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3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457篇
安全科学   175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299篇
综合类   1205篇
基础理论   268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69篇
评价与监测   65篇
社会与环境   222篇
灾害及防治   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4 毫秒
21.
烃类化合物气相色谱保留指数与其分配系数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从烃类化合物气相色谱保留指数预测其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公式,研究了以不同极性相上测得的烃类化合物保留指数预测其分配系数的准确性,得出弱极性柱上测得的化合物保留指数能更准确的预测其分配系数,从而为烃类化合物分配系数的测定和预测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2.
淮北煤中12种有害微量元素在煤及其灰中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有害微量元素在各煤层中的分布与变化规律,以及在煤燃烧后的煤灰中所发生的迁移与富集情况,采集了淮北煤田不同煤层、不同深度的15个煤样,采用中子活化法对其原煤及灰分中的12 种微量元素(Ag, As,Ba, Co, Cr, Cu, Mn, Mo, Sb, Th, U, V)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绝大部分有害微量元素的含量都处于n×10 6到n×10 5数量级范围内,不同煤层或同一煤层不同部位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不同;与全国和华北煤中有害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相比,除Mn低于全国和华北的平均值外,As、Co、Mo、Sb、Th、U与之相近,而Ag、Ba、Cr、Cu、V高于全国和华北煤中的平均值;12种微量元素均在灰分中有所富集,而且富集能力序列为:Cu>Cr>Mn>Mo>Co>Ba>V>Th>As>U>Sb。  相似文献   
23.
土壤对六价铬的还原容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并讨论了土壤的潜在还原容量、有效还原容量和条件还原容量等概念,通过对采用北京和唐山地下水饮用水源区3个包气带土壤样品的土柱淋滤实验,研究了土壤对水溶液中六价铬的还原作用,研究了上述土壤各种还原容量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探讨了向土壤中投加适量常见,无毒,价廉的还原性物质以提高土壤还原能力的方法和将其应用于去除灌溉用污染地下水中六价铬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土壤的有效还原容量比土  相似文献   
24.
烧结砖生产中氟的逸出及钙基废渣固氟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砖坯烧制过程中,氟逸出的初始温度约为600℃,大部分氟在约800℃至砖坯发生明显烧结的温度内逸出,以CaO含量高的粘土原料制砖,氟逸出量相对较少。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制砖原料中添加适量钙基废渣抑制氟的逸出,并进行了详细的实验室和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添加量下,存氟率由约25%增至70%以下,且不影响砖制品质量。  相似文献   
25.
研究了不同生长阶段的Cu2 + 吸附细菌Pseudomonasputida 5 x对Cu2 + 的吸附容量 .结果表明在低硫培养基中 ,当P putida 5 x细胞生长刚进入对数生长期时 ,单位细胞对Cu2 + 的吸附溶量最低 .而当生长进入稳定生长期的后期或死亡期的早期时 ,单位细胞对Cu2 + 的吸附量最大 .实验结果还表明 ,高浓度的Cu2 + 对对数期细胞的吸附能力有一定的抑制 ,而对死亡期的细胞影响较小 .早期研究已证明细胞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和细胞表面某些对重金属离子具有亲和性的功能基团 (如某些膜蛋白及羰基化合物 )有关 .利用透视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同生长阶段的细胞表面结构及对铜离子的吸附效果 ,发现生长后期细胞表面吸附有较多的Cu2 + ,这表明生长后期的细胞表面可能含有较多的这类功能基团  相似文献   
26.
生态足迹理论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介绍了生态足迹理论基本概念和计算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上海市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态足迹理论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启示,提出应在不降低人们生活水平的前提下,减少生态足迹,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7.
根据大量模式化参数,通过核算,得出了阜新市城区普通空气污染物的环境容量,给出了城区各分区及每个网格的分解量,应用这些成果,将对老污染源及新工业项目的环境管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对阜新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应用Wackernagel等提出的生态足迹评价方法对张家界2004年旅游生态足迹和旅游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和计算,以测度张家界旅游可持续能力。结果表明:张家界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困难,人均旅游生态赤字0.0594 hm2,必须采取措施,合理使用生态资源,才能保证旅游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9.
胶州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张学庆  孙英兰 《海洋环境科学》2007,26(4):347-350,359
在胶州湾水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建立了污染物总量控制模型.计算了各个点源的响应系数,分担率及环境容量.结果表明,胶州湾内COD各入海污染源均有余量,不需要削减.胶州湾东北部N、P污染较严重,污染物入海总量已经超过海域的环境容量.研究结果将为胶州湾污水排海、海域水质管理、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加入WTO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要求。该文对我国加入WTO后土地、矿产、海洋等国土资源形势以及改进和加强管理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将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加快国土资源市场建设,严格实施资源规划,加强宏观调控,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深化改革,推进依法行政,大力推进国土资源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