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7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25篇
综合类   78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尽管衡量化学物质生物毒性的标准方法很多,但关于环境中抗生素类污染物的生物毒性及其对污泥活性影响的科学数据较少。以磺胺和四环素两类作用机理和作用谱带不同的抗生素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发光细菌法、脱氢酶活性法、生长抑制法及呼吸速率法进行了抗生素类污染物生物毒性测定方法的筛选与评价。结果表明,发光细菌标准方法中30min的作用时间太短,延长作用时间不仅导致各种抗生素的EC50值大幅度降低,同时毒性排列顺序也发生了改变;以活性污泥为对象的脱氢酶活性和呼吸速率抑制实验的EC50值与抗生素类物质对敏感致病菌的MICs相比异常高,不适宜于作为单独方法准确评估抗生素类污染物的生物毒性。生长抑制实验中,活性污泥混合菌种增殖生长对磺胺类抗生素敏感,而假单胞杆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敏感。不同方法测定抗生素毒性的灵敏度顺序是发光细菌(24 h)>生长抑制(7 h)>呼吸速率(24 h)>脱氢酶活性(24 h)。用标准方法评价抗生素类污染物的生物毒性,可能导致对抗生素排放到水环境中所带来的风险估计不足。  相似文献   
132.
废水处理工艺中抗生素类污染物的存在可能会对生物处理过程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为探明此类污染物对废水生物处理主体活性污泥性能等方面的影响,采用间歇培养法研究了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时,抗生素类污染物的存在对活性污泥性能如胞外聚合物(EPS)、污染物处理能力、脱氢酶活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生素的存在会导致活性污泥的胞外聚合物总量及其主要组分蛋白质和多糖增加,以产生保护屏障;且由于污泥絮体解体,细胞破裂导致EPS中DNA和色氨酸含量增加。同时,由于蛋白质大量增加引起的表面负电荷的增加,使污泥疏水性增强,絮凝性能恶化;污泥絮体解体导致污泥颗粒变小,SVI也随之下降;在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急剧下降的同时,出水TOC迅速升高。此外,抗生素类污染物在抑制活性污泥中大部分细菌的同时,对部分菌群也有刺激生长作用,最终导致活性污泥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四环素类抗生素对活性污泥的EPS和絮凝沉降性能的影响大于磺胺类,而对污水处理能力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则不如磺胺类。抗生素类污染物的长期存在会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絮凝性能、脱氢酶活性以及活性污泥群落结构等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进而影响污染物去除效果,导致出水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133.
红霉素对菲降解菌GY2B的毒性及抗生素后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抗生素对环境污染物高效降解菌的生态效应,通过红霉素对菲高效降解菌GY2B的毒性实验以及抗生素后效应(PAE)的测定,研究了菌体细胞在红霉素作用下的生理、毒理指标以及后效应期间菌体的变化。结果表明,GY2B对红霉素的最高耐受(99.9%死亡率)浓度为25μg/mL,长期接触低于25μg/mL的红霉素可降低GY2B对药物敏感性,使其产生耐药性;当红霉素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0.25μg/mL)时,能显著降低菌体细胞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引起活性氧对菌体的损伤,亦能显著降低乳酸脱氢酶(LDH)活力,但对菌体细胞有氧呼吸水平的影响会随着时间逐渐减弱;GY2B在短暂接触红霉素后2~3 h即可复苏生长(菌密度增加10倍),但红霉素能对GY2B产生明显的后效应,诱发细胞SOS修复机制和自溶现象,使得DNA含量发生显著变化。因此,环境中抗生素对污染物降解微生物的生态效应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4.
Evaluation of Poly(lactic acid) and Sugar Beet Pulp Green Composit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oly(lactic acid) (PLA) and sugar beet pulp (SBP) were compounded by twin-screw extrusion and injection molded into composite forms. Specific mechanical energy decreased with the addition of SBP during processing. PLA–SBP composites retained more tensile strength than expected based on the Nicolais–Narkis model especially at high levels of SBP suggesting adhesion between SBP and PLA. The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 were not affected by thermo-mechanical processing or by the incorporation of SBP up to 30% weight basis. PLA and PLA–SBP composites had similar tensile properties to other thermoplastic resins and may be used as a cost-competitive replacement.
Victoria L. FinkenstadtEmail:
  相似文献   
135.
杨波  钟启俊  李方  田晴 《环境科学》2013,34(3):968-973
对折流板厌氧反应器(ABR)处理碱减量印染废水的启动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ABR接种厌氧颗粒污泥,以模拟碱减量印染废水作为启动进水,在温度为32~35℃,进水pH值为7.8~8.3条件下,采用低负荷方式启动ABR.反应器经过了70 d共6个阶段的连续运行后完成启动,实现了对碱减量印染废水的高效稳定运行.稳定运行反应器的平均容积负荷(以COD计)达到1.93 kg·(m3.d)-1,出水pH值7.3左右,COD平均去除率为78%以上.启动后期ABR各隔室功能分区较为明显并且形成了性能良好的厌氧颗粒污泥,相对于启动前期各隔室内颗粒污泥的粒径增大,沉降性能变好,颗粒污泥的f(MLVSS/MLSS)值均达到0.65以上.启动完成后各隔室内的微生物具有较高活性,ABR中厌氧颗粒污泥的平均DHA浓度(以TF计)和平均辅酶F420浓度分别为88.8μ(g·h)-1和0.18μmol·g-1.  相似文献   
136.
不同电子供体下三氯苯酚的还原脱氯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葡萄糖、乳酸钠、丙酮酸钠、乙酸钠这4种电子供体条件下,2,4,6-三氯苯酚(2,4,6-trichlorophenol,2,4,6-TCP)的降解效果及其还原脱氯途径.结果表明,与葡萄糖的作用相比,乳酸钠、丙酮酸钠、乙酸钠均可有效提高2,4,6-TCP的脱氯效果,其中乳酸钠能作为一类缓释氢物质持续供给2,4,6-TCP还原脱氯所需电子.外加电子供体可提高微生物体内基质代谢脱氢酶活性,反应240 h后,4种电子供体体系中脱氢酶活性增长依次为21.49%、25.78%、136.85%和139.3%.2,4,6-TCP还原脱氯的主要产物包括2,4-二氯苯酚(2,4-dichlorophenol,2,4-DCP)、4-氯苯酚(4-chlorophenol,4-CP)和苯酚,其中乙酸钠作为电子供体时,4-CP为其主要降解产物,转化率达到22%以上.  相似文献   
137.
在以可溶性淀粉为唯一碳源、进水含有硝态氮的缺氧-好氧SBR脱氮除磷系统中,研究了投配亚硝态氮对该乳酸发酵系统除磷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初始投加亚硝酸盐的浓度分别为2、5、10 mg·L~(-1)时对系统的缺氧吸磷及好氧吸磷都产生了抑制作用,缺氧阶段的释磷量和释磷速率随进水亚硝酸盐浓度的增大而升高.亚硝酸盐对缺氧期液相中乳酸和污泥中糖原的积累都有明显的影响,当亚硝酸盐浓度由0 mg·L~(-1)升至10 mg·L~(-1)时,乳酸浓度由14.06 mg·L~(-1)下降至1.56 mg·L~(-1),相反污泥中糖原的含量从235.69 mg·g~(-1)上升至272.97 mg·g~(-1)(以VSS计,下同),并且在好氧阶段糖原的消耗量增加,污泥的吸磷量也随之增加.研究表明,亚硝酸盐对淀粉直接发酵成乳酸的过程及糖原转化为乳酸的过程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浸渍水中乳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浸渍水中乳酸含量。色谱柱为氨基柱 ,流动相为 0 1%H3PO4 水溶液 ,流速为1 0mL/min ,检测波长为 2 14nm。在 10min左右便可完成一个样品的分析。相对标准偏差为 1 1% ,回收率为 95 %~10 0 5 %  相似文献   
139.
几种生物学指标与生物强化系统降解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纯  李旭东 《环境科学》2006,27(9):1853-1857
针对炼油废水生物强化处理系统中有时存在的不稳定造成排水超标的问题,研究了SBR反应器中采用生物强化技术,其细菌数量、脱氢酶、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C12O)和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C23O)等关键生物学指标与污染物去除效率的综合对应关系,并运用ERIC-PCR技术研究了运行前后处理系统内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投加菌剂的生物强化处理系统提高了细菌数量和酶活,使处理效率明显提高.生物强化系统中细菌数量及C23O酶活与污染物去除效率呈正相关关系,且微生物群落结构十分稳定.C12O为一种诱导酶,其酶  相似文献   
140.
以二氧化硫(SO2)吸入后大鼠血红细胞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血红细胞膜流动性与定位于膜上及与膜特性有关的各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SO2吸入后大鼠的膜脂流动性降低,膜脂质过氧化程度加重,膜结合酶SOD、Na -K -ATPase和Ca2 -Mg2 -ATPase活性降低,胞内酶LDH在血浆中的含量升高.以上结果表明,SO2吸入引起了红细胞膜组分分布和功能的改变,使膜的通透性升高.SO2对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损伤是其毒性作用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