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54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4 毫秒
91.
从石膏的水化及硬化原理出发,通过添加有机物和无机物对石膏粉进行改性,并以石膏为基体,讨论了石膏与各种加强材料所形成的复合材料的抗压及抗折性能,从而寻找一种新型材料以解决当前化工产业生产的大量副产品——石膏的回收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92.
章静  卢平 《环境工程》2011,29(6):61-64
采用热分析仪,研究了氮气气氛下分析纯石膏、干法脱硫石膏和湿法脱硫石膏的热重特性,并利用Coast-Redfern法计算了三种石膏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三种石膏的分解过程可分为干燥、结晶水脱除、杂质分解和硫酸钙分解等四个阶段;三种石膏中硫酸钙的起始分解温度在1 000~1 200℃之间,且两种脱硫石膏的起始分解温度比分析纯石膏有所降低;分析纯石膏的表观活化能最大,两种脱硫石膏的活化能基本相当,分析纯石膏、干法脱硫石膏和湿法脱硫石膏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214.73,128.54,111.12 kJ/mol。  相似文献   
93.
以氟化盐厂排放的工业废渣氟石膏为原料,通过实验研究了氟石膏物理性质及激发剂对其性能的影响。并以此为基材,添加水泥、生石灰等其他外加剂研制出氟石膏干混粉刷石膏砂浆,该抹面材料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开辟了氟石膏资源利用新途径。  相似文献   
94.
为研究燃煤电厂的固体废弃物在自然条件下的胶结反应及其规律,以利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以燃煤电厂的固体废弃物脱硫石膏、粉煤灰、炉渣为主要原料,在适量添加石灰、水泥及外加剂等的条件下,经配比、搅拌、养护等工序配制胶结材料,并对其抗压特性进行检测;运用国L9(34)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3种固体废弃物在自然状态下的胶结反应.结果表明,胶结材料的最优配合比为A2B3C2试验方案,即要获得最优的抗压强度时,脱硫石膏和粉煤灰的最佳配比为3:7,石灰+水泥的添加量为15%,炉渣的添加量35%.  相似文献   
95.
为了达到烟气脱硫石膏减量化处理,建立其资源化利用方法,在考虑到烟气脱硫石膏来源复杂性的基础上,分别考察了金属离子(如Mg2+,Fe3+)和非金属离子(如F-)对利用碳酸铵转化烟气脱硫石膏,制备碳酸钙粉末的影响。结果表明,F-,Mg2+,Fe3+等离子对脱硫石膏转化率有不同程度影响,但转化率均能达到70%以上,转化固体产物为较纯碳酸钙粉末。其中随着阳离子Mg2+,Fe3+含量增加,转化率下降;F-的水解作用以及络合物的生成将对转化率造成复杂影响,0.5 wt%为最优的含量。转化产物经其吸收活性测试,其活度比天然石灰石略低,到达脱硫剂基本要求,但需注意杂质离子的积累效应。碳酸铵转化烟气脱硫石膏方法可制备微细碳酸钙粉末,是一种循环利用烟气脱硫石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6.
采用L9(3^4)的正交设计法,以可溶性正磷酸盐下降率及pH值上升率为评定指标,对赤泥及粉煤灰处理磷石膏堆场废水的优化方案进行筛选。实验结果表明,降低可溶性磷酸盐含量的最佳方案为赤泥1.60g,粉煤灰0.80g,水样100ml,时间4d。提高pH的最佳方案为赤泥1.60g,粉煤灰0.40g,水样100ml,时间3d。  相似文献   
97.
选取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丁烷磺酸(PFBS)两种链长不同的典型全氟化合物(PFASs)作为目标去除物,以硫酸钙为典型无机结垢,研究硫酸钙结垢不同阶段中纳滤膜去除PFASs的特征和相关机理,简称硫酸钙试验,同时以相同离子强度的非结垢无机盐溶液开展对比试验考察目标PFASs的截留规律.结果表明,当硫酸钙和目标PFASs共存时,PFOS稳定截留率为硫酸钙试验(97.1%)>对比试验(93.0%),而PFBS稳定截留率为对比试验(46.2%)>硫酸钙试验(38.2%).对于同一PFAS,同一过滤时刻,膜面带电量:硫酸钙试验<对比试验;联合截留率、膜通量和Zeta电位综合分析可知,硫酸钙结垢过程中,PFOS的截留主要由Ca2+与PFOS的络合及架桥作用控制,该作用影响PFOS分离过程中的空间位阻作用强度;PFBS过滤初期的截留中静电排斥起主要作用,结垢层生成后,滤饼层强化的浓差极化作用成为PFBS截留效果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
本文论述了燃煤电厂石灰石-石膏法湿法脱硫技术脱硫废水的来源、水质和产生量,分析了脱硫废水处理的工艺、原理,并提出了脱硫废水的合理综合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99.
赵惠丽  于金艺  刘涛  王丽  赵英 《环境科学》2023,44(7):4119-4129
为探索秸秆与脱硫石膏配施改良滨海盐渍化土壤效果,以黄河三角洲地区碱化盐土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对照(CK)、脱硫石膏(DG)、中量秸杆(MS)、脱硫石膏+低量秸秆(DGLS)、脱硫石膏+中量秸秆(DGMS)和脱硫石膏+高量秸秆(DGHS)共6个处理,结合团聚体分级法比较不同处理下滨海盐碱化土壤容重、总孔隙度、 pH、可溶性盐含量、微生物量碳、溶解性有机碳、新碳和团聚体有机碳的变化.结果发现,MS和DGHS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总孔隙度、含水率和平均重量直径;各处理下土壤pH和碱化度均显著降低,且无显著性差异;DG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钠吸附比,与MS处理相比,DGLS、 DGMS和DGHS处理的土壤钠吸附比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降幅范围为57%~66%. DGLS、 DGMS和DGHS处理的土壤可溶性Na+分别较MS降低27.92%、 32.23%和20.15%,而可溶性Ca2+和SO42-含量显著增加;与CK相比,各处理均能显著降低Cl-含量,且各处理间差异...  相似文献   
100.
A systematic kinetic study of phosphorus (P) sorption by various materials in the soil infiltration system of septic tanks was undertaken by following the time course of P sorption by sorbents in contact with various P solutions over periods up to 360 days. Uptake of P seemed to consist of two distinct stages. Initial uptake was very rapid and this phase was completed in 4 days or less. A slower removal stage followed for some materials over many months. Phosphorus sorption during the fast reaction stage appear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soluble Ca content of the materials. The fast reaction of calcareous materials accounted for the bulk (>70%) of the total P removed. Merribrook loamy sand exhibited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P sorption during the slow phase. It should be noted, however, that for solution P concentrations in the range found in typical effluents (∼ ∼20 mg L−1) the fast reaction phase seem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virtually all P removed. None of the six kinetic formulae examined possessed the sophistication and detail needed to portray accurately the time course of P sorption for all the sorbents investigated. The Elovich equation and the kinetic modification of the Freundlich isotherm expression appeared to provide a reasonable fit of the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