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2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336篇
安全科学   171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118篇
综合类   777篇
基础理论   144篇
污染及防治   107篇
评价与监测   70篇
社会与环境   83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9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甘肃省植被与对流层甲醛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被可以截获和吸收大气中的颗粒物、SO2和NOx等,对大气污染物具有一定净化作用,但也释放大量挥发性有机物,对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以甘肃省为例,利用卫星资料反演手段,解译了2008-2016年NDVI(植被覆盖指数)和对流层HCHO(甲醛)柱浓度,并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甘肃省2008-2016年NDVI空间分布梯度呈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其年际动态不显著,季节性动态显著,与对流层HCHO柱浓度时空分布及动态有一定的相似性.②甘肃省对流层HCHO柱浓度和NDVI的年变化范围分别为7×1015~11×1015 molec/cm2和0.22~0.25,并且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3.③甘肃省NDVI和对流层HCHO柱浓度的分布与气象因素(如辐射、气温和降水量)有关,并且甘肃省中部对流层HCHO柱浓度分布还与甘肃省人类足迹分布特征相似.研究显示:甘肃省中部人类足迹指数高,HCHO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而甘肃省西部和南部人类足迹指数低,HCHO主要来源于自然排放.   相似文献   
992.
非点源污染的准确定量是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和治理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在综合考虑基流非点源污染的前提下,对传统输出系数模型(ECM)进行优化和改进,建立以周为时间步长的输出系数模型(IECM),实现上梧溪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非点源总氮(TN)污染更加准确的定量识别.结果表明,IECM可以有效实现该流域TN负荷的模拟定量,校准期与验证期的纳什系数(NSE)分别为0.82和0.77,R2分别为0.87和0.84.基于IECM得到的上梧溪流域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地表径流和基流的TN输出强度分别为5.74 kg·(hm2·a)-1和9.85 kg·(hm2·a)-1,分别占总径流负荷的36.80%和63.20%.相较于IECM,ECM由于未考虑基流对非点源污染的贡献,其估算的地表径流TN负荷量较IECM高54.21%.显然,直接将基流非点源污染归结于地表径流将导致地表径流负荷输出强度的严重高估.基于IECM计算得到的上梧溪流域水田、草地、林地、旱地和人居地的以地表径...  相似文献   
993.
为了解淮河下游湖泊(洪泽湖和高邮湖)表层水和沉积物中药品及个人护理品(PPCPs)的赋存特征及生态风险,采集了23个采样点的43个表层水和沉积物样品,检测了样品中的61种PPCPs,分析了洪泽湖和高邮湖PPCPs的浓度水平空间分布,计算了典型PPCPs在研究区水/沉积物系统的分配系数,并利用商值法对目标PPCPs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洪泽湖和高邮湖表层水中∑PPCPs浓度分别是1.56~2 534.44 ng·L-1和3.32~1 027.47 ng·L-1,沉积物中∑PPCPs含量分别是1.7~926.7 ng·g-1和1.02~289.37 ng·g-1,其中表层水中林可霉素(LIN)浓度最高,沉积物中强力霉素(DOX)含量最高,都以抗生素类药物为主要组分;PPCPs空间分布呈现洪泽湖高、高邮湖低的特征;分配特征表明研究区域典型PPCPs更倾向停留在水相,lgKoc和lgKd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表明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对典型PPCPs在水...  相似文献   
994.
为了建立以生物光学模型为基础的河流悬浮物遥感估算方法,以福建晋江为例,对福建晋江下游河段的光学特性和悬浮物浓度进行了测定,探讨了水面下反射率R(O-)与悬浮物浓度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绿光波长的反射率与悬浮物浓度的相关性最强,因此,用R(O-)TM2与悬浮物浓度建立了遥感估算模型,并将其应用于2008年2月28日的Landsat TM影像,反演出晋江的悬浮物浓度分布.精度分析说明,平均相对误差RE为11.93%,该模型可以有效地应用于Landsat TM反演悬浮物浓度.  相似文献   
995.
影响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测量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余小龙  沈芳  张晋芳 《环境科学》2013,34(5):1745-1753
水体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是水色遥感研究中的关键参数之一,为研究不同因素对吸收系数测量结果的影响,分别采用透射法(T法)、透射反射法(T-R法)和吸收法(A法)测量颗粒物吸收系数.结果表明,A法在测量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时受滤膜差异性、滤膜含水量以及滤膜颗粒物分布不均匀等因素的影响较小,测量精度较高.对不同测量方法的光程放大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测量方法,不同颗粒物富集量会有不同的光程放大因子.采用线性拟合的方法求得A法、T法和T-R法的平均光程放大因子为4.01、2.32和2.20,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80和0.87.对于A法和T-R法,采用二次多项式拟合的方法计算光程放大因子可以提高测量精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95和0.94.对比各影响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平均相对误差发现,光程放大因子是颗粒物吸收系数测量最大的误差来源.  相似文献   
996.
陈晖  温婧  庞军  陈政  韦雨杉 《中国环境科学》2021,40(12):5540-5550
基于MRIO模型方法自主编制了2012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中国31省在生产者责任和消费者责任视角下的碳排放量,以及省际贸易隐含碳转移量.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各省在省际贸易隐含碳净转移与隐含GDP净转移之间的关系、污染贸易条件值以及碳基尼系数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省际碳公平性问题.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差异,各省在生产者和消费者视角下的碳排放量存在明显差异;隐含碳净转入省份多位于西部或属于欠发达省份,隐含碳净转出省份多为经济发达省份.中国31省在省际贸易中存在着明显的碳不公平现象,部分发达省份不仅让外省承担了自身的部分碳排放,而且获得了来自外省的GDP净输入,污染贸易条件值也小于1,在碳排放空间分配及经济效益上均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而部分西部省份不仅为外省承接了部分碳排放还对外省净输出了GDP,污染贸易条件值也大于1,在碳排放空间分配和经济效益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地位.2012年我国31省碳基尼系数在消费者责任视角下为0.24,在生产者责任视角下则达到了0.31,表明生产者责任视角下我国省际碳排放空间分配不公平性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997.
黄河水沙变化关乎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和全流域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黄河水量出现大幅锐减,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和下游可持续发展。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减少的贡献对于解析黄河水沙变化动因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研究尺度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径流量变化的因素和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采用MK趋势检验和双累积曲线法系统分析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四个典型流域(皇甫川、窟野河、无定河、延河)1960—2015年间水文要素的变化趋势,利用Budyko水热平衡方程阐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变化的作用。结果表明:1960—2015年皇甫川、窟野河、无定河、延河流域径流量均显著下降(P<0.01),且径流量均在1979年和1999年前后发生突变,而降水量变化不显著。同基准期(1960—1979年)相比,P2时期(1980—1999年)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达64%~76%;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大规模实施,P3时期(2000—2015年)人类活动成为径流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其贡献率达71%~88%。  相似文献   
998.
为探明当前浙江省汽摩配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的整体排放与治理情况,以2015年浙江省范围内的70家汽摩配企业的VOCs调查数据为基础,展开了前期研究工作.通过分析全部70家汽摩配企业的调查数据,了解了行业的VOCs污染治理现状;通过深入研究筛选出的56家典型企业的调查数据,探究了行业的VOCs污染基本特征、以及初步计算了其VOCs排放系数.结果表明,虽然省内约三分之二的企业配有废气收集处理设施,但多数设施在运行维护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行业内使用的原辅材料以溶剂型为主,废气中VOCs的主要污染因子为二甲苯、乙酸丁酯、环己酮、乙酸乙酯、甲苯等物质;全省汽摩配行业的VOCs排放系数均值为4.14 kg·(万元)~(-1),其中汽配企业为2.94 kg·(万元)~(-1),摩配及通用型配件企业为7.15kg·(万元)~(-1).  相似文献   
999.
1000.
探讨了高山红景天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生长及主要营养成分摄取的动力学,计算了碳源、氮源对生物量的得率系数.通过对细胞基本元素组成的分析,建立了细胞生长的基本计量方程、并从理论上测算出得率系数和呼吸商.最后,从碳平衡及氧平衡方程建立了细胞生长速率、底物摄取速率与O2消耗速率及CO2排出速率之间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