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75篇
  免费   1103篇
  国内免费   3092篇
安全科学   936篇
废物处理   320篇
环保管理   4499篇
综合类   8543篇
基础理论   1579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127篇
评价与监测   1220篇
社会与环境   1033篇
灾害及防治   21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328篇
  2021年   352篇
  2020年   426篇
  2019年   352篇
  2018年   334篇
  2017年   502篇
  2016年   620篇
  2015年   706篇
  2014年   704篇
  2013年   1021篇
  2012年   1081篇
  2011年   1175篇
  2010年   846篇
  2009年   865篇
  2008年   645篇
  2007年   1095篇
  2006年   1012篇
  2005年   814篇
  2004年   720篇
  2003年   722篇
  2002年   613篇
  2001年   493篇
  2000年   498篇
  1999年   429篇
  1998年   297篇
  1997年   290篇
  1996年   272篇
  1995年   231篇
  1994年   214篇
  1993年   201篇
  1992年   142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76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45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56篇
  1982年   58篇
  1981年   72篇
  1980年   83篇
  1979年   73篇
  1978年   51篇
  1977年   47篇
  1973年   45篇
  1972年   38篇
  1971年   6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基于物元分析的表层岩溶带“二元”水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目前水生态承载力评价中信息屏蔽和主观性问题,该文以喀斯特典型分布区贵州省为例,在阐述表层岩溶带"二元"水生态承载力概念的基础上,构建表层岩溶带"二元"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物元分析法,对贵州省2007—2010年的表层岩溶带"二元"水生态承载力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0年贵州省表层岩溶带"二元"水生态承载力等级都为"可承载",整体呈现出比较稳定的发展趋势,但是"可承载"水平并不稳定,不完全符合No2的标准."可承载"水平不稳定.贵州省表层岩溶带"二元"水生态承载力的主要提升因子是地表产流率、输沙模数、森林覆盖率、水资源利用率等8个,而单位面积地表水资源量、生态用水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以及城镇化率等9个成为制约贵州省表层岩溶带"二元"水生态承载力等级提升的因子.贵州省的表层岩溶带"二元"水生态承载力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安全也关系到下游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以及环境建设.因此,应制定区域生态补偿措施,经济发达地区反哺经济落后地区,形成联动的共同保护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水生态承载力的机制.为促进贵州省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并为类似地区的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72.
淠河灌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健康风险等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淠河灌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健康风险状况,选取Cr6+、As、Cd、Pb、Mn、Cu、Zn、Fe、F、NH+4-N等10项污染因子作为健康风险指标,运用三角模糊集理论和α-截集技术,确立置信度为0.8,得到各污染指标的健康风险区间值;同时建立模糊化特征的风险等级判别标准和判别方法.结果表明,该水源地水质总健康风险值为4,风险等级为Ⅳ级(一般).3种化学致癌物Cr6+、As、Cd合计风险区间值介于5.586×10-5~9.365×10-5之间,风险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Cr6+AsCd,浓度在空间上变化不大,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但均未超过美国环保署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1.0×10-4;Cr6+风险区间值较大,风险等级较高,应将Cr6+作为首要的健康风险管理控制指标.其余7种非致癌化学有毒物没有风险,不存在负面效应,非致癌健康风险明显低于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973.
广西不同石漠化等级下SPAC水势梯度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艳  胡阳  马祖陆  朱鑫  梁晓 《地球与环境》2014,42(2):213-220
以野外观测为基础,对广西不同石漠化等级(无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和重度石漠化)下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简称SPAC)系统中的水势日变化、气象因子日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增加,大气水势降低,大气水势对不同石漠化程度的反应敏感。岩溶区石漠化等级下植物和土壤水势较低,不同石漠化条件下的植物叶水势在-7.79±0.43~-2.68±0.11 Mpa之间,土壤水势在-4.00±0~-0.08±0.04 Mpa之间,重度石漠化等级下植物处于萎蔫状态。植物在正午受到的水分亏缺程度为:重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无石漠化轻度石漠化。无石漠化下植物叶片水势与大气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大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和重度石漠化下植物叶片水势与大气温度呈负相关关系,与大气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水分在SPAC系统中运移,其能量消耗主要集中在叶片-大气的过程。叶-气水势差差值大小为:中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无石漠化。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增加,SPAC水势梯度提高,各介质层水势差的增大,提高了水分循环和能量交换的强度。  相似文献   
974.
保税区建设是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主要来源于产业结构和内部布局,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分析有助于保税区建设时经济发展方式的优化。本文以珠海保税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研究实例,根据保税区的自身特点提出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思路和指标,并通过承载力计算对保税区规划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提出规划应考虑土地空间整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策略。  相似文献   
975.
建立了二氯甲烷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地表水中17种有机氯农药的方法。标准曲线线性良好,17种化合物的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当取样量为200 mL时,方法检出限在0.015μg/L~0.062μg/L之间。以超纯水样品进行基质加标实验,重复测定6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6.2%,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2.8%~93.5%。方法简单快捷,精密度良好,准确性高,适用于地表水中痕量有机氯农药的测定。  相似文献   
976.
于2013年4月至6月在杭州城市河道对微纳米气泡改善河道水生态环境进行了持续的原位监测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区相比,试验区水体温度平均升高0.7℃,pH增大0.2,溶解氧增加1.0 mg/L,而TDS浓度降低42 mg/L;水质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氨氮、总磷平均浓度分别降低了8.45 mg/L、6.78 mg/L、8.90 mg/L和0.58 mg/L.由此可推测微纳米气泡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净化水质,为恢复良好水生生态环境提供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77.
中国大部分污水处理厂目前均采用二级处理工艺,主要去除碳源污染物,而消解氮、磷类污染物的效果较差.在传统二级处理工艺基础上,对中水进行三级深度处理,BOD5、SS以及COD类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但运行成本较高,处理量受限.人工构造湿地利用基质-植物-微生物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与沉淀等作用,以及微生物同化分解和植物吸收转化等途径,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氮、磷、SS、有机物及重金属等污染物,且具有低投资、低运转费、低维持成本等特点.  相似文献   
978.
根据近十年来的松花江佳木斯江段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介绍了松花江佳木斯江段水质现状,探讨了松花江佳木斯江段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从理化指标对松花江佳木斯江段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生化需氧量浓度值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2005年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2013年已达到良好水平.水环境质量呈规律性的逐年提高和改善,确保了松花江更好地休养生息.  相似文献   
979.
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数据来源广泛,涉及部门众多。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建设是实现数据有序组织、满足信息共享需求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数据资源管理和利用现状、存在问题,指出建设流域水环境监测数据资源目录体系的必要性。构建了流域水环境监测数据资源目录体系总体架构,实现数据资源的编目、注册、目录管理与目录服务。在此基础上,建设了流域水环境监测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原型,为实现流域水环境监测数据交换与共享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80.
松花江(黑龙江省段)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介绍了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进展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的改进措施,对松花江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提出了改进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程序,分析影响因素,提出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内涵,从水资源量、水资源消耗量、水资源质量影响三方面出发选取了指标,构建了松花江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三层递阶层次结构的指标体系,为评价与预测该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