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03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410篇
基础理论   340篇
污染及防治   8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54.
2株苯胺降解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任随周  郭俊  曾国驱  岑英华  孙国萍 《环境科学》2006,27(12):2525-2430
从处理印染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2株苯胺降解菌,从菌落、细胞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等方面对2株菌进行了鉴定,并比较分析2株菌在好氧与缺氧条件下的苯胺降解、偶氮染料脱色及苯胺脱氨氧化酶基因tdnQ和黄素还原酶基因(fre)的携带情况.结果表明,2株菌属于Pseudomonas属和Shewanella属,分别命名为Pseudomonas sp.AN30和Shewanella sp.DN425.AN30菌株在振荡好氧条件下72h内对250mg/L苯胺的降解率为96.1%,DN425菌株的降解率为13.8%;在静置缺氧条件下AN30菌株的苯胺降解率为39.6%,DN425菌株的降解率仅为8.6%.DN425菌株在静置缺氧条件下4h内可将初始浓度为50 mg/L的偶氮染料酸性大红彻底脱色,而AN30菌株对酸性大红不具有脱色能力.以总DNA为模板,分别用tdnQ基因和fre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2株菌均能扩增出大小分别为380bp和630bp左右的目标条带,显示2菌株均携带有苯胺脱氨氧化酶基因和黄素还原酶基因.  相似文献   
55.
研究了转cry1Ab基因水稻(克螟稻)中Cry1Ab毒蛋白的表达、根系分泌及其在土壤中的残留规律.结果表明,分蘖始期至成熟期,克螟稻地上部和根部中的Cry1Ab毒蛋白的表达量(FW)分别为3.23~8.22 μg/g和0.68~0.89 μg/g.生育期间克螟稻根系分泌的Cry1Ab毒蛋白含量仅为1.66~48.02 ng/(株·d).试验证实,克螟稻根际土中的Cry1Ab毒蛋白残留含量低于检测限(<0.5ng/g 干燥土).生物测定还表明,克螟稻根际土及其提取液对棉铃虫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不产生致死性效应.相对于Cry1Ab毒蛋白的根系分泌转移,克螟稻秸秆还田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6.
为了更好地从基因角度研究亚硝态氮对贝类的生态毒性,需要筛选一个合适的内参基因作为参考,对其毒性相关基因进行定量表达分析。本研究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作为研究对象,以亚硝态氮胁迫的鳃组织cDNA作为模板,利用geNorm软件和NormFinder软件对6个候选内参基因进行表达稳定性分析,并对2个结果做了综合赋权分析。结果显示,geNorm分析的基因表达稳定性结果为ActinCyPAEF1αUbi18STubu,NormFinder软件分析的结果为ActinUbiCyPAEF1α18STubu,最后经加权赋值法综合分析获得6个候选基因的表达稳定性为ActinCyPAUbiEF1α18STubu,即Actin为表达最稳定的基因。因此,Actin可以作为衡量亚硝态氮胁迫后菲律宾蛤仔鳃组织中基因表达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57.
专性自养极端嗜酸性氧化硫硫杆菌缺乏EMP、ED途径以及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 (如磷酸果糖激酶等 ) ,不能氧化有机物获得能量 .本文利用PCR技术扩增E .coliK 12磷酸果糖激酶 1基因 (pfkA) ,将该基因与广泛寄主的IncQ质粒pJRD2 15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SDK 1,该质粒可与pfk基因缺陷株E .coliDF10 10互补 .通过接合转移的方式将其导入氧化硫硫杆菌Tt 7中并得到表达 .pSDK 1在宿主Tt 7中有较好的稳定性 ,在无选择压力条件下连续传 5 0代仍可保留 75 % .酶活性测定表明 ,pSDK 1的pfkA基因在缺陷株E .coliDF10 10中表达水平〔(96 .6± 0 .6 6 )U/g蛋白〕略高于原始菌株E .coliK 12〔(85 .9± 1.12 )U/g蛋白〕 ;而在氧化硫硫杆菌中则以较低水平进行表达〔(12 .4± 0 .73)U/g蛋白〕 ,并且其表达水平不受培养基中葡萄糖的影响 .实验表明 ,在无机盐培养基中加入葡萄糖时 ,含质粒pSDK 1的氧化硫硫杆菌Tt 7可利用培养基中的葡萄糖而加快生长 ,而对照菌株的生长则未受明显影响 ;但是重组菌利用葡萄糖的速度较缓慢 .图 5表 2参 16  相似文献   
58.
报道了在CuCl2,HgCl2及NaCl、紫外线等几种诱发因子作用下辣椒倍半萜环化酶活性表达,并利用从辣椒中克隆出来的2个倍半萜环化酶等位基因cDNA的特异性片段,研究这两个等位基因在上述诱发因子作用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CuCl2,HgCl2,NaCl2、紫外线诱发作用下,离体辣椒叶片均能表现一定的倍半萜环化酶活性,而CK中几乎检测不出倍半萜环化酶活性,Northern Blot分析表明,辣椒倍半萜环化酶基因在逆境下被诱转导,两个cDNA在不同的诱发因子在相同的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有一定的特异性,推测该基因家族的不同成员在辣椒适应不同逆境的防御反应中有一定的意义,图5参6。  相似文献   
59.
水稻精细胞差异表达基因RSG6的克隆和抗体制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选用在水稻精细胞和二细胞花粉的差减文库中获得的在精细胞中表达量显著增强且可能代表新基因的EST之一 (BF4 75 2 0 7)为探针 ,筛选水稻精细胞cDNA文库 ,得到一全长为 1176bp的序列 ,其开放读码框编码 2 81个氨基酸 ,与已知蛋白质无明显同源性 ,属于一新发现的基因 ,GenBank登录号为AF4 4 2 4 90 .这是第 1次从高等植物精细胞中分离到的全长基因 .RT PCR结果证明该基因在根、叶、二细胞花粉、成熟花粉、授粉子房和精细胞中均有表达 ,但在精细胞中的表达量要高得多 ,是精细胞差异表达基因 .将此基因命名为RSG6 (ricespermgene6 ) .将RSG6的编码区克隆到表达载体pQE30上 ,构建重组质粒 .经IPTG诱导后 ,在E .coliM15 (pREP4 )中表达出了N端融合了 6×His的融合蛋白 .用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家兔 ,制得高效价、高特异性的抗体  相似文献   
60.
植物诱导抗病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诱导抗病性是植物抵御病害侵袭的重要机制之一,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抗病策略,在农业可持续病害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系统获得性抗性(SAR)作为植物诱导抗病性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分子生物学实验手段的迅速发展及其在植物抗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其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不少进展.图1参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