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235篇
安全科学   125篇
废物处理   48篇
环保管理   71篇
综合类   533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111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A/O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传统脱氮除磷工艺——好氧硝化缺氧反硝化原理,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分置式A/O膜生物反应器,并且对其曝气方式进行合理改进,利用射流曝气强大的复氧能力和混合能力,使好氧区的泥水能更加均匀地混合以及能提供充足的氧气。并就其对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其机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改进后的膜生物反应器在连续运行60天内,系统不排泥,水力停留时间为16h时,对COD、总氮、氨氮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4%,70.7%,98.4%,出水CODCr、总氮、氨氮浓度分别在50mg/L,15mg/L,1mg/L以下。  相似文献   
82.
曝气量对SBAR中好氧颗粒污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SBAR反应器对比研究了颗粒化后表观气速为1.8 cm·s-1和0.9cm·s-1时对成熟好氧颗粒污泥形态结构、粒径、强度等物理特性和硝化性能以及胞外聚合物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化后降低曝气量增加颗粒形态不规则程度,空隙增大;55d试验中,与高曝气量下相比,降低曝气量使表观污泥产率提高33%,颗粒粒径平均增长速率提高25%,相对颗粒强度降低6%, EP5含量平均降低12%.两反应器颗粒污泥SVI值均在10~15 mL·g-1,沉降性能良好,且均具有良好硝化性能和降解COD能力.与高曝气量下相比,低曝气量下硝化菌群活性低,而异养菌活性高.  相似文献   
83.
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节能方法在A/O中的试验验证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采用实际的生活污水,在A/O系统中验证了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节能理论与方法.结果表明,A/O系统在微膨胀运行期间SVI值能稳定维持在150~230 mL/g之间,单纯低溶解氧不会造成污泥沉降性能的严重恶化.相对于高溶解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时的运行情况,微膨胀期间COD和总氮去除率略有升高,分别为86%和63%,氨氮去除率略有下降,平均为70%,且约有10%~25%的氮可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去除.丝状菌的网捕作用使出水的SS浓度明显减低,出水浊度低于3 NTU.维持DO=0.5 mg/L所需的理论供气量相对DO=2.0 mg/L时可节约17%,对实际的小试结果比较发现可节约57%的曝气量.  相似文献   
84.
在重富营养化的武汉月湖建立围隔,研究了曝气和投放阿科蔓填料对水质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建立围隔(5m×5m)后,会使内外水的TP浓度产生明显差异,发生水华的程度和频率增加,进而对透明度(SD)、Chla和COD造成负面影响;水下曝气、放置水花生浮床能够减轻水华发生的频率和程度。经13个月的曝气(每天2~3小时),能够明显降低水中的TN浓度,对TP和COD没有明显影响,在有水华时,能够通过抑制水华而降低Chla,提高SD;在没有水华时,对Chla和SD无明显影响。经11个月的围隔实验,投放阿科蔓(每个围隔2m)2能够能够降低COD和Chla浓度,提高SD,但对TN、TP浓度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5.
氧化沟中微孔曝气器的技术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曝气设备是氧化沟污水处理系统中最主要的设备,本文分析了微孔曝气的技术性能,及其在氧化沟中的特性分析和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86.
采用机械破碎方式灭活活性污泥中高等微生物,并通过测定破碎前后泥样耗氧速率(OUR)之差别间接计算高等微生物的活性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以分散机破碎活性污泥,高等微生物均可被有效地破碎灭活,且再培养138h后不再恢复.与此同时,对酵母菌破碎实验显示,机械破碎并未对其数量、形态以及活性产生太大影响,这表明机械破碎亦不会对个体尺寸比酵母菌更小的细菌构成任何影响.为使破碎前后活性污泥絮凝体形态基本一致,将破碎后的泥样经离心处理,以尽可能使絮凝体恢复如初(以SVI衡量).通过比较破碎前后泥样的OUR并计算可知,高等微生物活性相对于活性污泥总活性约占12%~14%.  相似文献   
87.
为研究瓦斯对煤体力学特性的影响,设计不同瓦斯压力条件下煤体单轴压缩试验,研究煤样力学参数及变形特征随瓦斯压力的变化趋势,探讨瓦斯对煤体力学性质的影响机制,得出单轴压缩下煤样力学参数,并记录煤样的破坏形态。研究结果表明:随瓦斯压力增大,应力-应变曲线压实阶段增大,弹性阶段缩小,失稳破坏后曲线缓慢下降,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单调减小,峰值应变单调增大;不含瓦斯煤样受载破坏产生的裂纹较为单一,含瓦斯煤样受载破坏后出现明显主裂纹及多向分叉裂纹,并出现局部煤体脱落现象。  相似文献   
88.
试验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处理高氨氮废水,逐步提高废水氨氮(NH+4-N)浓度到800 mg·L-1,通过控制曝气量实现了短程硝化.SBR周期试验表明,在低溶解氧和高游离氨等共同作用下,氨氧化菌(AOB)活性较低,导致AOB以亚硝酸盐氮(NO_2~--N)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好氧反硝化,氧化亚氮(N_2O)释放因子为9.8%.静态试验控制初始NH_4~+-N为100 mg·L-1且改变曝气量(0.22~0.88 L·min~(-1))条件下,溶解氧浓度的增加能够提高硝化菌活性,N2O释放因子为0.51%~0.85%.当初始NH_4~+-N浓度为100 mg·L~(-1)且曝气量控制在0.66 L·min-1时,初始NO-2-N浓度为0~100 mg·L~(-1)对硝化菌活性影响较小,N2O释放因子为0.50%~0.71%.当溶解氧和游离氨浓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可维持AOB较高活性,抑制AOB发生好氧反硝化作用,降低N2O释放率.  相似文献   
89.
力学载荷条件下 EB-PVD 热障涂层损伤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力学载荷条件下EB-PVD热障涂层的损伤行为。方法采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工艺(EB-PVD)制备热障涂层(TBCs),利用SEM和体式显微镜对力学性能试验后带涂层试样的断口特征、裂纹形貌和金相组织进行观察,分析热障涂层在拉伸、持久和旋转弯曲疲劳等典型力学载荷条件下的损伤行为。结果在室温拉伸条件下,陶瓷层内先出现垂直于应力轴、沿柱状晶簇扩展的平行环状周向微裂纹,随着拉伸塑变量的增加,局部区域裂纹贯穿粘结层并进入合金基体;900℃高温拉伸条件下裂纹也产生于陶瓷层,但裂纹均钝化于粘结层与陶瓷层的界面,并穿透粘结层。在持久条件下,试样在弹性变形阶段涂层即发生开裂,随后沿着陶瓷层柱状晶簇间扩展,但未扩展至粘结层;在高温高周疲劳条件下,裂纹首先出现在粘结层,随后向基体逐渐扩展,扩展深度较浅,而基体疲劳裂纹在粘结层裂纹末端萌生并倾斜滑移扩展。结论提高粘结层韧性、减少粘结层中裂纹萌生和向基体扩展,是热障涂层材料和工艺优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星用热缩套管的力学性能(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在空间辐射环境中的退化情况。方法利用钴源放射的γ射线模拟地球轨道粒子辐照环境,通过表面形貌分析、辐解气体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多种手段分析热缩套管力学性能退化的原因。结果辐照后热缩套管颜色变深,力学参数出现严重退化现象。在最大辐照剂量下,材料断裂伸长率由414.3%下降为0.06%,拉伸强度由17.43 MPa下降为2.15 MPa,热缩套管原有力学性能几乎完全丧失。结论热缩套管主链出现断链现象,生成可挥发的CO2,CH4等气体,从而导致样品力学性能严重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