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9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725篇
安全科学   142篇
废物处理   154篇
环保管理   99篇
综合类   1173篇
基础理论   232篇
污染及防治   286篇
评价与监测   48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The application of controlled, low-frequency modulation (~100 Hz) superimposed onto the cutting process in the feed-direction – modulation-assisted machining (MAM) – is shown to be quite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wear of cubic boron nitride (CBN) tools when machining compacted graphite iron (CGI) at high machining speeds (>500 m/min). The tool life is at least 20 times greater than in conventional machining. This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wear is a consequence of the multiple effects realized by MAM, including periodic disruption of the tool–workpiece contact, formation of discrete chips, enhanced fluid action and lower cutting temperatures. The propensity for thermochemical wear of CBN, the principal wear mode at high speeds in CGI machining, is thus reduced. The tool wear in MAM is also found to be smaller at the higher cutting speeds (730 m/min) tested. The feed-direction MAM appears feasible for implementation in industrial machining applications involving high speeds.  相似文献   
82.
老挝铁矿资源与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资料整理与实地调研:老挝已发现铁矿床(点)42处。重要矿床为万象省(P.Vientiane)万荣(Vangviang)铁矿、川圹省(P.Xiangkhouang)富诺安(Phou.Nhouan)铁矿、万象省(P.Vientiane)帕莱(Pha Lek)铁矿、甘蒙省(P.Khammouan)班农洛(Ban Nonglao)铁矿。重要矿床的矿体呈似层状、脉状产出,矿石质量较好,矿床属接触交代矿床、热液矿床。据地层条件、岩浆岩条件、构造条件、铁矿床(点)的分布情况,老挝划分出琅勃拉邦(Louangphabang)、孟佩(Muang Pek)、桑怒(Xam-Nua)3个成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83.
活性炭/纳米零价铁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对砷的去除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零价铁在重金属去除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为了大批量、低成本地制备纳米零价铁,本文采用电化学还原法在粒状活性炭表面电沉积纳米零价铁,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初步探讨了制备的纳米零价铁/活性炭复合吸附剂对模拟地下水中As(III)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通过自行设计的电沉积装置,成功地在颗粒活性炭上沉积了纳米零价铁颗粒。制备的活性炭/纳米零价铁复合吸附剂对模拟地下水中As(III)的去除效果良好。电化学沉积法制备纳米零价铁,技术可行,成本低廉,在重金属去除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4.
近年来,零价铁以其低毒、廉价、易操作且对环境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在水污染治理中受到重视。文章介绍了零价铁处理污水的机理,对利用零价铁的还原和吸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氯代有机物、硝基芳香族化合物、偶氮染料、重金属、高氯酸盐、硝酸盐等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指出了零价铁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5.
海水淡化水在既有管网输配的铁释放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一梅  刘扬  赵鹏  单金林  杨所印  刘伟 《环境科学》2012,33(4):1216-1220
由于具有强腐蚀性,海水淡化水在既有市政管网输配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严重的"红水"现象,主要是由于管网中铁的释放.为了研究控制既有管网中铁释放的有效措施,对管龄为30~40 a的钢管和灰口铸铁管内壁的腐蚀瘤进行分析,主要组成物质为Fe3O4和FeOOH;选择腐蚀较严重的钢管进行静态浸泡试验,重点分析了自来水和淡化水的掺混比、pH值、碱度、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对铁释放的影响,并以铁浓度为控制量,初步给出了海水淡化水在既有管网中安全输配所需满足的水质条件:自来水和淡化水的掺混比≥2∶1,pH值在7.6以上,碱度>200 mg.L-1.  相似文献   
86.
沼液复合型杀虫剂的田间应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沼液复合型杀虫剂的田间应用试验,对各种沼液复合型杀虫剂的抗病防虫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大田应用条件下测试了沼液复合型杀虫剂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该沼液复合型杀虫剂对蚜虫的毒杀作用均比较明显.为了推进沼液复合型杀虫剂的商业化进程,提出便于其田间应用的各种最佳配比浓度,即BP01号、BP02号、BP03号、BP04号、BP05号沼液复合型杀虫剂抗病防虫性能最佳的配比分别为9 500倍液、26000倍液、11 667倍液、22 000倍液和13 333倍液.  相似文献   
87.
水源更换对给水管网水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洋  牛璋彬  张晓健  陈超  何文杰  韩宏大 《环境科学》2007,28(10):2275-2279
为了研究水源更换对给水管网水质的影响,对北方A市水源更换过程中管网水质理化指标进行了监测分析.通过33 h的监测发现,由于水源水质不同造成管网水质化学不稳定,管网水水质部分指标发生了明显的下降,pH从7.54降到7.18,碱度从188 mg·L-1降到117  mg·L-1,氯化物从310  mg·L-1降到132  mg·L-1(以Cl-计),电导率从0.176 S·m-1降到0.087  S·m-1,钙离子和镁离子略有下降分别为15  mg·L-1和11  mg·L-1,这些都是由于滦河水质与黄河水质不同造成的;余氯在换水过程中发生了较复杂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水源更换造成耗氯量增加以及夜间用水量少造成管网水输配时间长引起的;pH、碱度、余氯的变化使得管网水中铁的含量增加,最高达到0.4  mg·L-1,超出饮用水标准规定的0.3  mg·L-1.通过分析水源更换过程中水质的变化,提出了控制管网水质稳定的方法主要有提高pH、增加碱度、投加缓蚀剂和严格保证出厂水及管网水水质指标特别是余氯等.  相似文献   
88.
含硫油品储罐腐蚀产物自燃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储油罐中硫铁化物的生成方式, 分析和研究了H2S气体在无氧条件下,与不同相对湿度的Fe2O3、Fe3O4和Fe(OH)3反应所生成的硫铁化物的自燃性.不同相对湿度的试样经6 h硫化后,其自燃性明显不同.以Fe2O3试样为例,相对湿度为0的硫化产物氧化升温最高为256 ℃,平均升温速率为10.8 ℃/min; 相对湿度为5%、10%和15%的硫化产物,氧化升温最高温度分别为474 ℃、408 ℃和388 ℃,平均升温速率分别为20.5 ℃/min、18.3 ℃/min和13.5 ℃/min.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相对湿度、不同物质的硫化产物,其自燃性有显著差异,样品的相对湿度对硫化产物的自燃性有重要影响.对各种干燥样品的硫化产物进行电镜分析发现,由不同物质硫化所生成的硫化产物结构不同,致使其自燃性有较大差异.硫铁化物氧化反应放热是引发油罐着火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9.
污水污泥间壁热干燥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污泥间壁热干燥的工艺过程,分析了其工艺参数、冷凝水水质和产生的污染气体,探讨了有机物水解机理.结果表明,污泥含水率与停留时间呈负指数函数相关.收集到的干燥冷凝水属高浓度有机废水,其总有机碳(TOC)、挥发性有机酸(VFA)和氨氮(NH3-N)浓度均很高,pH值保持在9~9.5.干燥冷凝水中挥发性有机酸和氨氮来源于2部分:低温110 ~130℃时,主要发生蛋白质的水解,生成有机酸和氨氮;高温140~150℃时,主要发生脂肪类的水解,生成有机酸.干燥温度低于150 ℃时,污泥间壁热干燥过程无污染气体产生.  相似文献   
90.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p-aminobenzoic acid and o-aminobenzoic acid onto the different polymeric adsorbents was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as a function of the solution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quilibrium adsorption data of the four polymeric adsorbents fitted well in the Freundlich isotherm.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multi-functional polymeric adsorbent NJ-99 was the highest,which might be attributed to the strong hydrogen-bonding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amino groups on the resin and the carboxyl group of aminobenzoic acid.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o-aminobenzoic acid onto any adsorbent was higher than p-aminobenzoic acid.Thermodynamic studies suggested the exothermic,spontaneous physical adsorption process.Adsorption kinetic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sorption followed the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s model and the intraparticle mass transfer process was the rate-controlling ste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