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352篇
安全科学   70篇
废物处理   88篇
环保管理   91篇
综合类   527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207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2年   3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在缺氧/好氧/好氧串联运行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系统中考察了温度和好氧反应器中溶解氧(DO)水平对生物膜硝化和反硝化过程氮素去除的影响,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温度和DO的变化造成的MBBR系统中脱氮功能菌群结构的差异,从而在微观水平解释硝化和反硝化受温度和DO影响的生物学机理.结果表明,系统温度的升高可以同时强化生物膜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且好氧反应器中DO水平的提高对硝化过程有利,从而提高系统的脱氮效果.本研究中,在系统连续运行阶段,当系统温度和好氧O1反应器的DO浓度为本研究范围内的最高水平时(即温度=20~22℃、DO=5~8mg O2/L),比硝化负荷可达1.60g NH4+-N/(m2·d)以上,而相同温度范围内比反硝化负荷可高达2.84g NO3--N/(m2·d),从而使MBBR系统在该工况条件下获得了最佳的NH4+-N和TN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8.7%和85.7%).温度和DO影响硝化和反硝化的根本原因是温度和DO变化引起了脱氮功能菌群数量和群落结构的改变:当好氧反应器的DO水平下降时,硝化功能细菌的OTUs比例显著降低,尤其是异养硝化细菌的生长受到了严重的抑制;而温度的变化对反硝化细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群落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2.
TiO2/SiO2催化剂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表观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宏  姚杰  罗薇楠  陈平 《环境科学》2006,27(11):2154-2158
采用多孔硅胶为载体的TiO2/SiO2光催化剂,建立了三相内循环流化床光催化氧化体系,并以罗丹明B染料为典型污染物,研究其降解规律.通过对罗丹明B降解过程的表观动力学研究,发现在该体系中罗丹明B的降解并不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反应动力学模型.实验表明,其降解反应动力学符合双曲型模式,即降解率的倒数1/X和时间的倒数1/t成线性关系.反应速率常数与反应物初始浓度无关,与光源强度和相对体积能量吸收速率成正比.将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罗丹明B的降解率实测值与模型计算值相比较,二者能很好吻合,平均相对偏差仅为3.25%.  相似文献   
103.
矿用救生舱内二氧化碳净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救生舱是在矿井下发生事故后保护被困矿工生存、等待救援的密闭舱室设备。在救援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处理是舱内空气净化系统的一项主要功能。本文对救生舱内二氧化碳净化装置的功率、吸收效率、药剂床层厚度等因素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确定了救生舱二氧化碳的最优净化方式,并通过救生舱内真人生存试验对其进行了验证。最终得出救生舱内处理二氧化碳最佳反应条件为:药剂量20kg,最佳功率为100W;间歇式工作的运行时间与停机时间比例为2:3;在救生舱内8人生存模拟实验中,得出8kg药剂可供8人使用6.1h,平均吸收速率为1.34L/min。  相似文献   
104.
一种高效节能的生物三相流化床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竖流式生物三相流化床改为封闭卧式生物三相流化床后 ,不但保留了竖流式生物三相流化床原有的优点 ,消除了竖流式生物三相流化床存在的一些缺陷 ,而且又新增了功能 ,特别是电耗下降近 4 0 %。并着重介绍封闭卧式生物三相流化床在地下车库或其它对高度有限制场所的应用实例。该设备在处理餐饮业废水和一些中、小型工业有机废水中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5.
循环流化床烟气悬浮脱硫技术中试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设计了新的循环流化床烟气悬浮脱硫中试装置,其烟气处理量达3500m3/h.首先进行了进料钙硫比(Ca/S)、过饱和温度对装置脱硫效率影响实验,进一步研究了脱硫塔内固体颗粒物循环和烟气流速等因素对脱硫装置性能的影响.对比实验研究表明:在Ca/S=1.2时,固体颗粒物的循环使系统脱硫效率提高15% 左右;脱硫塔内烟气设计流速可以偏高一些.本文同时对系统脱硫过程进行了机理分析,指出了延长脱硫剂有效停留时间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6.
In this laboratory study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bed (sand, pebble gravel [gravel], and a mix of sand and gravel) and flow (typical and overtopping) were experimented with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porous deflectors in flow diversity, water quality, and fish performance in prismatic open channels. Deflectors changed the gradually varied flow to a rapidly varied flow, as a sudden change in the water depth was observed at the deflectors, and this change was large for smooth beds. With the presence of gravel, the scouring near the downstream deflector was almost twice that of the sand bed, and with the scouring at its own upstream deflector, irrespective of whether the flow was typical or overtopping. This behavior was a result of sand mobilization due to shear stress and sand mobilization aided gravel transport. The mixed bed showed less gravel movement compared to the gravel-only bed. The percentage of sediment washed out was minor for all bed scenarios, indicating that sediment transport was local. Relative to the sand bed without deflectors (representing a typical urban canal), deflectors resulted in reduced and improved water quality (in terms of sediment load) for sand, and mixed bed, respectively. The fishes found refuge and were comfortable in the pool areas created by deflectors unlike in channels without deflectors where they showed exhaustion.  相似文献   
107.
采用EGSB—SBR工艺处理实际果汁废水(COD 2 608~6 500 mg/L,p H 5.0~7.0)。在EGSB反应器成功启动及驯化完成的情况下,连续运行49 d。实验结果表明:第25天起,控制EGSB回流比为3.00∶1,EGSB反应器可在无须添加Na HCO3的条件下稳定运行,从而降低了废水处理成本;第25天起,平均进水COD,BOD5,SS分别为5 968,2 130,1 020 mg/L,平均出水COD,BOD5,SS分别降至131,11,50 mg/L,平均COD,BOD5,SS去除率分别为98%,99%,95%;组合工艺对该实际果汁废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8.
检索了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中国的发明专利文献,综述了微生物燃料电池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与现有技术中其他水处理技术耦合的专利进展,并对其实际应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9.
研究以各区域灾害风险评估系数作为权重系数,对山地小城市各区域避难场所进行优化布局。首先,通过风险值=危险性*脆弱性/抗灾救灾能力机理表达式构建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以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灾害风险评估数值,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目标选址优化模型来构建山地城市避难场所的优化模型,其中灾害风险评估系数作为影响布局的权重因素纳入其中。最后,以东川区为研究对象,对其固定避难场所进行优化布局研究,结果表明:东川区城区固定避灾场所数量可在接近最优解的情况下达到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10.
Abstract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he degradation of a synthetic solution of atrazine by a modified vermiculite catalyzed ozonation, in a rotating packed bed (RPB) reactor. A 0.5?L RPB reactor was used to perform the experiments, using a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CCD) response surface to construct the quadratic model based on the factors: pH, catalyst concentration and reactor rotation frequency. The response variable was the removal of the organic load measured in terms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After the complete quadratic model was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response surface, the COD degradation process had an optimal removal of 41% under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pH 8.0, rotation of 1150?rpm and catalyst concentration 0.66?g 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