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43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丽琼  张艳敏 《四川环境》2009,28(6):109-114
相对于传统絮凝剂而言,微生物絮凝剂具有絮凝效果好、应用范围广、易生物降解、对环境安全、无二次污染的特点。文章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类型和特点,详细阐述了其絮凝机理,分析了影响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性能的因素以及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指出了当前微生物絮凝剂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2.
用二级絮凝强化技术处理钻井污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絮凝沉降法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钻井污水处理方法。对辽河油田的钻井污水采用二次絮凝处理工艺进行了实验。该油田钻井污水处理中选用CaCl2作为一级絮凝剂,利用离心强化固液分离法,污染物的脱除效率高,处理时间短。用二级絮凝强化技术处理钻井污水时采用了调质剂C和助凝剂D与絮凝剂PAC或LX复配,出水中铬的化学需氧量低于150mg/L,处理后的水质满足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3.
微生物絮凝剂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微生物絮凝的种类,性质,产生条件。讨论了影响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活性的主要因素和絮凝机理的多样性;列举了徽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最后,展望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4.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絮凝剂产生菌HY1141和HY241,对高岭土悬浊液进行絮凝性能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HY1141絮凝荆在ptt值为3.0时,絮凝率达到97.2%,HY241絮凝剂在pH值为4.0-7.0时,絮凝率在90%以上;絮凝剂的最佳投加量均为4mL/L,此时絮凝率分别达到98.2%和96.5%;HY1141和HY241絮凝剂所需CaCl2,最佳浓度分剐为0.5%和1.0%,此时絮凝率分刺为97.6%和96.8%;絮凝荆最佳静置时间分别为5min和10min。此外,两株菌所产絮凝刘对洪水和选矿废水都有一定的处理效果,且HY1141絮凝剂处理洪水效果较好,絮凝率为71.7%,COD去除率为81.8%;混合絮凝刺处理选矿废水效果较好,絮凝率为92.8%,COD去除率为96.0%。  相似文献   
85.
叙述了化学絮凝--气浮处理高浓度CTMP制浆造纸废水工艺及其二段废水排放.实际运行表明,该工艺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二段废水进入龙岩市污水处理厂与城市生活污水混合,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6.
为提高微生物絮凝多糖的产量,应用响应面方法对一株高效产絮菌株A9〔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发酵产絮凝多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①根据P-B(Plackett-Burman)法确定,影响A9产絮凝多糖的显著因子为装瓶量、ρ(MgSO4·7H2O)和ρ(可溶性淀粉);②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了优化的培养基组成与培养条件,在ρ(可溶性淀粉)为17g/L,ρ(酵母膏)为3.0g/L,ρ(K2HPO4)为6g/L,ρ(MgSO4·7H2O)为0.2g/L,ρ(NaCl)为0.10g/L,装瓶量为51mL(250mL锥形瓶),pH为8的优化条件下,絮凝多糖实际产量为2.49g/L,与理论预测值(2.50g/L)接近;③利用红外光谱法检测A9产絮凝多糖的特征基团分别为—OH、—COO-、—C—O—C—和—NHCOCH3等极性基团;④结合A9对不同碳源利用的单因素试验结果,推测A9产絮凝多糖的主要成分分别为含有α-吡喃型糖苷键的甘露糖和葡萄糖、酸性多糖和乙酰氨基多糖等.   相似文献   
87.
刘蕤  何秋星  卢文贯 《化工环保》2007,27(5):477-480
以Na2SiO3·9H2O,Al2(SO4)3·18H2O为原料,加入一定量稳定剂,采用复合法制备出高铝含量且稳定的聚硅硫酸铝(PASS)。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磷酸氢二钠与烷基糖苷(质量比为1:1)作为复合稳定剂,在碱化度为1.5~1.8、Ⅳ(A1):Ⅳ(Si)=1.0~3.0的条件下,合成的PASS絮凝效果最佳;复合稳定剂对废水的COD去除率及浊度去除率影响不大,但能显著改善絮凝产品的稳定性;PASS可用于处理pH范围较宽(pH为6.0—11.0)的工业废水,且处理前后废水pH变化不大;PASS对低温低浊度废水有较好的絮凝效果;在加入量相同的情况下,PASS的絮凝性能明显优于聚合硫酸铝、硫酸铝、聚合硫酸铁,当PASS加入量为40~100恤L/L时,废水浊度去除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88.
利用均匀设计安排试验,用曲线回归分析创建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产γ-聚谷氨酸絮凝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其最佳培养条件是蔗糖添加量2.2%、酵母膏添加量0.6%、谷氨酸钠4.5%、pH7、温度33℃、摇床转速215r/min。创建了6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Y=(-9.4X12+42.1X1-71.3X22+89.0X2-3.6X32+32.7X3-9.9X42+139.9X4-0.44X52+29.2X5-0.0016X62+0.69X6-793.3)/6。同时利用γ-聚谷氨酸絮凝剂对啤酒废水进行COD去除试验,结果显示:pH值在7.8、100mL废水中絮凝剂的添加量为3mL和1%CaCl2用量为1.9mL时,COD去除效果最佳,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的COD去除率可达66%。  相似文献   
89.
微生物絮凝剂MBFTRJ21的絮凝机理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筛选得到的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具有用量少絮凝效果好等优点.蒽酮反应、考玛斯亮蓝、Elson-Morgan反应表明,絮凝剂MBFTRJ21为粘多糖类高分子絮凝剂;ξ电位测定及氢键和离子键检验结果表明,絮凝剂和碱泥之间的作用力为氢键;絮凝剂的热处理和KIO4处理表明,其活性成分为蛋白质和糖胺;絮凝过程中粒度分析表明,絮凝过程存在架桥作用.其絮凝机理为:絮凝剂和碱泥在絮凝剂的活性部位--糖胺中的氨基以氢键的形式结合,然后再经过架桥作用絮凝沉淀.  相似文献   
90.
硫酸亚铁酸洗废液在制革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混凝沉淀-微滤工艺对制革废水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含硫酸亚铁酸洗废液作混凝剂是行之有效的,经此工艺处理后,COD、BOD、SS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80.4%、87.2%、88.6%和91.7%,处理后废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而且其中50%回用于生产。此工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尤其适合北方寒冷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