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7篇
安全科学   35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56篇
基础理论   55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61.
含氟离子和氯离子酸性废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研究了石灰乳和铝酸钠处理废水中的氟离子和氯离子的效果。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影响除氟离子效果因素的主次顺序为:pH值>氟离子浓度>反应时间;影响除氯离子效果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氯离子浓度>铝酸钠与氯离子的质量浓度比>反应时间。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在pH=9、反应时间为5 min的条件下,废水中氟离子含量可由370.37mg/L降低到2 mg/L以下,去除率可达99.45%;在铝酸钠与氯离子的质量浓度比为1∶10,反应时间为5 min的条件下,废水中氯离子含量可由503.4 mg/L降低到201 mg/L以下,去除率可达60%。  相似文献   
262.
重大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重大突发职业中毒事故频频发生,事故导致社会影响大和死伤人数众多的情况引起政府和企业的高度关注.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除与企业在管理和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有关以外,面对突发事件发生的应急准备和响应能力不足是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应急准备能力进行了大样本的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包括应急管理、应急机构或管理人员设置、应急资源配置、应急预案及有关应急处置方案制定、应急培训和演练等事故时应急响应需求等各方面.在总结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应急准备诸多方面对策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263.
为了解居民煤炉使用知识掌握情况,提高居民煤炉使用安全水平,预防及减少居民意外伤害的发生,对北京市平房区100户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对比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的居民煤炉使用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居民安全知识水平与居室内一氧化碳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居民的煤炉使用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知识掌握情况影响显著,居民在降低室内一氧化碳浓度方面的知识水平对居室内一氧化碳浓度具有显著影响。必须进一步加强煤炉安全知识的宣传,确定重点对象及重点内容,提高北京市居民的煤炉使用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264.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贝类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贝类组织中11种麻痹性贝类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包括STX、dcSTX、NEO、dcNEO、GTX1-4、dcGTX2,3和GTX5(B1)。贝类样品经含0.1%甲酸的80%(体积分数)乙腈水溶液超声提取后,经过冷冻分层,下层固体融化后通过HLB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净化和10 000MWCO(Molecular Weight Cutoff)超滤管超滤截留,超滤液用于仪器分析。采用Zwitterionic亲水性相互作用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德国)分离,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各组分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大于6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n=7)。用该方法分析染毒的栉孔扇贝样品,证实了对PSP毒素具有良好的分析测定效果。  相似文献   
265.
Baniel J  Ram Z  Kami A  Schindel D 《Disasters》1986,10(3):230-231
Toxicological mass disasters have occurred frequently in past years and constitute a permanent threat in urban areas. From the standpoint of hospital planning, special consideration is required to treat a large number of poisoned casualties in a relatively short period. Several unique medical aspects characterize toxicological mass disasters: casualties present a single disease entity with many "borderline" cases, most medical personnel are unfamiliar with the problem and casualties present a potential contamination hazard to the hospital. A hospital deployment scheme is presented recommending Decontamination, Triage and simple Treatment Algorithms to meet the medical and organizational challenge of such a mass casualty situation. A further specific deployment scheme for treatment of organophosphorus agents poisoning is described to illustrate the principle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266.
In 2010, an estimated 400 to 500 children died of acute lead poisoning associated with artisanal gold mining in Zamfara, Nigeria. Processing of gold ores containing up to 10% lead within residential compounds put residents, especially children, at the highest risk. Principal routes of exposure were incidental ingestion and inhal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and dusts. Several Nigerian and international health organizations collaborated to reduce lead exposures through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and medical treatment. The contribution of contaminated food to total lead exposure was assessed during the environmental health response. Objectives of this investigation were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dietary habits on lead exposure pathways and estimate the contribution of contaminated food to children's blood lead levels(BLLs). A survey of village dietary practices and staple food lead content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dietary composition, caloric intakes, and lead intake. Potential blood lead increments were estimated using bio-kinetic modeling techniques. Most dietary lead exposure was associated with contamination of staple cereal grains and legumes during post-harvest processing and preparation in contaminated homes. Average post-harvest and processed cereal grain lead levels were 0.32 mg/kg and 0.85 mg/kg dry weight, respectively. Age-specific food lead intake ranged from 7 to 78 μg/day. Lead ingestion and absorption were likely aggravated by the dusty environment, fasting between meals, and nutritional deficiencies. Contamination of staple cereal grains by highly bioavailable pulverized ores could account for as much as 11%–34% of children's BLLs during the epidemic, and were a continuing source after residential soil remediation until stored grain inventories were exhausted.  相似文献   
267.
为摸清土壤氟异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贵州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1:250 000)项目成果,对贵阳中心区土壤氟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采用全氟指数法对土壤环境质量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①贵阳中心区土壤氟含量较高,表层、深层土壤氟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 143、1 438 mg/kg,且空间分布变化较大;氟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升高. ②不同类型土壤中氟含量变化较大,其中紫色土中含量(1 306 mg/kg)最高,水稻土次之,石灰土、粗骨土、黄壤等差别较小,其含量范围在1 099~1 167 mg/kg之间. ③土壤氟含量与其母岩呈显著正相关性,且土壤中氟含量较母岩更高,表明风化成土过程中存在一定富集,土壤氟与成土母岩之间具有一定继承性. ④土壤氟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存在局部氟污染(异常),污染区、警戒区、安全区和清洁区所占比例分别为13.6%、62.2%、19.2%和5.0%. ⑤生态环境效应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局部土壤受氟污染区的油菜和稻谷样品中氟含量范围分别为1.86~2.68和10.40~13.50 mg/kg,同时地下水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氟污染.因此,贵阳中心区土壤氟含量较高,局部土壤已受到氟污染,可能会对农产品质量、饮水安全及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建议政府部门及科研工作者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68.
采用浸渍法制备Mo-Mn/TiO2催化剂,研究了反应温度、HCl和SO2对其模拟烟气协同脱硝脱汞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过高的反应温度不利于汞的脱除过程,过低的温度则抑制脱硝反应的顺利进行,但在200℃时可兼具最优的脱硝和脱汞效率;HCl的加入促进汞的高效氧化,却明显降低催化剂对NO的转化;而烟气中SO2的存在对催化剂的脱硝和脱汞过程均起到抑制作用.利用XRD、H2-TPR和XPS等表征手段对硫中毒反应前后的催化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酸盐在催化剂表面的不断沉积和活性组分Mn4+及化学吸附氧Oα的消耗乃是致使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另外,SO2与NH3和Hg0对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点的竞争吸附,也严重抑制催化剂的脱硝和脱汞反应.Mo-Mn/TiO2的脱硝过程是通过Mn价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来完成的,其中元素Mo和O2是其转化得以实现的助剂;Mo-Mn/TiO2对汞的脱除以催化氧化为主,金属氧化物中的晶格氧将Hg0转化为HgO而被脱除.  相似文献   
269.
氟化工园区及周边地下水健康风险及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阜新市某氟化工园区为研究对象,对园区及周边地下水样品中的Cr、As、Cu、Hg、Mn及F 6种元素分季节进行测定分析,采用美国环保署(US EPA)推荐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重金属Cr、As、Cu、Hg、Mn及F进行地下水环境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并应用DRASTIC模型评价该区域地下水的脆弱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受到重金属和氟化物的污染.健康风险评价表明,总致癌风险数量级在10-5~10-4之间,处于Ⅱ~Ⅳ级风险评价标准区间,总非致癌风险大于1,经饮水摄入途径引起的非致癌危害比皮肤接触途径高3~4个数量级.脆弱性评价表明,研究区的脆弱性指数DI范围为4.30~5.91,整体脆弱性处于Ⅲ级中等脆弱性水平.  相似文献   
270.
为研究Na2SO4中毒SCR催化剂(V2O5-WO3/TiO2催化剂)对SO3生成特性的影响,采用湿式浸渍法制备w(Na)为3%的Na2SO4中毒SCR催化剂,并通过N2物理吸附/脱附、XRD(X射线衍射)技术、SEM(扫描电镜)、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技术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①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所有催化剂上的SO3生成率逐渐增加.当温度升至490℃时,SCR催化剂上的SO3生成率为0.85%,而3% Na2SO4中毒SCR催化剂上的SO3生成率高达1.36%.SO42-的存在导致V-O-S增多,从而促进SO3的生成.②随入口ρ(SO2)的增加,SO3生成率呈下降的趋势.当入口ρ(SO2)为1 000 mg/m3时,3% Na2SO4中毒SCR催化剂上的SO3生成率为1.02%,而SCR催化剂上仅为0.60%.ρ(SO2)对SO3生成率的影响主要依赖于温度和催化剂活性位点数等.③N2物理吸附/脱附、XRD和SEM表征结果表明,与SCR催化剂相比,Na2SO4中毒SCR催化剂表面有Na2SO4的积聚,出现了裂纹和大孔隙,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下降,这些变化均不利于催化剂的催化性能;XPS结果表明,Na2SO4的加入提高了表面化学吸附氧含量,降低了活性组分中w(V4+)/w(V5+)的值.研究显示,相比于SCR催化剂,Na2SO4中毒SCR催化剂上的SO3生成率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