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5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579篇
安全科学   57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89篇
综合类   1089篇
基础理论   281篇
污染及防治   102篇
评价与监测   110篇
社会与环境   122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An intensive campaign was conducted in September 2012 to collect surface water samples along the tributaries of the Pearl River in southern China. Thirteen perfluoroalkyl acids (PFAAs), including perfluorocarboxylates (PFCAs, C4–C11) and perfluorosulfonates (PFSAs, C4, C6–C8, and C10), were determined us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negative electrospray ionization–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HPLC/(-)ESI–MS/MS).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PFAAs (ΣPFAAs) ranged from 3.0 to 52 ng L−1, with an average of 19 ± 12 ng L−1.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of ΣPFAAs were detected in the surface water of the Dong Jiang tributary (17–52 ng L−1), followed by the main stream (13–26 ng L−1) and the Sha Wan stream (3.0–4.5 ng L−1). Perfluorooctanoate (PFOA), perfluorobutane sulfonate (PFBS), and 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 (PFOS) were the three most abundant PFAAs and on average accounted for 20%, 24%, and 19% of ΣPFAAs, respectively. PFBS was the most abundant PFAA in the Dong Jiang tributary, and PFOA was the highest PFAA in the samples from the main stream of the Pearl River. A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PFBS and PFOA, which suggests that both of these PFAAs originate from common source(s) in the region. Nevertheless, the slope of PFBS/PFOA was different in the different tributaries sampled, which indicates a spatial difference in the source profiles of the PFAAs.  相似文献   
92.
湘江株洲段表层水重金属含量及存在形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家Ⅲ类水质限值为标准,总体来讲,湘江株洲段河水中Cu、Pb、Zn和Cd的总量均不超标,Cd的污染较重。霞湾断面的污染最重,清水塘工业区铅锌冶炼和化工企业是其污染的主要来源。采用化学分析的方法,对湘江株洲段水体中的Cu、Pb、Zn和Cd进行了形态分析,Cu、Zn溶解态在各断面均大于50%;Pb、Cd的形态在不同的断面其所占比例不一样。监测了各水质参数,pH大都在7.5左右,Eh在200~300mv之间,为氧化的环境,COD大部分断面均在15~20mg/L以下。  相似文献   
93.
对2005年北京大气中异戊二烯进行了一年的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异戊二烯体积分数年平均值为0.58×10-9,月平均值为0.1×10-9~1.8×10-9,7月最高,1月最低。春、秋、冬三季,异戊二烯日变化形式呈三峰形,分别在14:00、18:00、02:00;18:00、02:00、08:00;02:00、10:00、16:00出现峰值;夏季异戊二烯体积分数日变化呈现白天高夜晚低且在14:00出现峰值。夏季异戊二烯源排放主要由生物排放控制,其日变化形式受温度、辐射影响大;春季和秋季异戊二烯源排放受汽车尾气和生物排放共同控制,其日变化形式受汽车尾气影响大,温度、辐射也有一定影响;冬季异戊二烯源排放主要由汽车尾气控制,其日变化形式主要受汽车尾气影响。不同季节北京大气中的异戊二烯体积分数日变化形式与PM2.5浓度日变化形式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94.
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活性重金属的空间分异及控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盐酸羟氨-25%醋酸溶液,提取了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活性重金属含量。研究发现,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活性重金属占总量的百分含量依次为Cu 26%,Pb 36%,Fe 7%,Mn 49%,Zn 32%,Cr 14%和Al 16%,沉积物基本未受到Cr污染,其余重金属污染程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除Zn、Cr外,其余活性重金属在夏季沉积物中的含量明显低于春季,其主要原因是夏季风暴潮将大量细颗粒泥沙及其富集的重金属带离潮滩进入了河口水体中。受点源污染排放及沉积物粒度影响,活性重金属在长江口南岸的浒浦、顾路和浦东机场出现峰值含量,且高潮滩含量明显高于中、低潮滩。在垂向上,重金属一般在沉积物表层或亚表层形成富集。在口门附近的滨岸潮滩沉积物中,Cu、Pb的空间分异主要受早期成岩作用的控制,在污染较为严重、水动力作用相对较弱的潮滩沉积物中,Cu、Pb的空间分异主要受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变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95.
Using a methodology derived from Economics, the Lorenz Curve and Gini Coefficient are introduced as tools for investigating and quantifying seasonal variability in environmental radon gas concentration. While the Lorenz Curve presents a graphical view of the cumulative exposure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time-frame of interest, typically one year, the Gini Coefficient distils this data still further, to provide a single-parameter measure of temporal clustering. Using the assumption that domestic indoor radon concentrations show annual cyclic behaviour, generally higher in the winter months than in summer, published data on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domestic radon concentration levels, in various areas of the UK, Europe, Asia and North America, are analys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nnual variation profiles between domestic radon concentration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between regions within a country, highlighting the need for caution in ascribing seasonal correction factors to extended geographical areas. The underlying geography, geology and meteorology of a region have defining influences on the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domestic radon concentration, and some examples of potential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Gini Coefficient and regional geological and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proposed. Similar differences in annual variation profiles are found for soil-gas radon measured as a function of depth at a common site, and among the activity levels of certain radon progeny species, specifically 214Bi deposited preferentially in human body-fat by decay of inhaled radon gas. Conclusions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se observed measures of variation and potential underlying defining parameter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96.
厌氧池-复合型人工湿地系统污水处理效果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厌氧池-复合型人工湿地(AT-ICW)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探讨工艺系统不同季节对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工艺系统春、夏、秋季对氨氮(NH4+-N)、总磷(TP)表现出稳定且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为92.8%~97.0%和56.4%~65.9%,冬季去除率相对较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1%和42.5%。NO3--N的去除效果差,四季均出现积累,累积率达到71.5%~342.9%。系统春、夏季对总氮(TN)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为57.3%~68.9%,秋、冬季去除效果相对较差,为24.5%~35.8%。系统夏季COD去除效果好,平均去除率达到78.3%,冬、春季去除效果较差,为37.8%~43.5%。各项污水排放指标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A类标准。AT-ICW系统不仅处理效果好,而且运行费用低,适用于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97.
China's circular economy is still at the initial stage, whose development has many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requir- ing immediate resolution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Due to the differences of re...  相似文献   
98.
1994~2006年上海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快速发展的都市地区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热点。基于上海市1994、2000、2003和2006年4期航空遥感影像资料数据,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建立上海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数理统计方法与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对上海市1994~2006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2 a间,上海市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207%;在各种用地变化中,耕地面积变化最大,共减少了94 00772 hm2,减幅达233%;从耕地转移来看,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包括工业仓储用地、交通用地、城镇居民点用地和其他用地)面积共74 82586 hm2,占耕地面积总流出量的6712%;可见城镇建设用地急剧扩张而大量占用耕地,是上海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上海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城市绿地的大幅增加,12 a间城市绿地面积共增加了9 29241 hm2,单一动态度为1876%。从上海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特征来看,各区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差异明显,且表现出明显的中心城区-近郊-远郊递减趋势,其中浦东新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崇明县最小,这种差异与各区(县)的区位条件、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政策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对上海LUCC的驱动力定性定量分析表明,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分布及变化、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策以及国际大型活动的举办均对上海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矿化垃圾中的微生物区系与酶活性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某市郊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对填埋时间分别达6、8、10年的矿化垃圾中的微生物区系与酶活性变化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表层(0~50 cm)和底层(100~150 cm)矿化垃圾中的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变化幅度大于中层(50~100cm);填埋达6、8、10年后的各层矿化垃圾中的细菌数量明显低于对照,放线菌数量则明显高于对照,而真菌数量在表层和中层中高于对照或与对照相当,在底层则低于对照,各层中的脲酶、碱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则明显高于对照或与对照相当;总体来说,相同填埋深度的矿化垃圾中,填埋达6~8年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和脲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幅度要大于填埋8~10年的,且均在填埋8~10年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0.
钼矿区周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钼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详细研究.选择该矿区受污染农田土壤样本80个,采用HNO3-HF-HClO4混酸对土壤样品进行处理,运用欧共体参比司推荐的BCR三步连续提取法进行化学形态分析;使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土壤样品中Mo、Pb、As、Hg、Cr、Cd、Zn、Cu、Ni的全量及各种化学形态的含量并进行评价,同时对矿区地下水进行分析;采用spa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矿山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主要污染物为Cd、Hg并伴有Cr污染;Nemerow综合指数6.81,综合评价结果为该区土壤已受严重污染;Cd与As污染来源基本相同,Cu、Ni、Zn污染来源基本相同,Hg有独立的污染来源;重金属中化学形态分布为残余态>有机结合态>氧化结合态>酸可提取态;重金属Cr及Hg的有效态比例较大,可能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矿山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因可能是污染地下水的浇灌,矿石的开采、运输和大气降尘等过程;有机农药及塑料农用制品的施用过程,自然成土、矿物的伴生及其转化等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