苯废气的性能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虽然2种优势菌种同为芽孢杆菌,但是菌种S1在降解能力以及停用后恢复等各项指标中均明显高于菌种S2。当甲苯进口浓度低于5.81 mg/L时,S1菌种的去除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最高的进口浓度达到10.00 mg/L时,甲苯的去除率也可以达到59.78%。对于S2菌种而言,当最高进口浓度达到5.72 mg/L,甲苯的降解率仅可以达到65.65%。两个滴滤塔在停用后恢复运行时,菌种S1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菌种S2则是规律性的在恢复初期出现降解率最低点,且甲苯降解效率只能恢复到70%~80%。  相似文献   
95.
膜-生物反应器中微型动物变化与活性污泥状态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近年来出现的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是一种污水处理和回用的新型工艺。由于该工艺污泥停留时间长、污泥浓度高等特点,与常规活性污泥工艺差距较大,所以对反应器内的生物相监测是研究其处理机理的重要内容。笔者采用处理生活污水的MBR工艺连续流小试运行方式,结合生物学分析方法,对系统活性污泥混合液中的微型动物进行了连续跟踪监测。结果发现,微型动物优势种群及其数量随环境变化而波动,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按照运行时间的顺序,游动型纤毛虫、红斑瓢体虫、轮虫及累枝钟虫、表壳虫,交替成为优势种群。系统内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后,微型动物种类减少,主要优势种群为轮虫、累枝钟虫、表壳虫。微型动物在活性污泥中发挥吞食作用以控制系统内活性污泥总量的增长,而活性污泥的状态特性又会反作用于微型动物的生活过程及数量的变化过程。MBR系统中,微型动物与活性污泥整体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6.
固定化优势菌种降解2,6-二叔丁基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海藻酸钙包埋固定优势降解菌(Alcaligenes sp.)降解 2,6-二叔丁基酚(2,6-2DTBP).结果表明,菌株经固定化包埋后,降解底物 2,6-DTBP的能力大大提高,在 100.0mg/L 的初始浓度下其降解率在 12d 可达到 86%.与未固定菌株相比,固定化菌株对 pH 值和温度的适应范围更宽,对底物具有更高的降解能力.对固定化菌株的降解反应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该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其动力学常数为 0.1519,半衰期为 4.56d.扫描电镜观察到菌种在海藻酸钙包埋载体中能良好地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97.
固定化优势菌种处理NH3和H2S恶臭气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海藻酸钠作包埋剂固定优势菌种(枯草芽孢杆菌、白曲霉菌、葡萄球菌)处理NH3和H2S。考察了气体流量、NH3和H2S气体浓度、循环液喷淋量对NH3和H2S去除效果的影响。固定化生物滴滤反应器最佳运行条件为:气体流量1.0m3/h、循环液喷淋量8.88L/h、进气H2S质量浓度低于51.85mg/m3、进气NH3质量浓度低于57.21mg/m3。处理NH3和H2S的最大容积负荷分别为634.1g/(m3·d)和699.6g/(m3·d)。处理后出气中的NH3和H2S的质量浓度分别达到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排放标准和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8.
富营养化景观水体优势菌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优势菌对富营养化景观水体修复作用。结果表明,投加优势菌4d后出现修复效果,20d修复效果达到最佳状态,浊度、NH3-N、CODMn、TN、TP和叶绿素a都大幅下降,溶解氧从7.2mg/L提高到10.4mg/L,叶绿素a与CODMn、TN、TP、NH2-N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
高校隐性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规模贷款和财务管理,突出表现在财务监控机制缺乏或不完善、财务管理缺乏系统的评价指标和风险意识等。规避、控制高校隐性财务风险,可通过促进资金来源多元化、加强监管、维持预算平衡、严格贷款程序、建立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渠道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0.
PCR-DGGE技术解析A2/O工艺好氧单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CR-DGGE方法,追踪了汉沽工业废水处理中好氧工艺的活性污泥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研究结果表明: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随水质变化而变化,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微生物群落结构趋于稳定,分别属于5大类群,与γ、δ、α、ε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as)、芽孢杆菌(Bacilli)的亲缘关系较近。其中γ变形杆菌是该废水处理过程中的主要菌群,包括Pseudomonas sp.、Rheinheimera sp.、Citrobacter sp.、Klebsiella sp.、Enterbacte-riaceae、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Acinetobacter。在整个系统中uncultured Pseudomonas sp.、Halobacillus sp.、Pseudomonassp.、Pseudomonas stutzeri、Acinetobacter sp.可稳定存在于系统中,为该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优势微生物。因此,提高Halobacillussp.、Pseudomonas sp.、Pseudomonas stutzeri、Acinetobacter sp.菌属在系统中的数量和质量,有利于提高废水生化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