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1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445篇
安全科学   215篇
废物处理   41篇
环保管理   105篇
综合类   779篇
基础理论   211篇
污染及防治   178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8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生物质气化洗焦废水的预处理和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对生物质气化洗焦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达到废水排放标准,采用物理过滤和微生物降解相结合的方法,对洗焦废水的原液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用木屑、颗粒活性碳、微生物降解的连续步骤处理生物质气化洗焦废水,可达到理想的生物质气化洗焦废水COD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2.
H酸综合废水治理工艺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H酸母液及T酸一次洗水高含盐量有机废水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废水经冷却、结晶、过滤后,用铁屑过滤,石灰乳、PAM处理.使废水COD去除率为50%,脱色率为7O%,BOD/CODcr提高到0.2以上,预期COD去除率达60%以上,BOD去除率达85%以上,NH3—N去除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3.
采用絮凝气浮 过滤工艺处理轴承生产废水。工程实践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耐冲击负荷、工艺组合合理。预处理后的废水经气浮 过滤工艺处理后,COD、SS、油的去除率分别为80.62%~84.31%、81.00%~84.39%、89.37%~96.45%,出水完全能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
空气过滤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别从空气过滤材料、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理论及空气过滤技术的应用等四个方面,对空气过滤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总结了空气过滤材料、空气过滤器的分类及研究进展、空气过滤器的过滤机理及过滤理论的发展.介绍了空气过滤技术的主要应用,并指出了空气过滤技术的发展动向和市场趋势.  相似文献   
15.
A/O-化学除磷工艺中DMBR动态膜成膜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动态膜原理,将0.1mm孔径无纺布为膜材的动态膜反应器(Dynamic Membrane BioReactor,DMBR)应用于A/O-化学除磷工艺之中,在动态膜反应器内完成泥水分离。试验测试了曝气强度、初始膜通量和污泥浓度对动态膜成膜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强度和初始膜通量是影响成膜的关键性参数。当曝气强度≥60m^3/m^2·h或初始膜通量≥70L/m^2·h,2h内均不能形成截留性能良好的动态膜。在VSS/SS较低的污泥系统中,适宜的成膜条件为:曝气强度≤40m^3/m^2·h;初始膜通量≤40L/m^2·h。  相似文献   
16.
粉末活性炭-超滤膜处理黄浦江原水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董秉直  曹达文  范瑾初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1):731-733,737
采用粉末活性炭与超滤膜联用技术处理黄浦江原水。试验表明.投加粉末活性炭不会造成膜过滤阻力的增加。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越多,膜过滤阻力也越小。粉末活性炭与膜联用能有效地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7.
微絮凝双层滤料过滤处理含油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机电和机械加工行业排水中含油废水的特性 ,提出了微絮凝双层滤料过滤法处理工艺。通过实验 ,肯定了其良好的除油效果 ,并对影响除油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 ,确定了处理工艺流程及合理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8.
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滤液循环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污水处理厂污泥机械脱水滤液进行了循环利用研究。将滤液与剩余污泥(mlsss≤13000mg/l)按1比4的比例均匀混合。然后加入到沉淀器中进行重力浓缩试验,结果表明:它能够改善污泥的浓缩脱水性能,加快污泥的沉淀速度,增大浓缩污泥的浓度;生产运行数据分析显示:污泥脱水滤液与剩余污泥混合液进入浓缩池后,上清液更加清澈,污泥的固体负荷率显著提高,这既可降低污泥的处理成本,亦可减少污泥处理系统的基建投资,为污泥处理系统的工艺优化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阳离子型聚合物对低温低浊水的絮凝效果与形态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絮凝-深床直接过滤工艺,以西安市曲江水厂低温低浊水质为原水(水温低于10 ℃,初始浊度低于10NTU),投加阳离子型聚合物(简称CP)作主混凝剂或助凝剂,借助分形数学理论与图像分析技术,对滤料粒径、原水浊度、原水温度、药剂种类、聚合物分子量及投加量、混合强度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了不同药剂处理低温低浊水的作用机理、絮凝形态学特征以及絮体结构的分形特性.结果表明,①当温度低于4 ℃、初始浊度小于4NTU时,不宜单独采用Al2(SO4)3或PAC作为絮凝剂;当温度为4~10 ℃、初始浊度小于10NTU时,如果只投加Al2(SO4)3或PAC作为絮凝剂,宜用细砂滤料过滤;低温低浊条件下,无机混凝剂形成的絮体粒径小、结构松散脆弱、有效质量密度低、沉速慢,但表征絮体分形特性的分维值较高.②CP作絮凝剂能显著改善低温低浊水的絮凝效果与过滤性能,但混合强度需增大,宜用粗砂滤料过滤;③单独用CP作絮凝剂时,宜投加分子量较低的弱阳性聚合物或投加低剂量较高分子量的强阳性聚合物;CP用作助凝剂时,能显著减少主混凝剂用量,但宜投加强阳性聚合物或增加弱阳性聚合物的剂量.④CP兼备电性中和与吸附架桥絮凝作用,能形成粒径较大、吸附性能与过滤性能良好的网状絮体构型,其有效质量密度高,产生的污泥量少,污泥沉降速度快,脱水效果好,但分维值低.⑤各种水处理药剂的处理效果为:Al2(SO4)3(或PAC) CP>CP>PAC>Al2(SO4)3,这种差别由絮体的形态学特性与构型特征各异引起.  相似文献   
20.
Growing studies have linked metal exposure to diabetes risk. However, these studies had inconsistent results. We used a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sex-specific and dose-response associations between urinary metals (cobalt (Co) and molybdenum (Mo)) and diabetes-related indicators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hemoglobin A1c (HbA1c),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 and insulin) i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based on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The urinary metal concentrations of 1423 eligible individuals were stratified on the basis of the quartile distribution.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rinary Co level in males at the fourth quartile (Q4) wa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increased FPG (β = 0.61, 95% CI: 0.17–1.04), HbA1c (β = 0.31, 95% CI: 0.09–0.54), insulin (β = 8.18, 95% CI: 2.84–13.52), and HOMA–IR (β = 3.42, 95% CI: 1.40–5.44) when compared with first quartile (Q1). High urinary Mo levels (Q4 vs. Q1) were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FPG (β = 0.46, 95% CI: 0.17–0.75) and HbA1c (β = 0.27, 95% CI: 0.11–0.42) in the overall population. Positive linear dose-response associations were observed between urinary Co and insulin (Pnonlinear = 0.513) and HOMA–IR (Pnonlinear = 0.736) in males, as well as a positive linear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inary Mo and FPG (Pnonlinear = 0.826) and HbA1c (Pnonlinear = 0.376) in the overall population. Significant sex-specific and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s were observed between urinary metals (Co and Mo) and diabetes-related indicators, and the potential mechanisms should be further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