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81篇
安全科学   54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386篇
基础理论   43篇
污染及防治   65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采用Hummer方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采用化学共沉淀法把铁氧化物纳米粒子覆盖在GO上制成磁性氧化石墨烯(MGO),并把MGO用作吸附剂去除水中阴离子染料刚果红.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Zeta电位仪和磁强计对MGO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及初始pH值,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考察了MGO对自来水中刚果红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GO具有片状的二维纳米结构,表面有许多的褶皱;当pH3.5,吸附剂表面带负电荷,等电点为3.5;MGO的饱和磁化强度为31.2emu/g,足够从水溶液中分离出来.刚果红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在吸附时间为7h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在超纯水中最大吸附容量高达140.6mg/g,且吸附量随pH值升高先增加再降低,当pH4~5达到最大值.MGO对自来水中刚果红的最大吸附容量为287.6 mg/g,为在超纯水中的2倍,表明MGO对刚果红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612.
为了探讨微砂在磁沉降快速除污工艺中的应用,设计了微砂和聚合氯化铝(PAC)的最佳组合试验,分析影响微砂在磁絮凝中絮凝效果的因素。结果表明:当微砂投加量为300 mg/L,PAC投加量为80 mg/L,磁场强度为300 mT,pH为6时,微砂在磁絮凝中具有最佳处理效果,对TSS、COD和TP去除率分别达到最大值93.66%、74.29%和89.10%。同时在投加微砂和磁沉降的共同作用下,水力停留时间仅为8 min。  相似文献   
613.
几种焦化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谭绍栋  罗玲  阎骏  凌昊 《化工环保》2012,32(2):160-163
分别采用Fenton试剂氧化法、固定床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和流化床磁性树脂吸附法对某焦化厂焦化废水生化工艺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Fenton试剂氧化法处理后出水COD去除率最高达75.4%,色度去除率达89.1%;固定床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COD去除率为49.4%,色度去除率为96.5%;流化床磁性树脂吸附法COD去除率为58.2%,色度去除率为90.2%.Fenton试剂氧化法COD去除率较高,固定床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和流化床磁性树脂吸附法色度去除率较高.综合考虑,Fenton试剂氧化法具有更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14.
磁性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等领域应用广泛,而其毒性研究尚未深入,对生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仍未阐明。本文综述了磁性纳米颗粒近年来对于细胞、鼠、家兔和秀丽隐杆线虫的毒理学研究,为磁性纳米颗粒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15.
超顺磁性纳米材料对镉污染稻田土壤微生物和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丹丹  张立志  王强 《环境科学》2021,42(3):1523-1534
以磁性纳米Fe3O4和羟基磷灰石等为原料,制备出超顺磁性纳米Fe3O4-磷酸盐功能化材料(MFH),通过在镉污染稻田土壤中投加MFH,对土壤进行磁选修复.选择对Cd具有高、低富集两种水稻,在修复后土壤中进行盆栽试验,研究MFH磁选修复对土壤微生物和酶的影响,探究该材料应用于农田镉污染修复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施用MFH修复镉污染土壤,对Cd污染土壤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土壤中总Cd和有效态Cd浓度有了明显降低,总镉去除率为38.9%,有效镉下降率为27.3%,并且两种水稻籽粒中Cd含量均显著降低.采用MFH磁选修复土壤镉后,在两种水稻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群落丰富度均有所降低;栽培Cd高富集的玉针香水稻品种的处理在拔节期和抽穗期稻田土壤优势细菌Firmicutes丰度显著增加.采用MFH磁选修复土壤镉后,在两种水稻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土壤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得到了提高;栽种Cd高富集品种玉针香的土壤POD酶活性比栽种低富集品种湘晚籼13号的土壤POD酶活性要略高,而脲酶活性则相反.  相似文献   
616.
以绿豆(Vigna radiata)为实验材料,比较研究了不同剂量磁场处理绿豆种子对种子电导率、幼苗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及镉胁迫绿豆幼苗根、茎、叶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400mT、600mT、800mT、1000mT磁场均显著提高了种子电导率,且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电导率显著增大;2)400mT、600mT、800mT磁场均能显著提高绿豆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幼苗发育,比较而言600mT效果最好,1000mT处理则显著降低了叶片叶绿素含量,抑制了幼苗发育;3)与对照组相比,5μmol·L-1镉胁迫绿豆幼苗栅栏组织和海面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厚度变薄,而种子经过600mT磁场预处理后再进行镉胁迫,厚度接近对照组.对于茎和根而言,镉胁迫抑制了形成层细胞分裂,维管束体积缩小,而种子经过600mT磁场预处理后再进行镉胁迫,其维管束体积增大接近对照组.表明,600mT磁场预处理种子可改善镉胁迫对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617.
为了对比在同种基岩与气候背景下,相邻花岗岩流域风化壳的风化程度,借助粒度组成、pH值和磁化率等实验方法,测定了粤东榕江和漯河流域阶地上发育的冲积物覆盖型风化壳.数据结果说明,螺河流域发育的该类型风化壳的风化程度强于榕江流域阶地上发育的该类型风化壳.粒度组成还表明,两流域该类型风化壳具有在<2μm粒级含量上冲积层大于基座风化壳的特征.两个流域风化壳粒度组成差别的原因是两个流域不同的剥蚀速率,榕江流域剥蚀速率较快.pH值在冲积物覆盖型风化壳剖面上呈现三低两高间隔出现的规律.螺河流域风化壳磁化率低于榕江流域是由局部的地貌条件决定,磁化率在粤东地区该类型风化壳的指示意义不准确.  相似文献   
618.
磁絮凝分离法处理含油废水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磁絮凝分离法处理含油废水,确定适宜的磁粉和絮凝剂、助凝剂的加入量,以及加料顺序和搅拌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并进行了普通絮凝和磁絮凝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当废水含油量为100~200mg/L时,反应最佳工艺参数:磁粉加入量为280mg/L,PFC和PAM加入量分别为25、0.5mg/L,磁粉和PFC同时先于PAM投加,且投加时搅拌速度以250r/min为宜。  相似文献   
619.
We report an unusual case of the complete Currarino triad diagnosed in a fetus at 21 weeks' gestation by means of prenatal ultrasonography (US). The highly suspicious findings in the fetus were accompanied by analogous US findings in the mother who suffered from mild symptoms of up to that time unrecognized Currarino triad. Consecutivel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confirmed the findings simultaneously in the fetus and in her mother.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describing the prenatal diagnosis of Currarino triad without the background of positive family history. To our knowledge, the prenatal MRI findings of Currarino triad have not yet been published.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620.
The diagnosis of the Klippel–Trenaunay–Weber (KTW) syndrome is rarely made antenatally. We report the use of both ultrasound and in utero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in the prenatal diagnosis of this syndrom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the use of prenatal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this condition. There was concordance in the findings of both modalities, with limb hypertrophy, and multiple haemangiomata – both subcutaneous and internally – demonstrated with ultrasound and MRI. The patient elected to terminate the pregnancy because of associated oligohydramnios and a small fetal chest noted at 20 weeks. The postmortem examination confirmed the antenatal diagnosis. Copyright © 200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