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7篇
  免费   633篇
  国内免费   2330篇
安全科学   223篇
废物处理   406篇
环保管理   832篇
综合类   4503篇
基础理论   801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786篇
评价与监测   175篇
社会与环境   513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284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235篇
  2019年   256篇
  2018年   268篇
  2017年   297篇
  2016年   348篇
  2015年   387篇
  2014年   401篇
  2013年   601篇
  2012年   649篇
  2011年   605篇
  2010年   402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345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本文提出一种以废治无污染的处理煤系硫铁矿的工艺。该工艺利用硫酸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渣中的氧化铁,经处理后在硫酸介质中与硫铁矿反应,使硫铁矿中的硫和铁及烧渣中的铁资源得到充分的回收利用,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2.
南、黄海及青岛地区大气气溶胶中无机氮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于2004年冬季在青岛地区采集了大气气溶胶TSP(总悬浮颗粒物)样品,并于2005年3月和5月航次采集了黄、南海TSP和安德森分级样品,分析了气溶胶中无机氮组分(NO2-、NH4 、NO3-)的浓度,探讨了相应区域大气颗粒物中各种无机氮离子的区域分布、粒级分布.青岛地区冬季TSP的月平均值为102.00~227.00 μg·m-3;黄海TSP浓度为80.00~130.00 μg·m-3,低于青岛地区;南海TSP浓度最低,在30.167μg·m-3以下.NH4 -N是南、黄海及青岛地区大气气溶胶中主要的无机氮组分,占到总无机氮含量的53.14%~94.72%;其次是NO3--N,占到总无机氮含量的4.75%~46.64%;NO2--N对无机氮的干沉降贡献很小,仅占不到0.54%.NO3--N的粒径范围较宽,多数呈现双峰分布,峰值出现在4.7~7.0 μm和2.1~3.3 μm范围内;NH4 -N的粒径分布范围较窄,主要集中于1.1μm以下的细粒子范围内;NO2--N性质不稳定,其分布比较复杂.近年来,汽车尾气排放量的增大增加了青岛地区大气气溶胶中NO3--N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3.
不同车速下,对四种通风模式(A关闭通风口和风扇、B关闭通风口打开风扇、C打开通风口关闭风扇、D打开通风口和风扇)车内二氧化碳浓度进行分析研究。通风口关闭的状态,无论是否打开风扇及车速快慢,车内CO2浓度严重超标。通风口打开:不开风扇,以50km/h速度行驶,车内CO2浓度高于标准限量;速度提高到80km/h,车内CO2浓度可低于标准限量,通风口和缝隙的换气可以保障车内的空气质量;而打开风扇可以有效排除车内污染物。车速提高,各种通风模式的换气量都增加,属于缝隙换气贡献的比例增加,属于风扇换气贡献的比例减小,属于通风口换气贡献比例变化不大。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减少车内污染的通风方式建议。  相似文献   
104.
污泥活性炭对染料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作为原料,采用化学活化法(ZnCl2作为活化剂)制得污泥活性炭,全面研究了污泥活性炭对活性艳红K-2BP、酸性大红GR和直接紫N这3种染料的吸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污泥活性炭可以有效地吸附染料,实现污泥的资源化;3种染料的平衡吸附量qe均随着染料初始浓度和温度的增大而增大,相同条件下平衡吸附量qe的大小顺序为:酸性大红GR>活性艳红K-2BP>直接紫N;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3种染料在污泥活性炭上的吸附动力学行为;对于活性艳红K-2BP和直接紫N,颗粒内扩散过程是该吸附速率的控制步骤,但不是唯一的速率控制步骤,吸附速率同时还受颗粒外扩散过程的控制,而对于酸性大红GR,颗粒内扩散过程不是吸附速率的控制步骤;污泥活性炭对3种染料的吸附是一个吸热过程,吸附活化能较小,主要为物理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05.
农业资源利用模式间的转换及案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我国农业仍然属于资源高耗低效型农业,而农业自然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为此必须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本文从中观区域尺度上研究了农业资源利用模式及不同利用模式间的转换,通过案例分析认为,农业资源利用模式处于不断演替过程中,其演替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在演替过程中,物化资源投入水平不断增加,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与农业资源利用模式相适应的农业资源利用技术体系也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  相似文献   
106.
Using a modified procedure by Solomons and Styner (1969), an evaluation of inorganic pyrophosphate (PPi) was performed on the amniotic fluid of two fetuses at risk for osteogenesis imperfecta (OI) at 14½ weeks gestation. The parents of both cases had a previous child with OI, Type II.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at 14–16 weeks gestation had PPi values ranging from 22.0–59.2 ug/100 ml, with a mean of 38.6±9.51 ug/100 ml. In each at-risk fetus, the amniotic fluid PPi value was within normal range. The first baby was born phenotypically normal at term. Intrauterine radiographic and fetal sonograms were done on the second fetus at approximately 19 weeks gestation. Both showed evidence of OI, Type II. The pregnancy was terminated at 21 weeks. Radiologic studies of the aborted fetus were consistent with OI, Type II.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valuation of PPi levels in amniotic fluid is not the method of choice for prenatal diagnosis of IO.  相似文献   
107.
本文针对当前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现状以及草原资源利用所面临的问题,从利用制度、管理措施等多方面提出了加强草原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对元宝山露天矿疏干水现存问题的探讨 ,对问题成因进行分析 ,找出解决问题的的具体办法 ,为露天疏干水建设提供模型  相似文献   
109.
采用吸附柱穿透曲线法测定了30℃不同相对湿度(RH)下4种低浓度有机蒸气(VOC)在活性炭上的等温吸附量,结果表明,水蒸汽对VOC吸附平衡的抑制作用。随着RH的增大,VOC浓度的降低而增大,且随着VOC分子极性的增强则有所增大;VOC水蒸汽吸了平衡的抑制作用,随着VOC分子极性的增强是有所减弱,提出一个基于竞争吸附机理的olanyi-Dubi-min方程,解释空气湿度对低浓度VOC在活性炭吸附平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国内外含油污泥的处理现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君  罗亚田  丁飒 《能源环境保护》2007,21(5):12-14,51
在石油开采及生产加工过程中要产生大量的废弃含油污泥,这些污泥不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将严重危害环境的安全以及人类的健康.因此,国内外正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希望能缓解含油污泥带来的危害.综述了国内外含油污泥的处理技术现状,并展望了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