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7篇
安全科学   35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56篇
基础理论   55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安徽淮北平原浅层水中氟的调查分析及建议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安徽淮北平原浅层水中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氟元素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采样、测试、分析,得出研究区浅层水中的氟含量在平面分布上,具有由中部向西北部渐高,向东南部渐低的变化特征;在垂向分布上,总体看随深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以26~30 m范围均值点为临界点,其均值为2.19 mg/L。根据水样中氟含量的高低,将采样区划分为Ⅰ、Ⅱ、Ⅲ三个等级高氟水区和非超标区。探讨了浅层水中氟的影响因子,认为高氟水主要是由自然条件形成。针对采样区浅层高氟水改水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具体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232.
粉煤灰复合吸附剂的研制及其在工业废水除氟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粉煤灰复合吸附剂是一种新型得除氟剂,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在一定条件下,可用于处理高含氟量的工业废水,粉煤灰复合吸附剂处理50mg/L左右的含F^-废水时,当投加量为0.6%-0.8%时,去除率可达90%以上,从而达到排放标准,粉煤灰复合吸附剂所需原料易得,除氟后可将原料固化制成建筑用砖,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233.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我国群发性职业损害,并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对国内近30年文献记载的77个典型职业健康损害案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群发性尘肺病主要集中于金属矿山、煤矿行业中小微型用人单位;群发性职业中毒多发生在电池制造、化工、鞋和箱包制造等用人单位。在典型案例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对有效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34.
In Europe, bromadiolone, an anticoagulant rodenticide authorized for plant protection, may be applied intensively in fields to control rodents. The high level of poisoning of wildlife that follows such treatments over large areas has been frequently reported. In France, bromadiolone has been used to control water voles (Arvicola terrestris) since the 1980s. Both regulation and practices of rodent control have evolved during the last 15 years to restrict the quantity of poisoned bait used by farmers. This has led to a drastic reduction of the number of cases of poisoned wildlife reported by the French surveillance network SAGIR. During the autumn and winter 2011, favorable weather conditions and high vole densities led to the staging of several hundreds of Red Kites (Milvus milvus) in the Puy‐de‐Dôme department (central France). At the same time, intensive treatments with bromadiolone were performed in this area. Although no misuse has been mentioned by the authorities following controls, 28 Red Kites and 16 Common Buzzards (Buteo buteo) were found dead during surveys in November and December 2011. For all these birds, poisoning by bromadiolone as the main cause of death was either confirmed or highly suspected. Other observations suggest a possible impact of bromadiolone on the breeding population of Red Kites in this area during the spring 2011. French regulation of vole control for plant protection is currently under revision, and we believe this event calls for mor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rodent outbreaks. Based on large‐scale experiments undertaken in eastern France, we propose that direct control of voles at low density (with trapping or limited chemical treatments) and mechanical destruction of vole tunnels, mole control, landscape management, and predator fostering be included in future regulation because such practices could help resolve conservation and agricultural issues. Envenenamiento No Intencional de Fauna Silvestre y Propuestas para un Manejo Sustentable de Roedores.  相似文献   
235.
华北平原典型区土壤氟的形态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易春瑶  汪丙国  靳孟贵 《环境科学》2013,34(8):3195-3204
为了研究华北平原典型区小麦-玉米农田土壤氟的形态及其分布特征,采用连续化学提取方法,测定了采自该地区的耕作层土壤样品(0~30 cm)和剖面土壤样品氟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耕作层土壤总氟含量为338.31~781.67 mg·kg-1,平均含量为430.46 mg·kg-1.耕作层土壤中不同形态氟含量以残余态最高,其平均含量为402.73 mg·kg-1;其次为水溶态,平均含量为14.39 mg·kg-1,处于氟污染较高水平,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再次为有机态和铁锰结合态,其平均含量分别为8.90 mg·kg-1和4.10 mg·kg-1;可交换态含量最低,其平均含量为0.33 mg·kg-1.耕作层土壤中水溶态氟含量与土壤pH、CEC呈正相关,与土壤黏粒含量呈负相关;铁锰结合态氟含量与土壤pH、CEC、土壤砂粒含量呈正相关,与黏粒含量呈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值对土壤水溶态氟和铁锰结合态氟含量影响最显著,土壤CEC对土壤总氟和残余态氟含量影响最为显著.土壤剖面总氟含量受土壤岩性变化控制,在包气带中呈现峰谷交替的变化特征;土壤剖面水溶态氟含量受土壤岩性变化较小,受土壤pH影响较大,各土壤剖面水溶态氟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主要在靠近地表0~100 cm处变化.本研究可为该区域土壤氟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土壤氟的迁移转化、土壤氟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36.
贵州省贫困农村氟污染现状及贡献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了纳雍县四个贫困村寨(阳光、熊块、光明和红星)作为研究对象,对居民所用的炉灶、燃料及灰渣、部分食物及室内空气进行了调查和样品采集,使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了样品中氟的含量,分析了氟污染的贡献量。研究结果表明,当地约有87%的农民使用无烟囱的简易敞炉和蜂窝煤炉,燃料中约80.5%为拌泥煤和蜂窝煤。块煤、粉煤、拌泥煤和蜂窝煤中氟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7.85±27.64mg/kg、83.03±47.10mg/kg、199.41±113.61mg/kg和83.11±44.16mg/kg,而拌煤粘土中氟的平均含量为566.08±266.65mg/kg,最高达到1132.81mg/kg;食用的辣椒、玉米粒及玉米面中氟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73.52±296.78mg/kg、23.16±12.79mg/kg和9.20±2.74mg/kg,而辣椒中的最高含量达到了1273.92mg/kg。室内空气中氟含量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分别为13.66±3.01μg/m3、1.28±0.76μg/m3。拌泥煤和蜂窝煤中氟的释放率分别为66.31%和43.76%。拌泥煤中的黏土中的氟仍是主要的氟源,主要通过食用辣椒进入体内。  相似文献   
237.
磷石膏中主要元素的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鲜和堆存1~4年磷石膏进行了采样,分析了Ti、Cr等15种元素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F、Mg、Na、K等元素含量较高,Cd、I、Co等的含量较低。F、K、Fe、Zn、Mg、Cr等元素的流失率很高,范围为69.2%~100%,其在磷石膏中主要以可溶性离子存在;随堆存时间的增长,Ti、Ni元素的含量有所增加,分析认为其在磷石膏中分别以难溶于水的H2TiO3和Mi2Ni(SO4)2·6H2O(Mi为碱金属离子)存在,并且随着可溶性元素的流失,相对含量有所增加;Na、Co、Sr、Pb略微下降,Na生成难溶于水的Na2SiF6,Co在磷石膏中主要以CoSO4·7H2O存在,Sr、Pb在磷石膏中主要以微溶水的SrSO4、PbSO4存在,其流失量较小;Cd和I在磷石膏中的含量极低,几乎均低于检测值。  相似文献   
238.
以某铝厂附近农田土壤(0-20cm)为主,采用碱熔法和浸提法对土壤进行预处理,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对土壤总氟和水溶态氟含量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附近表层土壤已受到氟化物污染,针对氟污染土壤提出防治措施,从而减轻土壤氟污染的危害。相关性分析显示,水溶态氟与总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9471),说明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239.
氟化工废水具有毒性强、有机负荷高、可生化性差及水质成分复杂等特征,采用功能微生物技术降解氟化工混合废水是当前水处理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某氟化工企业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活性污泥S1、二期工程活性污泥S2及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S3为对象,研究3种污泥对氟化工混合废水的耐毒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通过Strathtox活性污泥呼吸仪测得污泥S1、S2、S3在葡萄糖模拟废水中的最佳呼吸速率分别为(174.00±1.14)、(189.20±1.11)、(134.50±2.30)mg·L~(-1)·h~(-1),表明3种污泥具有初始活性;在氟化工原始废水中平均呼吸速率分别仅为(5.60±0.70)、(8.87±0.97)、(5.83±0.25)mg·L~(-1)·h~(-1),说明氟化工原始废水存在抑制微生物正常代谢的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固相萃取获得的氟化工有机混合废水实验表明,3种污泥最佳呼吸速率分别为(53.02±0.79)、(68.60±0.96)、(38.10±1.06)mg·L~(-1)·h~(-1),与原始废水中的呼吸状况相比,3类污泥的呼吸作用有显著增强,表明3种活性污泥对氟化工有机混合废水有较强的适应性.应用PCR-DGGE技术对3种活性污泥的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表明,3种活性污泥微生物多样性较为明显,其中,污泥S1的香浓布朗指数达到1.69.通过进一步的切胶克隆测序,成功鉴定出Kineococcus gynurae等6种能够适应氟化工有机混合废水的优势菌种.验证实验证实,污泥S2对初始总有机碳浓度为250 mg·L~(-1)的氟化工有机废水降解率达到70%,表明氟化工原始废水经过脱盐和消除重金属处理后,其可生化性显著增强.上述研究结果为氟化工混合废水高效处理工艺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0.
张悦  刘艳  杨春丽 《安全》2019,40(8):22-27
为研究污水井中气体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以北京市某区部分沟段污水井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污水来源将沟段分为餐饮区、住宅区和商业区。在不同季节现场检测了不同分区污水井内氧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浓度,得出了气体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污水沟段内氧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的分布情况受污水来源和季节影响;污水井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布具有季节差异,夏季和秋季氧气含量较低,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春季和冬季氧气含量较高,二氧化碳含量较低;大部分污水沟段硫化氢含量超标,相对春、夏、秋3个季节,冬季硫化氢含量较低;相对商业区和住宅区,餐饮区污水井硫化氢含量超标最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