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296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458篇
基础理论   169篇
污染及防治   44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31.
锡林河流域生长季节不同草地类型根系呼吸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刘立新  董云社  齐玉春 《环境科学》2006,27(12):2376-2381
采用根系生物量外推法于2005年生长季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温带半干旱草原中的羊草自由放牧草原、大针茅自由放牧草原和羊草退化草原根系呼吸占土壤总呼吸的比例进行了野外测定,研究了不同草地类型土壤总呼吸、根系呼吸和根系呼吸占土壤总呼吸比例的季节变化规律,同时就根系生物量和水热因子等环境要素对上述过程的影响进行了具体分析.结果表明,3个样地根系呼吸和土壤总呼吸的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表现为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7月下旬,但羊草退化草原受过度放牧的影响,根系呼吸和土壤总呼吸速率均明显高于其它2个样地;根系呼吸占土壤总呼吸的比例在生长季节内波动明显,且3个样地差异较大,但大多介于40%~50%之间,平均值为40.3%.  相似文献   
732.
为优化大气细粒子中阴离子表面有机活性物质的亚甲蓝分光光度法和乙基紫分光光度分析法,分别从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测定两方面对分析方法进行优化,并采用2种优化方案对北京市大气细粒子样品进行分析测定. 结果表明:①2种优化方案的最佳超声提取频率、最佳初始水浴温度和最佳超声提取时间均分别为40 Hz、30 ℃和35 min;②亚甲蓝优化方案的最佳显色剂使用量为0.70 mg,其中中性亚甲蓝和酸性亚甲蓝使用量均为0.35 mg,最佳静置时间为30~45 min;③乙基紫优化方案的最佳显色剂使用量为0.098 mg,最佳静置时间为30 min,最佳辅助性试剂使用量分别为pH=5的醋酸盐缓冲液0.4 m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0 μmol,硫酸钠0.25 mmol. 采用2个优化方案测得的北京市大气细粒子样品中ρ(MBAS)(MBAS为亚甲蓝活性物质)和ρ(EVAS)(EVAS为乙基紫活性物质)分别为0.14~0.39和0.14~0.47 μg/m3. 与亚甲蓝优化方案相比,乙基紫优化方案的试验操作更简便、标准曲线线性关系更好,更适合大气细粒子中阴离子表面有机活性物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733.
Minirhizontrons是一种非破坏性、定点、可直接观测和研究植物根系的新方法。利用微根管Minirhizotrons在试验田的温室大棚内研究CO2浓度升高作用下的水稻根系生长发育,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处理,探讨CO2浓度升高(800μmol·mol-1)对水稻(Oryza sativa L.)生物量和根系形态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与CO2对照相比,CO2浓度升高显著增加4个水稻品种(2种杂交籼稻和2种常规籼稻)的地上部生物量,增幅为8.58%-12.66%,平均增加10.61%。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根的生物量分别增加了3.16%-12.13%,平均增加8.64%。高CO2浓度对根系形态的影响表明,4种水稻根系对CO2浓度升高都有积极的响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各根系指标在水稻不同生育期都有显著增加,根长密度、表面积、体积和根数的平均增幅分别为10%-27%、21%-24%、20%-58%和4%-18%。但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品种间也存在着差异。CO2浓度升高和对照处理,籼型杂交稻威优644(V644)和金优207(JY207)的根长密度和根数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高CO2浓度处理时其根长密度平均都增加了10%,根数平均增加4%和8%。CO2浓度升高和对照处理,2种籼型杂交水稻的根体积和表面积表现出较快的增长幅度,都呈现出近线性的生长趋势;CO2浓度升高处理下其根体积平均增加40%和25%,表面积平均都增加了24%。CO2浓度升高和对照处理,籼型常规稻湘晚12号(XW12)和丰华占(FHZ)的生长变化趋势表现一致,生长发育后期达到一个近似饱和的拐点。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其根长密度、根数和根体积分别平均增加27%和24%、18%和11%、58%和20%,根表面积平均都增加了21%。  相似文献   
734.
运动及不同浓度PM2.5滴注对大鼠糖代谢部分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峰  石辉 《生态毒理学报》2014,9(1):121-126
为了探讨一次性递增负荷运动及不同浓度细颗粒物(PM2.5)暴露对大鼠己糖激酶(hexokinase,HK)-丙酮酸激酶(pyruvatekinase,PK)及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dehydrogenase,IDH)活性影响的机制,将30只雄性Wistar SPF(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大鼠随机分为安静(QC)、运动对照组(EC)、低剂量PM2.5+运动组(LPE)、中剂量PM2.5+运动组(MPE)、高剂量PM2.5+运动组(HPE),采用一次性气管滴注染毒后进行递增负荷跑台训练,并通过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大鼠血清及肝脏组织HK,PK,IDH活性。结果表明,与安静组相比,运动对照组HK,PK酶活性下降,IDH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EC组相比,LPE,MPE,HPE组各组织中HK,PK,IDH活性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表明,运动可以降低大鼠的HK,PK活性而增强IDH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HK,PK,IDH活性与PM2.5暴露剂量具有相关性降低。  相似文献   
735.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cological consequences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specific C compounds on soil microbial processes under climate warming, we injected solutions of two modelled root exudates, 2,6-di-tert-butyl-4-methylphenol (BHT) and 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dibutyl ester (DBP), respectively, into soil at two concentrations (20 and 1000?µg?g?1 soil). For all treatments, soils amended with the two phenolic compounds were incubated at two temperatures (20°C and 30°C) for 30 days. The responses of soil enzyme activity and microbial property to modelled root exudates to some extent depended on temperature regime, exudation component, and addition concentration. For example, the addition of BHT tended to decrease the soil enzyme activities. However, DBP addition generally increased the two metabolic enzyme activities at 30°C, and tended to decrease the two enzyme activities at 20°C, but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was observed only at a high concentration at 20°C. The microbial biomass and enzyme activity were generally lower at 30°C compared to those at 20°C, when averaged across all treatment combinations. Taken together,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mounts and quality of liable root-derived C can differentially affect microbial processes, and various environmental changes will greatly complicate root–microbe–soil interactions in forests.  相似文献   
736.
陈红  冯云  周建梅  徐振国  廉超  郭起荣 《生态环境》2013,(10):1678-1681
采用挖土柱法研究了安徽黄山地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根系生物量的分布规律,连续观测了根系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并分析了根系生物量与温度、降雨等环境因子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林的根系生物量平均为12.891 t·hm^-2,88.8%的根系分布在0-40 cm土层,随土层加深根系生物量逐渐减少,0-20 cm土层中的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62.3%,分别是20-40 cm与40-60 cm根系生物量的2.35倍与5.56倍;根系总生物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范围为7.686-17.386 t·hm^-2,表现为单峰型,7月份最高,2月份最低;不同深度土壤中毛竹根系生物量也存在明显的季节动态,均从2月份开始上升,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与总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规律类似,其中0-20 cm与20-40 cm土层根系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7月,与总生物量一致,而40-60 cm土层最大值出现在6月,存在一定偏差;毛竹林根系生物量与气温因子显著相关,三次拟合方程为Y=0.0001X3-0.0013X2+0.2398X+7.6022(R2=0.956),与降雨量因子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37.
细根对植物群落功能的发挥和土壤碳库及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土柱法和分解袋法,于2010年5-10月整个生长季内,对三工河流域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群落的细根生物量以及分解和周转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梭梭群落细根生物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5-8月逐渐增加,8月达到最大,9-10月逐渐下降.细根生物量月平均值为183.76 g·m-2.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分别占细根总生物量的72.59%和27.41%.梭梭群落细根生物量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变化,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51.36%的活细根和51.81%的死细根生物量分布在>10~30 cm土层.梭梭群落细根年分解率为58.76%,达到50%和95%分解率所需时间为279和1 302 d.梭梭群落细根净生产力为110.73 g·m-2·a-1,年周转速率为1.25次.  相似文献   
738.
北京市大气气溶胶PM2.5中极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用GC-MS分析大气细粒子中极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方法,给出了2类衍生化反应的最佳条件.标准物质工作曲线相关系数在0.995~1.000之间,仪器精密度为1%~10%,标准物质的标准偏差为3%~20%,实际样品的标准偏差为3%~17%,仪器定量限为0.1~4.0 ng·μL-1.实测了北京市夏、秋、冬3季大气细粒子样品,定量极性有机化合物42种,其中一元羧酸30种、二元羧酸5种、无水单糖3种、甾醇类3种和苯甲酸,并对这些化合物的可能来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39.
通过盆栽试验来评价7个柳树无性系(旱柳?杞柳和金丝柳)修复Cu/Zn污染土壤或矿砂的潜力.研究了7个无性系在2种污染介质中的生长,叶绿素含量?根系形态及其对Cu、Zn的吸收转移.结果表明,150d后,7个柳树无性系在污染介质中都能生长,其中旱柳和金丝柳生长较好,其他无性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各无性系叶片出现黄化现象,叶绿素相对含量降低.根系发育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各无性系对Cu的积累主要在地下部,而对Zn的积累主要在地上部,特别是在叶片中.7个无性系在铜土中更容易积累重金属.各无性系生物富集系数(BCF)Cu.Cu的转移系数(TF)值均<1,Zn的TF值在1.36~2.49之间.旱10?旱34和金丝柳对Cu和Zn有较强的耐性和一定积累能力,适合在尾矿区造林和修复.  相似文献   
740.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性质与玉米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种植前对土壤进行不同耕作处理试验,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和耕作深度(30 cm,35 cm,45 cm)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Zea mays L)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耕作方式对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微生物总量、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表现为:深松耕作〉传统耕作〉免耕。其中,深松耕作对表层土壤(0~25 cm)容重降低作用大于深层土壤(25~45 cm);对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总量、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方面的作用,深层土壤大于表层土壤;从不同耕作深度进行比较,深松45 cm〉深松35 cm〉深松30 cm〉传统耕作,即耕作越深,对土壤物理性状和作物根系生长影响越大。不同耕作处理间玉米产量无显著性差异。综合研究区的土壤性质、作物生长、自然环境等因素,雨养农区可采用免耕—深松的循环耕作模式,改良土壤性质,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