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28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51.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价方法及实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有效预防道路运输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在建立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详细说明了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的步骤,并采用指数标度以提高评价精度,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最后针对实际企业进行实证,结果表明,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引入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价,克服了现行评价方法不够定量与评价面过广的不足.该评价方法可结合道路运输企业实际,在开展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及绩效考核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2.
三次指数平滑法在煤矿事故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煤矿事故频繁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针对煤矿事故的特点,根据我国1992-2011年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的统计数据,运用指数平滑法中的三次指数平滑法,建立煤矿事故预测模型,预测2012年、2013年的煤矿事故情况.结果表明,三次指数平滑法预测模型符合煤矿事故的特点,预测精度较高,适用于短期预测.由此可见,三次指数平滑法预测模型可对煤矿事故进行科学的预测与分析,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提供依据,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3.
人类活动条件下娘子关泉流量的变化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娘子关泉的多年(1956~2000年)流量变化过程,指出人类活动在1988年以后对泉流量具有不可忽视的削减作用。在分析娘子关泉月流量(1988~2000年)动态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指数修匀法建立了泉流量拟合模型,模型精度验证表明该模型的拟合精度是可靠的。最后,通过所建模型对娘子关泉2001~2005年的月流量变化趋势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这5年月流量变化波动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4.
为了查明As(V)对不同生长期铜绿微囊藻生长和砷吸收的影响,分别在铜绿微囊藻的不同生长期,在低磷(0.02 mg·L~(-1))、中磷(0.1mg·L~(-1))和高磷(0.5 mg·L~(-1))水平,以及不同As(V)浓度下开展全因子室内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延缓期时,3个磷浓度下,As(V)添加均显著促进藻的生长,与对照组(CK)相比,平均生长速率(μ2d,下同)增长21.49%~32.23%,但不同砷处理浓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同一砷浓度处理时,磷浓度梯度变化对藻的生长也无显著性影响.指数增长期时,As(V)添加均显著抑制藻的生长,其中,低磷浓度条件下的抑制作用最强,与CK相比,μ2d降低42.35%~106.30%,且随砷浓度升高呈线性下降,而中磷和高磷浓度下砷处理浓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稳定期时,砷处理对藻的生长影响表现为逐渐升高的抑制作用(负生长速率值),其中,中磷浓度条件下抑制效应最高,与CK相比,μ2d降低1387%~3181%,高磷浓度条件下抑制效应最低,μ2d降低15.53%~378.00%.指数增长期和稳定期胞内砷含量结果表明,低磷浓度下不同生长期As(V)添加均显著促进藻细胞对砷的吸收,胞内砷含量大致随砷处理浓度增加而线性增长,而中磷和高磷浓度时藻细胞吸收砷的效应显著减弱,在指数增长期时则基本无效应,即磷对藻吸收砷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中磷和高磷浓度下,处于延缓期的铜绿微囊藻胞内砷含量高于处于指数增长期胞内砷含量,反映了藻类爆发时对砷的快速代谢外排特征.本研究成果可为认识砷污染与湖泊富营养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55.
北运河上游非点源污染风险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非点源污染是流域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非点源污染风险分区是有效治理水污染的重要前提.本文采用指数函数法改进潜在非点源污染指数(Potential Non-Point Pollution Index,PNPI)模型基于专家评价法主观赋权的不足,并采用改进后的PNPI模型解析北运河上游流域非点源污染风险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指数函数法通过构建土地利用指标、径流指标和距离指标的指数函数描述污染源因子与运输因子之间的关系,能够直观反映研究区内非点源污染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②研究区2017年非点源污染风险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极低、低、中等、高和极高风险区面积占比分别为52.4%、0.5%、12.4%、25.1%和9.6%;③研究区非点源污染极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的东南平原区河道两侧,主要土地利用方式为城镇用地;极低风险区则主要分布在人口稀疏且距离河道较远的西北山区,主要土地利用方式为有林地.PNPI模型模拟结果可为北运河上游流域非点源污染防治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分区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6.
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影响水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解析非点源污染风险时空变化特征是非点源污染治理的重要前提.基于198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潜在非点源污染指数(potential non-point pollution index,PNPI)模型探究基于不同赋权方法的北运河上游潜在非点源污染风险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流域潜在非点源污染风险呈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空间特征.研究时序内流域潜在非点源污染极高和高风险区面积呈减少趋势,极高和高风险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由旱地、水田和果园逐渐变为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地.②均方差决策法、熵值法、变异系数法和专家打分法均得出土地利用指标权重最大,平均权重分别为0.46、0.53、0.45和0.48,而不同赋权方法确定的径流指标和距离指标权重差异较大,得出的各非点源污染风险等级区的面积占比差异也较大.③指数函数法通过构建土地利用指标、径流指标和距离指标的指数函数描述源因子与运输因子之间的关系,输出结果更符合流域非点源污染风险空间分布特征,极低和极高风险区面积占比分别为54.22%和6.23%.以上结果可为流域非点源污染风险分析及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7.
为向轻型基质容器苗合理施肥,实现苗木养分精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以杉木优良无性系"洋061"轻型基质容器苗为研究对象,设置7个施氮处理[对照(CK,0 mg/株)、常规集中施肥处理(CF1,40 mg/株)、常规分次施肥处理(CF,240 mg/株)、指数施肥(EF1,40 mg/株;EF2,80 mg/株;EF3,12...  相似文献   
58.
二次指数平滑法的成都市餐厨垃圾产量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勤宪  黄涛 《四川环境》2010,29(4):29-30,53
餐厨垃圾的产生量直接影响其处理规模,指数平滑法是对于缺乏基础数据的模型预测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以2001~2009年成都市餐厨垃圾产量数据为基础,运用二次指数平滑预测法对成都市餐厨垃圾产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2010年成都市餐厨垃圾产量将达到514.96 t/d。  相似文献   
59.
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工艺在春夏之交常发生红斑顠体虫的爆发性繁殖,使系统性能恶化。用螺旋藻和活性污泥在光照培养箱中对红斑顠体虫进行培养,通过指数拟合,得出红斑顠体虫的指数增长率和倍增时间。用螺旋藻和活性污泥单独培养,红斑顠体虫倍增时间分别可达1.44 d和2.04 d。用活性污泥和螺旋藻对红斑顠体虫进行联合培养,发现在污泥浓度为132 mg/L时,叶绿素a浓度为85.9 mg/m3时,其倍增时间为1.14 d。可见在叶绿素a、活性污泥以及两者协同影响下,都可促进红斑顠体虫的生长。  相似文献   
60.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conducted was to investigate and evaluate the behavior of pyrimethanil, pyraclostrobin, boscalid, cypermethrin and chlorpyrifos, the active ingredients of selected fungicides and insecticides, on ripe fruit and in fully developed leaves of raspberry of the Laszka variety. The field trial was carried out in the period of one month starting from the first fruit picking. The results obtained indicated that residue levels on the day of the first crop picking did not even approximate the corresponding EU-MRLs (http://ec.europa.eu/sanco_pesticides). Individual substances in raspberry fruits and leaves disappeared at a similar rate. As a result of chlorpyrifos application to the soil, its residue in fruits and leaves occurred for the whole period of fruit bearing, though in fruit they dropped successively. To produce raspberries with residues below or equal to 0.01 μg g?1, the application of pesticides should be stopped at least 2–3 weeks before the first crop picking, and on condition that an appropriate preparation (active in low doses) is applied to the last treat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