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20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205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81.
Morley, Terry R., Andrew S. Reeve, and Aram J.K. Calhoun, 2011. The Role of Headwater Wetlands in Altering Streamflow and Chemistry in a Maine, USA Catchmen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 (JAWRA) 1‐13. DOI: 10.1111/j.1752‐1688.2011.00519.x Abstract: Headwater wetlands, including hillside seeps, may contribute to downstream systems disproportionately to their relatively small size. We quantified the hydrology and chemistry of headwater wetlands in a central Maine, USA, catchment from 2003 to 2005 to determine their role in maintaining headwater streamflow and in affecting stream chemistry. A few of these headwater wetlands,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seeps,” were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ly high groundwater discharge. During summer base flow, seeps were the primary source of surface water to the stream, contributing between 40 and 80% of stream water. Comparisons of groundwater and surface water dominant ion chemistry revealed only slight differences at the bedrock interface; however, significant changes occurred at the shallow groundwater‐surface water interface where we found decreases in total and individual cation concentrations with decreasing depth. Seep outflow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otal cation and calcium concentrations in streams. Outflows at two seeps produced relatively high nitrate concentrations (88 ± 15 and 93 ± 15 μg/l respectively), yet did not correspond to higher nitrate in stream water below seep outflows (2 ± 1 μg/l). We demonstrate that small wetlands (< 1,335 m2) can contribute to headwater stream processes by linking groundwater and surface‐water systems, increasing the duration and magnitude of stream discharge, and by affecting stream chemistry, particularly during periods of base flow.  相似文献   
182.
城市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多环芳烃(PAHs)分布及源解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武子澜  杨毅  刘敏  陆敏  于英鹏  汪青  郑鑫 《环境科学》2014,35(11):4148-4156
以上海市不透水下垫面降雨径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交通道路、校园、小区路面和小区屋面径流样品中16种溶解相、颗粒相PAHs质量浓度和场次降雨事件平均浓度(EMC).研究了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PAHs冲刷过程.通过对不同样点降雨径流初始冲刷散点进行幂函数拟合,定量表征了降雨径流PAHs和悬浮颗粒物(TSS)的初始冲刷强度.对径流样品中PAHs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径流样品Σ16PAHs(包括溶解相和颗粒相)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317.21~10364.32 ng·L-1,其中龙吴路Σ16PAHs质量浓度(均值)最大,而校园最小.污染物的EMC值在不同样点具有很大的差异.不同样点PAHs含量在径流过程中皆呈现出明显的衰减特征,并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初始冲刷效应.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解析PAHs来源发现,降雨径流PAHs来自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石油泄漏、炼焦等,且各源的贡献率在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中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3.
不同屋面类型径流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不同屋面类型对径流污染特征的影响,对控制城市非点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不同材质、不同形状和老化程度的典型屋面,采用事件平均浓度(EMC)和M(V)曲线判识方法,对不同屋面类型降雨径流污染浓度、污染负荷和初期冲刷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毡屋面径流污染物平均浓度大于彩钢屋面;老化材料径流污染物平均浓度大于未老化屋面,未老化油毡屋面降雨冲刷效应更为明显;尖形顶屋面相比弓形顶屋面初期冲刷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4.
苏州城区路面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苏州典型商住区和文教区路面径流水质的采样分析探讨了道路降雨径流的污染特征.结果显示不同功能区径流水质差异较大,商住区各污染物浓度均高于文教区.径流污染物浓度一般在降雨初期较高,往后逐渐下降并趋于平稳.SS和COD、Pb等都有较强的相关性.各污染物的初期效应明显,商住区初始冲刷效应较强;重金属物质的冲刷强度要大于其他污染物.降雨强度是影响初始冲刷效应的主要因素,强度较大的降雨初期冲刷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85.
合肥市典型城区非渗透性铺面地表径流污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确地表径流污染特征是初期雨水管理与污染控制的基础,合肥市目前尚无相关研究报道。对合肥市一典型城区进行了非渗透性铺面地表径流污染特征调查。调查结果表明,COD、SS污染较为突出,两者事件平均浓度(EMC)平均值远超过我国当前城市生活污水的平均水平;NH_3-N、TN的EMC平均值小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规定的限值,但生活区与商业区的地表径流中TN均出现较高的瞬时平均浓度,TN污染仍不可忽视;TP的EMC平均值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规定的限值,在选择初期雨水处理措施时,应考虑磷的深度去除;采用b参数对调查区地表径流初期效应进行分析,多数情况下,地表径流中的各类污染物浓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初期效应,但不够显著,提高非渗透铺面清洁度有利于强化初期效应;对地表径流-水质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可为合肥市初期雨水弃除量的确定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6.
温州城市降雨径流磷的负荷及其初始冲刷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栋  陈振楼  毕春娟 《环境科学》2012,33(8):2634-2643
监测了温州2个采样区5场较为典型的降雨过程,测定了不同下垫面径流pH值以及总磷(TP)、溶解态磷(DP)、颗粒态磷(PP)、总无机碳(TIC)、总有机碳(TOC)、总悬浮颗粒(TSS)、BOD5、COD的含量.结果表明,温州城市降雨径流中TP、DP以及PP含量分别介于0.01~4.32 mg.L-1、ND~0.88 mg.L-1以及ND~4.31 mg.L-1之间,径流初期阶段PP占绝对主导地位,而在整个径流过程的中后期,大部分降雨径流中DP占TP的比重呈现出一个上升的趋势,屋面径流和汇流口径流这一情况尤其明显.从TP和DP的EMC值来判断,有些城市降雨径流会对下级受纳水体造成环境压力.同时,不同城市降雨径流中TP以及DP含量之间的差异显著,而不同的降雨条件也会影响降雨径流中磷的含量.根据M(V)累积曲线判断,TP初期冲刷效应在城市降雨径流中是较为普遍的;与TP相比,城市降雨径流中的DP比较难发生初始冲刷的情况.城市降雨径流中总磷的含量不但受下垫面类型的影响,而且与径流各种理化指标之间呈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所有结果皆指出针对不同下垫面径流磷污染的治理工作应采用不同的最佳管理方案(BMPs),而降低径流TSS含量是削减其磷负荷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7.
以北京市中心城区屋面径流为研究对象,对2019年6~9月期间7场降雨事件中屋面径流及附近降雨水质情况开展监测,分析了屋面径流及降雨水质特征、径流初始冲刷效应、径流污染物浓度影响因素及其来源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市中心城区屋面径流中总氮、氨氮、化学需氧量和悬浮物污染较为严重,降雨事件径流平均浓度(EMC)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标准限值[悬浮物超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二级排放标准];降雨水质相对较好,但氨氮和总氮也存在超标情况.屋面径流中各污染物初始冲刷强度以中等和微弱为主,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氨氮>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总氮>汞>锌>总磷>铅.屋面径流中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总磷浓度水平与干燥期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降雨强度呈显著负相关.结合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降雨中的主要污染物为交通运输来源的氮类污染物,屋面径流中的主要污染物则为屋面材料老化和金属雨落管锈蚀释放的悬浮物、有机物和磷类污染物.  相似文献   
188.
189.
本文阐述了福建福人木业有限公司(原福州人造板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安全生产科技文化体系、安全生产经费投入体系等,使企业连续15年实现安全生产,保障企业经济在新形势下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