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82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40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467篇
基础理论   110篇
污染及防治   71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介绍了我国煤中汞含量与分布特征、煤中汞的赋存形态,分析了汞释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汞的脱除与控制技术。结果表明:我国(华南)晚三叠世(T3)煤中汞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0.26μg/g;贫煤和无烟煤中汞含量最高,平均含量都超过0.20μg/g。含汞较高的晚三叠世、晚二叠世煤田主要分布于华南各地;多数煤中汞含量在0.300μg/g以下,但华南的江西、广西、贵州等地煤中汞含量总体水平较高;汞的赋存形态可分为有机结合态和无机结合态,煤中汞的控制方法可分为利用前脱汞、利用(燃烧)后脱汞和过程中汞形态转化。提出了煤炭洗选过程汞分布、脱除率和汞平衡等计算公式,指出了煤炭洗选过程中汞迁移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22.
赤泥在控制沉积物磷释放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烧结法赤泥中富含Ca、Fe等金属元素的氧化物而具有吸附性的特点,通过室内模拟研究赤泥投加对沉积物中各种磷形态含量及分布比例的影响,进而探讨利用赤泥控制沉积物中磷释放的可行性。对经过处理后的沉积物磷形态分析后表明,投加赤泥能促使沉积物中铁铝磷向钙磷转化(Pearson相关分析,r=-0.892,P<0.01,n=9),且赤泥的强碱性使沉积物pH值逐渐升高。确定了赤泥最佳投加比例为5%,此时沉积物的pH为9.03,铁铝磷含量由初始的148 mg/kg降至107 mg/kg,占总磷比例也由18.1%降至13.4%,钙磷含量由486 mg/kg升至546 mg/kg,其占总磷比例则由60%增至68.7%,铁铝磷和钙磷之间的转化已基本完成,继续增加赤泥投加量对沉积物中磷形态间的相互转化影响甚微。由于铁铝磷较钙磷活性高而易释放,可见投加赤泥能降低沉积物中磷的释放风险。赤泥可以作为吸附材料被应用于沉积物磷污染控制技术中,为有效控制水体内源磷负荷提供一种新思路和廉价材料。  相似文献   
723.
电解金属锰工艺清洁生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内某金属锰龙头企业为例,从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原材料与能源、尾渣回收、中水回用等方面来分析,提出清洁生产的建议与措施,以期为电解金属锰的工艺改进提供科学的依据,对电解锰行业清洁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24.
沉积磷在不同pH水平下的释放与转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沉积磷在不同pH条件下的转化及释放行为,有效控制内源磷向水体释放,一定程度上缓解因内源污染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考察了pH值对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元素释放与转化的影响.实验研究了在不同pH水平下,沉积物中内源磷的相互转化及向水体释放的总磷(TP)、总溶解磷(TSP)、溶解反应磷(SRP)、总反应磷(TRP)、溶解水解磷(SHP)等5种形态磷的含量.结果表明,受试沉积物样品TP含量为760 mg/kg,属于中等富营养化水平; pH值是影响内源磷释放的重要因素,pH在5~9之间,沉积物中5种形态磷的释放水平较低; 酸性范围内,pH=3的极端酸性条件下,沉积磷释放量最大,在连续38 d的释放时间内,TP最大释放量可达1.47 mg/kg; 在pH=11的极端碱性条件下,能大幅提高沉积磷的释放量,其中TP释放量最高达14.27 mg/kg; 对于同一pH值,除SHP外 ,其余4种形态磷的释放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不同pH值对沉积磷形态含量之间的转化影响不明显; SHP受沉积物吸附表面积动态变化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725.
土壤中锗的形态提取和形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不同类型土壤中锗的存在形态、开态分布和有效锗进行了研究,选择了合适的提取剂,建立了土壤中锗的形态连续提取方法。探讨了影响土壤中锗形态分布的因素。锗在土壤中主要以残渣态、酸可提态和有机结合态形式存在,土壤有机质能富集锗,此外,还试验了土壤有效锗与盆栽玉米吸收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26.
Mn-Co/MCM-41吸附剂表征及脱除烟气中单质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燃煤烟气中单质汞(Hg0)不溶于水而颇难去除的问题,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Mn和Co物质的量比的Mn-Co/MCM-41介孔分子筛吸附剂,在固定床实验台架上考察了各吸附剂的脱汞效率.采用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吸附剂进行了物理化学性质表征.结果表明:Mn和Co复合后,吸附剂的脱汞效率显著提高.Mn/Co物质的量比为3/1时,吸附剂的脱汞效率最高,反应温度为150℃时,其脱汞效率高达90%.与单一组分Mn或Co负载MCM-41吸附剂相比,Co的掺杂不但使Mn和Co在MCM-41上的分散更均匀,还会促进Mn3+和Mn2+向Mn4+的转化和提高吸附剂的还原特性,增强吸附剂的脱汞性能.  相似文献   
727.
采用高速照相机记录火焰传播过程,并运用ProAnalyst软件分别对微乳化柴油的主火焰高度和闪火焰传播速度进行了测量和追踪分析。结果表明:各时刻的微乳化柴油主火焰均不是连续的,呈现“跳跃式”传播,并且主火焰的最大高度显著小于-10PD 的主火焰最大高度;微乳化柴油火焰传播的平均速度以及最大瞬时速度均远小于-10PD ,而 HS -10火焰传播的平均速度以及最大瞬时速度在3种不同含水量的微乳化柴油中也均为最小。微乳化柴油的阻燃防火性能明显优于-10PD 的主要原因是其中的水分对火焰燃烧产生了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28.
以流固耦合的极限平衡法为基础,运用了泰勒级数法,对一铺膜防渗锰渣库在不同堆积高度的可靠度和失稳概率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参照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对于岩土边坡的失稳概率评价标准,对锰渣库在运行过程中的边坡失稳风险进行了评估。分析表明:铺膜防渗的电解锰渣坝,当沿用常规不防渗尾矿坝设计时,边坡失稳概率过高,应通过增加导渗体数量、降低边坡坡度、放缓渣库上升速度等设计优化措施,降低锰渣库边坡失稳风险;对于影响渣库边坡稳定的重要参数,如抗剪强度、渗透系数、界面抗剪强度等,有必要通过高质量的取样和审慎的试验获得可靠的试验数据,以降低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而增加预期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729.
首次通过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超声方法合成花状软锰矿(MWs).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能量散布分析仪(EDS)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MWs对偶氮染料亚甲基蓝(MB)的脱色性能,考察pH值、反应时间、MWs投加量以及MB初始浓度等影响因子对脱色效果影响.结果表明,MWs对MB具有优良的脱色性能,90min达到近100%的脱色率,无需使用H2O2或者UV灯和超声等其它辅助设备,这明显优于其他催化剂,如Mn3O4/H2O2需3h达到99.7%最大脱色率、ZnS/CdS在光照下需6h最大脱色率仅为73%、硫改性的TiO2光照下需4h才能达到近100%的脱色率.  相似文献   
730.
利用KMnO4原位化学氧化法处理污染地下水中的氯代烯烃已被证实有效可行,但是反应中产生的MnO2沉淀会影响修复效果,延长修复时间. 采用KMnO4氧化法处理水溶相的PCE(四氯乙烯),研究了添加HMP(六偏磷酸钠)和SDS(十二烷基磺酸钠)对该反应的联合效应. 结果表明,离子强度对MnO2沉淀的生成影响显著,离子强度越高,MnO2沉淀生成得越快. 在20℃, ρ(PCE)初始值为20mg/L,n(KMnO4)∶n(PCE)为15∶1,离子强度为0.1mol/L的条件下,单独添加HMP可减少反应过程中MnO2沉淀的产生,ρ(HMP)为0.1g/L的条件下,24h内没有产生MnO2沉淀;单独添加SDS可增加Cl-生成量,在ρ(SDS)为1.0g/L的条件下,Cl-生成量增加了8.2%,但会增大MnO2沉淀的生成速率;在同时添加HMP〔(ρ(HMP)为0.1g/L)〕和SDS〔(ρ(SDS)为1.0g/L)〕的条件下,Cl-生成量增加了7.5%,并且24h内没有产生MnO2沉淀,表明二者同时添加既可提高PCE的去除率又可减缓MnO2沉淀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