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7篇
  免费   332篇
  国内免费   669篇
安全科学   2098篇
废物处理   136篇
环保管理   415篇
综合类   1678篇
基础理论   276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271篇
评价与监测   59篇
社会与环境   136篇
灾害及防治   42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382篇
  2016年   211篇
  2015年   475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382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336篇
  2005年   302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利用自制的复合絮凝剂 XG处理多种工业废水 ,研究了废水处理工艺过程和处理条件对絮凝剂处理废水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XG应用于造纸、毛巾厂、化工等工业废水处理 ,CODCr去除率达 75%~ 80 % ,脱色率 >80 % ,处理操作工艺简单 ,成本低 ,处理效果优于聚合氯化铝。  相似文献   
82.
车用三效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效催化剂是机外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最常采用的有效方法,车用三效催化剂已发展到第4代。目前车用三效催化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发稀燃型三效催化剂和紧耦合三效催化剂及发展三效催化剂低温冷起燃技术等。国内应以稀土添加少量贵金属的三效催化剂为主要研究方向,开发适合我国现状的车用净化催化剂技术。  相似文献   
83.
贫燃条件下汽车尾气中NOx催化净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尾气排放的NOx(主要是NO)是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本综述了近l0年来贫燃条件下NOx催化转化为N2的催化剂研究进展。这些方法包括HC-SCR、NO直接催化分解、NOx吸附-还原等。讨论了不同催化剂的性能影响因素。新的负载材料MFI、MCM-41、SAPO-34的应用增强了催化剂的性能。双功能催化剂由于两种活性位的协同作用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新的纳米结构概念催化剂NOx吸附还原中发现有广泛应用。介绍了上述催化脱除NOx的各种机理并指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4.
化学活化法制取污泥衍生吸附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有机污泥按照一定的工艺制作污泥衍生吸附剂。结果表明,氯化锌作为化学活化剂在吸附剂的生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热解温度是影响吸附剂性能的最主要因素,750℃是最佳热解温度。  相似文献   
85.
长江铜陵段表层水中重金属含量及存在形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测定长江铜陵段枯、丰水期江水中cu、Pb、Zn和cd不同形态的含量,分析了4种金属在江水中的存在形态分布,不同水期含量变化,水中悬浮物对金属吸附能力大小,以及近20年来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长江铜陵段江水中各重金属总量丰水期时大于枯水期,重金属各形态含量之间均有差异:丰水期时,各金属会被悬浮物以不同的方式携带进入水体中,cu、zn、Pb以活跃态和稳定态为主,Cd以活跃态为主;枯水期时,Zn主要以溶解态和稳定态为主,Pb以稳定态方式被携带,而80%的Cu、Cd是以溶解态形式存于水中。悬浮物(丰水期)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Pb>Cu>Zn>Cd。与近20年江水中的重金属背景值比较,长江铜陵段重金属含量有普遍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86.
Microbial cycling of iron and sulfur in acidic coal mining lake sedimen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akes caused by coal mining processes are characterized by low pH, low nutrient status, and high concentrations of Fe(II) and sulfate due to the oxidation of pyrite in the surrounding mine tailings. Fe(III) produced during Fe(II) oxidation precipitates to the anoxic acidic sediment, where the microbial reduction of Fe(III) is the dominant electron-accepting process for the oxidation of organic matter, apparently mediated by acidophilic Acidiphilium species. Those bacteria can reduce a great variety of Fe(III)-(hydr)oxides and reduce Fe(III) and oxygen simultaneously which might be due to the small differences in the redox potentials under low pH conditions. Due to the absence of sulfide, Fe(II) formed in the upper 6 cm of the sediment diffuses to oxic zones in the water layer where itcan be reoxidized by Acidithiobacillus species. Thus, acidic conditions are stabilized by the cycling of iron which inhibits fermentative and sulfate-reducing activities. With increasing sediment depth, the amount of reactive iron decrease, the pH increases above 5, and fermentative and as yet unknown Fe(III)-reducing bacteria are also involved in the reduction of Fe(III). Sulfate is reduced apparently by the activity of spore-forming sulfate reducers including new species of Desulfosporosinus that have their pH optimum similar to in situconditions and are not capable of growth at pH 7. However, generation of alkalinity via sulfate reduction is reduced by the anaerobic reoxidation of sulfide back to sulfate. Thus, the microbial cycling of iron at the oxic-anoxic interface and the anaerobic cycling of sulfur maintains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ppropriate for acidophilic Fe(III)-reducing and acid-tolerant sulfate-reducing microbial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87.
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的发展及其实施建议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针对目前各国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发展状况,对性能化防火设计的产生背景、优点、基本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初步论述,讨论了性能化防火设计未来的发展及其对我国消防体系的冲击。最后,参考国外一些成功的经验,对我国防火性能化设计的具体实施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88.
长江上游森林植被变化对削洪减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上游具有形成暴雨洪水的地形与气候条件,森林植被削洪减灾功能的提高必须着眼于森林植被—土壤生态系统结构的改善,削洪减灾功能的提高是通过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对雨水的截留拦蓄作用实现的。研究区森林植被—土壤生态系统区域差异明显,不同地区该系统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的最大截持水量不同,该系统削洪减灾功能的大小不仅与降雨特点有关,而且与系统各水文层前期持水量有关。在连续长时间暴雨情况下,森林植被—土壤生态系统除对第一次洪峰有削减作用外,对后续暴雨洪水的削减作用不明显,甚至会使洪峰增高。根据宜昌站30d洪水量的地区组成和森林植被—土壤生态系统截留持水功能的特点,提出了长江上游森林植被恢复、重建与保护的宏观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89.
秦皇岛市乡镇工业污染长期居高不下,农业生态保护形势面临严峻挑战,治 理乡镇工业污染和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应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0.
本文以ABC分类法说明了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地震灾害绝对损失数额一般会随社会经济发展而逐渐增大这一客观事实。文中提出了表达地震灾害危险性、防抗灾工程投资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一般数学模型,对灾害管理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