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13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118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宁夏“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与环境质量数据的关联程度,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宁夏总量减排与环境质量改善存在高度关联,拟合曲线均为一元线性回归曲线.随着SO2排放总量降低,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稳步改善,两者呈现同向变化的趋势;随着COD排放总量降低,黄河宁夏段水环境质量稳步改善,两者亦呈现同向变化的趋势.宁夏总量减排在环境质量改善上成效已显现,污染防治政策较为成功,环保成绩显著.  相似文献   
62.
我国七大流域河道生态用水现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河流生态用水的基本属性出发,提出了河道生态用水"量"与"质"的评价方法,其中量的评价方法包括水资源利用率法、实测径流法、消耗系数等3种方法,质的评价是基于污径比指标进行评价,并确定了"量"与"质"的评价标准。以我国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7个流域为例,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如果单纯从量的角度进行评价,仅海河、黄河流域存在河道生态用水短缺现象,其它流域总体上为基本不短缺。但是如果对生态用水的质进行评价,只有松花江、长江和珠江的水质可以满足生态用水的要求,其它流域均在较差等级以下。结果表明只有从量和质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才能够揭示出我国生态用水的水量性或者水质性短缺的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63.
表达肺炎嗜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n)主要外膜蛋白(MOMP)的可变区VD2-VD3区.纯化产物并进行免疫活性分析,为探索重组蛋白在肺炎嗜衣原体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提供资料.应用聚合酶联反应(PCR)技术,从肺炎嗜衣原体标准株AR-39的MOMP上扩增出抗原优势表住VD2-VD3区,将目的片段定向插入pET-30a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121,IPTG诱导表达并以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表达产物并行western-blot鉴定.成功构建了pET-30a-MOMPVD2-VD3的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出相对分子质量(Mr)为24×10^3Da的重组蛋白.Western-blot证实重组蛋白能与Cpn MOMP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肺炎嗜衣原体的MOMPVD2-VD3基因可以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其表达产物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为肺炎嗜衣原体诊断候选抗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图4,参9.  相似文献   
64.
主体功能区划通过主体功能划分的方式将开发和保护结合,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复杂化过程中资源利用与目标实现之间亟需实现基本的定量核算关系。本文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试图探讨建立初步的主体功能核算关系,通过核算框架进行生产、生活、生态主体功能概算与比较。以京津冀主体功能区与水资源为例,对所设立的核算关系进行了验证与应用,并构造绝对与相对量指标量化京津冀主体功能量、功能水资源投入量与效率,进行了异空间尺度与异质性功能的比较,为以主体功能实现最大化为目标的资源优化配置提供量化工具。结果显示:①利用生态服务价值测算的当量因子法与水足迹测算的投入产出法,刻画了水资源对于地区主体功能的支撑作用。②利用功能总量与单位功能水资源投入量指标完成了异质性功能在异质性空间上规模、结构、相应水资源效率的比较。基于算例结果得到以下结论:①本文构建的自然资源-主体功能核算关系框架能够有效衔接主体功能规划,定量核算能有效反映与评价资源对区域功能目标、经济开发活动的支撑作用。②区域资源配置存在相对功能实现的效率差异,可根据资源投入与功能产出之间的关系引导实现功能最大化目标的资源配置。合理、有效的量化手段能够推进主体功能制度的落实,也有助于当前中国空间规划体系编制与落实的实际指导效果。  相似文献   
65.
长江流域常量元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4月到5月对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河水中常量元素(Ca 2+,K+,Na+,Mg2+,Cl-,SO2-4及碱度)进行了测定,并对常量元素的含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阳离子以钙为主,占阳离子总量的40%~80%;而阴离子主要为HCO-3,占阴离子总量的60%~90%;阴阳离子含量顺序为HCO-3>SO2-4>Cl-,Ca 2+>Na+ >Mg 2+>K+。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河水的常量离子主要来自于岩石的风化,主要受碳酸盐类溶解的控制,硅酸盐类的风化过程较弱。而大气沉降的影响很小,只有SO2-4受大气沉降影响较大。长江干流的Na+、Mg2+、Ca2+、HCO-3和Cl-主要来自于上游,下游只是对上游的简单稀释,而没有额外来源。与世界上其它大河相比,长江的常量离子浓度处于较高的水平;温带地区的河流河水中常量离子的含量常处于较高的水平;热带地区的河流河水中常量离子的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66.
农民生态环境感知对促进农民自觉环境保护行为和农村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湖南省洞庭湖湿地水稻主产区6个乡镇的调查,将农户生态影响感知具体化为土壤、水源、身体健康和水稻4个方面的感知,借助定量分析建立了农户综合环境感知指数,研究农民对以化学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扩散的生态环境影响感知,并运用Tobit模型探讨了影响农户生态影响感知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已经意识到以石化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扩散带来的不利影响,尽管他们的意识还只限于一些看得见的因素如土壤肥力、捕鱼量和健康问题,对于看不见的影响的感知还很薄弱。以化学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采用的水平和持续时间直接决定了人们对于不利影响的感知。提高收入水平与教育水平、强化农业技术推广能提升农民生态环境感知,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肥力对农户环境感知有复杂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67.
省域粮食单产水平与波动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宜耕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的背景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更多地依靠粮食单产水平的提升.分区域、分作物地研究粮食单产水平及其变化特征有助于把握粮食生产布局规律性,为科学地制定分区和分作物的产业指导政策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剔除趋势"模型,分析了我国主产省份各类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变化趋势和波动幅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粮食主产省份可划分为高产稳产区、中产稳产区、波动区和低产区四大类型,单产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地区、长江下游以及新疆,单产水平较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东北主产区单产年际波动剧烈.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分区域产业指导政策宜分别实施稳定、优化、强基、提升四大战略;分作物产业指导政策方向是,水稻重点采取"南增北稳"战略,避免东北主产区水稻产量占全国比重过大造成风险加大的不利影响,小麦和玉米可重点培育新疆新兴产区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68.
利用2000—2007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数据和同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江苏省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与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近年来江苏省SO2排放量与环境空气中SO2浓度存在正相关,而烟尘和粉尘排放总量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呈现出弱的负相关关系。对江苏省经济发展和环境关系的进一步分析揭示,江苏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现出倒U型关系,表明江苏省已经进入经济环境双赢区间,但近年来政策对经济环境关系的影响突出。该研究对中国十二五环境管理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9.
利用土工静力-动力液压三轴-扭转多功能剪切仪,针对相对密度Dr=30%的福建标准砂,进行了不排水条件下的单调剪切试验。在剪切过程中,控制平均固结应力和中主应力系数保持不变,而总主应力方向不固定。与剪切过程中总主应力方向固定不变条件下的单调剪切试验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研究表明,当饱和砂土试样具有水平沉积面时,初始固结主应力方向与剪切方向的不同组合,导致单调剪切过程中总的主应力方向的不断变化,从而显著地影响着饱和砂土不排水单调剪切特性。总的主应力方向是影响饱和砂土不排水单调剪切特性的最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0.
近50年鄱阳湖五大流域降水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基于鄱阳湖流域在江西省内部分对应的79县市气象站1960~2006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别研究五大流域的年降水量、降水日数、暴雨日数等3要素的变化趋势,并用Mann法进行了变化趋势的显著性检验,用距平与均方差之比达到15和20作为气候异常检验指标,对各流域的各时间序列进行了异常检验,采用了Mann Kendall法对各时间序列进行突变检测。结果表明:(1)各流域的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年降水量与年暴雨日数密切相关;饶河流域强降水事件较多,降水强度大,赣江中游流域降水时间分布相对较均匀,强降水事件较少;(2)各流域年降水量、暴雨日数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暴雨日数异常偏多的概率最大;(3)年降水日数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界,之前呈波动上升趋势,之后呈波动下降趋势,2002年至今各流域降雨日数明显偏少;(4)各流域的年降水量、降水日数、暴雨日数均未出现趋势性的突变;(5)近50年来鄱阳湖流域降水时间分布不均的情况加剧,旱涝灾害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