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25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196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51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NO在甲醛介导的氧化损伤中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探讨NO在甲醛介导的氧化损伤中的协同作用,用不同剂量的气态甲醛对小鼠进行连续动态染毒处理72 h后,测定小鼠脑、心和肝组织一氧化氮合酶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吸入甲醛后,小鼠的脑、心和肝组织一氧化氮合酶活力升高,总抗氧化能力下降.当甲醛浓度为0.5 mg·m-3时,脑和肝的一氧化氮合酶活力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和肝的总抗氧化能力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心的总抗氧化能力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甲醛浓度上升为3.0 mg·m-2时,脑、心和肝组织的一氧化氮合酶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过量生成的NO是甲醛导致机体氧化损伤可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2.
对3类含不同碳链结构的有机物进行臭氧氧化,研究了氧化过程中的甲醛浓度变化情况,并对臭氧单独氧化、臭氧和羟基自由基混合氧化和羟基自由基氧化特性进行了分析.以丙烯酸为目标物,分别研究了不同进气流量、气态臭氧浓度和双氧水投加量对甲醛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环上不同的取代基对甲醛产量有较大影响,单烯烃的α-C上连接的基团对甲醛浓度影响更大;在氧化过程中,甲醛浓度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出现峰值.增大进气流量和进气臭氧浓度会使峰值减小,并使出峰时间缩短,但会提高初始产出速率;对不同有机物,羟基自由基氧化对甲醛产量的影响不同,氧化丙烯酸和反丁烯二酸时,甲醛积累量减小,而氧化壬基酚和水杨酸等芳香族化合物时,甲醛积累量提高.  相似文献   
133.
介绍了甲醛污染的危害,分析了昆明市48家室内空气甲醛的监测结果,结果表明:超标率高达91.7%,最高浓度为0.74mg/m^3,超过国家标准8.25倍。提出了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4.
以目前国内市场上广泛使用的醇酸调和漆为研究对象,利用按照ASTM E1333-1996标准自行设计的环境测试舱,采用酚试剂比色法,检测醇酸调和漆样品涂刷后空气中甲醛浓度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计算出相应的甲醛释放率,分析甲醛释放特征,并考察环境温度、空气置换率、环境相对湿度等主要环境因子对其影响,同时,建立了甲醛释放率的实测曲线,为建立预测装饰装修材料对室内空气质量影响的评价体系提供可靠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35.
甲醛是室内环境的主要污染物.采用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测定方法,通过对一幢五层新建的办公楼随机抽取六间房,每隔3个月分别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室内温度变化对甲醛的释放有较大影响,甲醛的释放随时间逐渐减少.列举了脲醛树脂、酚酞树脂、胺基甲醛树脂等是造成室内甲醛污染的主要来源,甲醛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不同国际组织、国家对室内甲醛浓度制定了不同的最高限值.从控制污染源、控制室内条件、处理方法等方面将有效防治室内甲醛污染.  相似文献   
136.
几种观叶植物对室内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寻求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措施和技术,我们用吊兰、虎尾兰、君子兰和橡皮树做为试材,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试验.结果表明,这4种室内观叶植物都能吸收室内有毒有害气体,但作用效果差异明显.虎尾兰效果最佳,7 d内室内甲醛总量的减少率比对照多64.6%,二甲苯总量的减少率比对照多61.4%,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总量的减少率比对照多64.8%;而橡皮树的作用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37.
真空紫外灯动态降解空气中低浓度甲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集中空调中处理室内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为应用背景,搭建了试验台。实验研究了真空紫外灯(主波长254nm,185nm)降解甲醛的影响因素以及产生O3的情况。研究表明,在产生的O3浓度低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0.16mg/m^3)的情况下,真空紫外灯也能够高效地降解空气中低浓度甲醛(〈1mg/m^3);甲醛降解率与反应器空气流速及甲醛初始浓度成反比;降解速率与甲醛初始浓度成正比,与反应器空气的流速成反比;绝对湿度对真空紫外灯降解甲醛有一定的影响;反应器空间大小对甲醛降解影响比较显著。应用于集中空调系统净化室内空气中VOCs,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8.
The amine-functionalized mesoporous silica materials were prepared via the co-condensation reaction of tetraethoxysilane and three types of organoalkoxysilanes: 3-aminopropyl-trimethoxysilane, n-(2-aminoethyl)-3-aminopropyltrimethoxysilane, and 3-(2-(2- aminoehtylamino)ethylamino) propyl-trimethoxysilane.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was used as a template for forming pores,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pore volume of the amine-functionalized mesoporous silica materials were determined using surface area and pore size analyzer.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e was employed for identifying the functional groups on pore surface. In addition, the amine-functionalized mesoporous silica materials were applied as adsorbents for adsorbing formaldehyde vapor. FTIR spectra showed the evidence of the reaction between formaldehyde molecules and amine groups on pore surface of adsorbents. The equilibrium data of formaldehyde adsorbed on the adsorbents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Langmuir, Freundlich and Temkin isotherm. The sample functionalized from n-(2-aminoethyl)-3-aminopropyltrimethoxysilane showed the highest adsorption capacity owing to its amine groups and the large pore diameter.  相似文献   
139.
甲醛对人体健康影响及其暴露水平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文章介绍了室内甲醛来源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运用现场监测结合调查问卷的方法计算出不同人群对甲醛的日暴露量和潜在剂量。  相似文献   
140.
利用自制光催化气体反应器体系,以活性炭纤维负载TiO2作催化剂,在紫外光照射下模拟降解室内污染气体甲醛,测试了活性炭纤维负载TiO2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探讨了紫外光光强、催化剂的酸度、反应器内湿度及反应时间等控制反应的主要因素对甲醛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与TiO2的协同作用大大提高了对甲醛的降解效果;紫外光强增倍对甲醛降解率有一定提高,但提高幅度仅为11.71%;活性炭纤维用pH=5的TiO2溶胶浸泡做催化剂对甲醛的降解效果最好,60 min内降解率达到68.37%;反应器内的湿度为81%甲醛降解率最高,反应60 min后达82.2%;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甲醛降解率的上升幅度不断减小,最高只能达到94.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