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0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淑琴  尹萍  张萍 《环境科学》1997,18(6):66-67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毛皮模拟废水的试验条件为:水温20℃,DO2mg/L,CODcr1500mg/L,BOD5 900mg/L,MLSS 2100mg/L增至2600mg/L左右,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限制曝气方式运行的序批式活性污泥系统最不易发生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公众参与的目的与作用,介绍了公众参与的对象,探讨了公众参与的方法,分析了公众参与意见的处理与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新环节——公众参与。它同时也是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推动全国环保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采用预处理-混凝沉淀-微滤组合工艺对制革废水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制革废水经预处理后用硫酸亚铁酸洗废液作混凝剂是行之有效的,经此工艺处理后,COD、BOD5、SS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80.4%、87.2%、88.6%和91.7%,处理后废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且可回用于生产.在较低温度下,用硫酸亚铁作混凝剂仍能较好地完成混凝沉淀,验证了硫酸亚铁的低温混凝效果.此工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尤其适合北方寒冷地区.  相似文献   
4.
制革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预处理-混凝沉淀-滤组合工艺对制革废水经预处理后用硫亚铁酸洗废水经预处理后用硫酸亚铁酸洗废液作混凝剂是行之有效的,经此工艺处理后,COD、BOD5、SS和色度去除率分别烽91.7%,处理后废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且可回用于生产。在较低温度下,用硫酸亚铁作混产剂仍能较好地完成混宙淀,验证了硫权亚铁的低凝凝效果。此工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尤其适合北方寒冷地区。  相似文献   
5.
间歇式活性污泥除磷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淑琴  尹萍 《环境工程》1997,15(6):13-16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除磷的试验研究表明,生物除磷需要一定的厌氧条件,且须在厌氧阶段后进行充足的曝气。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灵活性非常适合生物除磷的环境条件。厌氧与好氧相结合,能够提高磷的去除率或降低出水磷的浓度  相似文献   
6.
混凝微滤法处理制革废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混凝微滤法处理制革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大量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优控制的基础上,制革废水经混凝沉淀-微滤处理后,COD,BOD5,SS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80%,87%,89%和92%左右,处理后废水可达到排放标准或回用于制革工艺。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下,用硫酸亚铁作混凝剂仍能较好地完成混凝沉淀,验证了硫酸亚铁的低温混凝效果。因此,该工艺值得在北方寒冷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硝化与反硝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淑琴  韩梅 《环境工程》1999,17(1):11-13
介绍了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硝化、反硝化及连续硝化、反硝化的反应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脱氮进行的顺利与否,主要决定于硝化反应完成的程度。但在反硝化过程,不投加有机碳源的反硝化速率远远低于投加有机碳源的速率。因此,在反硝化时,投加一定的碳源是必要的,它可以加快反硝化速率,缩短反应时间并减小反应器容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工业恶性事故不断发生,不仅严重污染了环境,危害了大量人群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损失,而且还引起了环境纠纷。因此,环境风险评价被正式纳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其目的是使区域环境系统达到最大的安全度,使公众的健康危害降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生物除磷所需的环境条件。SBR法除磷的试验研究表明,应用SBR活性污泥系统进行除磷,需要一定的厌氧条件;且须在厌氧阶段后进行充足的曝气。  相似文献   
10.
亚麻脱胶废水循环使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两级(UASB)厌氧、生物接触氧化、气浮、砂滤和活性碳吸附的组合处理方案,使处理后的亚麻脱皎废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排放标准的要求.且能达到工艺用水要求,处理后的上清液返回沤麻工段,废水回用率达到50%~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