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3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482篇
安全科学   386篇
废物处理   63篇
环保管理   525篇
综合类   1068篇
基础理论   263篇
污染及防治   272篇
评价与监测   91篇
社会与环境   116篇
灾害及防治   2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10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4篇
  1972年   7篇
  197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use of Scots pine bark to identifynitrogen sources in eastern Germany, as well as background areas in Russia and Bulgaria, by using natural isotope ratios of total nitrogen (Nt) and individual N compoundssuch as ammonium (NH4 +), nitrate (NO3 -)and amid nitrogen (amide-N). The samples collected were analysed using an elemental analyser in connection with a gas isotope mass spectrometer (EA-IRMS). Natural 15N abundances in pine bark from impact areas suggest that the ammonium accumula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bark is releasedfrom livestock management. Bark of Scots pines growing near agricultural land had highly depleted 15Nt values (between –8 and –12), while bark from background areas (unpolluted areas) displayed slightly negative 15Nt values (mean 15Nt = –3.8). It is assumed that part of the N adsorbed on the bark surface is mainly derived from ammonia(mean 15Nt = –40.3) escaping from livestock housing and during the application of manure. This assumption is confirmed by experiments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in which manure samples were spread on soil. In addition,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15Nt abundances in pine bark from various locations in eastern Germany as wellas pine stands in Nature Park Dübener Heat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2.
23.
对熏烟扩散模式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振华 《环境工程》2003,21(4):63-65
工程上应用的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式中 ,熏烟模式由于其非定常性而与其他扩散模式有很大的区别。正确处理模式中各参数及变量的相互关系才能客观地反映污染物对环境影响的结果。本研究通过对熏烟模式的非定常性和各参数、变量相互关系的分析 ,提出了正确使用该模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4.
此文采用三次多项式表示的流线速度场和基元圆环技术相结合的混合流动模型对国杯—多边形截面杆型复合挤压进行了上限分析,得到挤压力的上限解,分析了杆部截面形状对复合挤压分流点位置及变形力的影响规律并对理论计算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25.
矿物油(原油、机油、柴油等)、苯胺、部分金属离子及CIO-等物质对4-AAP法测定污水中的挥发酚有干扰。本文采用标加干扰物的方法研究了各种干扰物质对挥发酚测定过程中的回收率的影响规律,得到总回收率Y方程。由Y值和4-AAP法测定值CD可求得水样中挥发酚的实际含量CT(CD/Y)。混和干扰物加标拟合实验结果的相对误差<±5%。该方法测定实际水样的结果与4阶导数光谱法的结果基本吻合。本文是针对油矿区污水特点,提出的消除各种干扰挥发酚测定物质影响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6.
河流枯水流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以泾、洛、渭三河流干流在陕西境内的主要控制断面为例,分析了14个时段枯水流量的概率分布特征,选定了理论分布线型,揭示了各枯水序列的时段平均流量均值、变差系数和偏态系数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推求不同频率不同时段的枯水流量的经验公式。绘制了相应的关系曲线,应用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27.
以大坦沙资源电厂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全封闭垃圾燃烧、污染物去除、废气高空排放工艺流程分析以及运用列举法和大气扩散数学模式对全封闭垃圾焚烧厂的污染影响与控制进行了探究 ,提出了有关垃圾焚烧空气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 ,为垃圾焚烧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GJB 150.8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8部分:淋雨试验》中强化试验程序的工程实现方法.方法 在标准解读的基础上,以强化试验程序用喷嘴为对象,建立数值模型,分析喷嘴在强化试验程序过程中的流场分布,并基于分析结果给出强化试验程序试验装置设计的思路和方法.结果 在喷嘴内,压力变化剧烈,极短距离内由276 kPa迅速降至101 kPa.水流经过喷嘴经历了激烈的加速过程,从距离喷嘴出口0.01~0.4 m,水流速度从251 m/s迅速降至17.8 m/s,到远场趋于稳定.结论 分析结果对指导强化试验程序的试验装置的设计和试验实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9.
通过计算模拟二沉池流态,解决了二沉池流态测定的难题,该模拟方法速度快、精度高、不需要实型池.通过对实际池的计算发现,周边式二沉池上溢流集中在靠池周边的区域,以垂直向上的流线为主,池中心上部存在着较大的水流死区,由此解释了该类型池澄清能力小的原因.  相似文献   
30.
UA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沉降性能与终端沉降速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流体力学角度,通过建立沉降速度模型探讨了UA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沉降性能与终端沉降速度.计算结果表明,(1)绝大多数颗粒污泥的沉降过程属于过渡区(1<Re<100)而非层流区,其沉降速度与直径成正比,可用Allen公式进行计算;(2)颗粒污泥的终端沉降速度远高于厌氧反应器中废水的上流速度,其良好的沉降性能解决了在高负荷情况下污泥的流失问题.所建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实际条件下的情况.为厌氧反应器的工艺设计与正常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