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4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117篇
基础理论   68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01.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相关废水絮凝效果试验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2  
用常规的细菌分高纯化方法从废水、土壤、活性污泥中分离出42株细菌,将单株菌培养于特殊的产絮凝剂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物离心后上液对高岭土县液絮凝效果作为指标衡量其絮凝活性及产絮凝剂能力,由此初步获得6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Ⅰ-23,Ⅰ-24,Ⅱ-4,Ⅲ-2,Ⅲ-8,Ⅲ-12.其发酵离心上液对造纸黑液、皮革废水、偶氮染料废水、硫化染料废水、电镀废水、彩印制板废水、石油化工废水、造币废水及蓝墨水、碳素墨水等进行的絮凝试验表明,废水固液分离效果良好,CODCr去除率55%~98%,悬浮物、色度、浊度去除率90%以上.  相似文献   
202.
MBR系统内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分子生态学解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膜 生物反应器 (MembraneBioreactor ,MBR)工艺是目前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的热点之一 .以前大部分研究集中于宏观工程参数控制和活性污泥特性对系统运行的作用过程 ,针对系统内活性污泥的分子生态学研究尚少 .本文在长期试验运行基础上 ,发现丝状菌在MBR运行过程中容易大量增殖形成污泥膨胀 ,对系统的处理效率及膜污染造成一定影响 .为了对其膨胀发生过程及变化进行深入的机理解析 ,本研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centinSituHybridization ,FISH)分子生物学分析技术 ,对MBR系统内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发生过程进行了跟踪研究 .发现引起膨胀的丝状菌主要是 0 2 1NⅡ型丝状细菌 ,G2M探针杂交后的丝状菌相对量的变化逐渐升高 .  相似文献   
203.
废水中硫化物生物净化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 上流式填 料 床 反应 器 中,利 用 无色 硫 细 菌处 理 废水 中 的 硫化 物, 当硫 化 物 浓度 为 293 ~310 m g/ L、反应器容 积负荷为5kg/ m 3·d 、溶解氧为 32 m g/ L 时,硫化物 去除率可 达到92 % ~95 % ,去除的硫化物中94 % ~96 % 转化为 S。试验结果表明:溶解氧是影响 硫化物去除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4.
主要介绍了改进蒸发装置碱洗工艺的情况,为腈纶生产降低能耗、推行清洁生产开创了先例  相似文献   
205.
一株降解苄嘧磺隆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药厂工业废水和污泥中富集分离到一株能降解苄嘧磺隆(Bensulfuron methyl)的光合细菌PSB07-6,根据分离菌株的细胞形态结构、活细胞光吸收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系统发育分析将该菌初步鉴定为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该菌降解光合细菌培养基中苄嘧磺隆的能力,在pH为6.5的光合细菌培养基中培养5 d,对350 mg·L-1苄嘧磺隆降解率达25.03%.添加回收率为105%~112%.降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能以苄嘧磺隆为唯一碳源和氮源,降解最佳条件为30℃、pH6.5.  相似文献   
206.
对比研究了3种典型纳米金属氧化物颗粒(NPs,包括纳米TiO2(n-TiO2),纳米CeO2(n-CeO2)和纳米ZnO(n-ZnO))在不同作用浓度下(0,0.1,1,10,50mg/L)对污水生物脱氮系统中代表性氨氧化菌─ Nitrosomonas europaea连续作用6h的毒性效应及作用规律.结果表明,3种NPs对N.europaea的生物胁迫效应与其投加浓度均呈正相关.其中,50mg/L的n-CeO2, n-ZnO与对照组相比,可显著降低N.europaea细菌浓度,破坏细胞膜完整性,抑制氨氧化速率.相同浓度条件下, n-ZnO对N.europaea的毒性影响最大, n-TiO2影响最小.虽然n-ZnO释放的Zn2+对N.europaea具有明显的毒性效应,但n-ZnO及其产生的尺寸效应仍是其生物胁迫产生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7.
取污水处理厂有生物活性的污泥,经富集培养、分离纯化得到1株脱硫活性较高的菌株CTD843-T-3,将其载入生物滴滤塔中对H2S进行连续脱硫反应.当最佳反应温度为30℃、pH为6.0、H2S进口浓度为500~3000mg·m-3时,菌株对H2S的去除率可保持在92%以上,H2S最高负荷率可达6.5g·m-3·h-1.通过形态生理特征和16SrDNA序列分析对CTD843-T-3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椭球状,大小为0.4~0.6μm,为革兰阴性菌,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  相似文献   
208.
厌氧菌对化石燃料中有机硫的还原降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硫酸盐还原菌D.desulfuricansM6及模型化合物和原油的脱硫活性。苯并噻吩脱硫率高达96%,硫醇低于10%。一些模型化合物的降解受到正十二烷的抑制,石油重馏分的脱硫率高于原油和轻馏分。在微生物还原降解模式中,与脂肪族含硫化合物相比,芳香含硫化合物中的碳硫键易于受到攻击而降解,某些石油样品的低脱硫率源于样品中硫的赋存形态。介绍了DesulfomicrobiumescambiuK114和Desulfovibriolonggreachill213及其同生群在仅有氮气的环境中对模型物的还原降解。  相似文献   
209.
一种嗜热细菌来源角质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跟踪发酵液中pNPB水解酶活性,对角质诱导的Thermobifida fusca 口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活性炭脱色、硫铵沉淀、Phenyl HP疏水色谱、DEAE sephamse阴离子交换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得到电泳纯PNPB水解酶.该酶水解角质可得到角质单体,是一种角质酶.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角质酶表观分子量约为29×10~3.该酶的最适温度为60℃.在40℃和60℃下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最适pH为8.0,pH稳定范围为6.0~9.0.该角质酶的生化性质适合在纺织工业中应用.图8表2参17  相似文献   
210.
一株高效降解菲的植物内生细菌筛选及其生长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长期受PAHs污染的植物看麦娘中分离出1株可高效降解菲的内生细菌Pn2,经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为Naxibacter sp.,研究了菌株Pn2的生长特性及其对菲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菌株Pn2能以菲为唯一碳源生长,并对菲有良好的降解性能.菲浓度为49.92mg/L时,30℃下150r/min振荡培养72h,菲降解率高达98.78%.接种量和污染强度显著影响Pn2对菲的降解:接种量越大,菲降解率越高;随污染强度升高,菲降解率先增大后减小,最适污染强度为150mg/L.菌株Pn2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温度为25~37℃、环境pH值为6.0~8.0、盐浓度1%~2%范围内,菌株Pn2生长状况良好.菌株Pn2为好氧生长,通气量越大,菌株生长越旺盛.菌株Pn2对低浓度的氨苄青霉素和氯霉素有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