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0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24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富营养化湖泊水华暴发的主要藻种-微囊藻干物质作为生物吸附剂,考察不同生物量、初始pH值、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废水中锑(V)生物去除作用的影响,探讨微囊藻对Sb(V)的生物吸附性能;通过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技术揭示其吸附机理,并推断其反应方程式.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吸附剂用量为0.5g:20mL,pH值为2.0,时间为1h时,Sb(V)的生物吸附达到最大容量为5.84mg/g(以干重计),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R2=0.993),生物吸附动力学过程遵循假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4).在pH值2.0~9.0范围内,其生物吸附效率随pH值增加逐渐下降.Zeta电位和ATR-IR光谱结果表明微囊藻细胞壁表面的氨基、羧基和羟基为Sb(V)的主要吸附位点,其中质子化的氨基通过静电吸引作用结合Sb(V),羧基和羟基则通过表面络合作用与Sb(V)结合形成内源络合物.  相似文献   
32.
The interaction of HCH (50 mg/kg) and dietary protein levels on microsomal drug metabolizing enzymes system and liver lipids were studied in the rats for 90 day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ats fed a lower protein diet and HCH has a higher rate of mortality, lower rate of growth and an increased liver weight. A significant induction in the hepatic microsomal aminopyrine‐N‐demethylase, p‐nitroanisole‐O‐dealkylase, benzo(a)pyrene hydroxylase and glutathione‐S‐transferase activity was observed in pesticide treated animals as compared to control animals.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bserved in liver of HCH treated animals consisted mainly of necrosis and fatty degeneration of hepatocytes. HCH also induced the significant accumulation of cholesterol, triglycerides, phospholipid and total lipid in liver in low protein diet animals. Protein accelerates the metabolism of HCH, resulting in a decrease of HCH concentra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dietary protein level. A close cor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lipid accumulation, induction of drug metabolizing enzyme system and deposition of HCH in liver.  相似文献   
33.
借助苔藓对广西河池锑冶炼区周边大气中的10种重金属(Sb、Pb、As、Cu、Cd、Mn、Fe、Al、Ba、Sr)的分布迁移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苔藓可有效反映重金属的沉降. 苔藓中w(Sb)、w(Pb)、w(As)和w(Cd)的范围分别为41.0~5.77×103、1.05×102~1.39×104、25.0~1.07×103和8.00~263 mg/kg,分别是背景值的1.5~213.6、24.5~322.5、3.6~1 980.9和3.2~105.2倍. 元素相关性的主成分分析表明,Sb、Pb、As、Cd和Cu为密切相关的一类元素,来源于原料矿石的冶炼排放;Mn、Fe和Al为第2类,主要来源于燃料煤的释放,此外,Mn还可能来源于城市气溶胶的输送和水泥厂的排放;Ba与Sr为第3类,来源与扬尘有关. 随着采样点与冶炼厂烟囱距离的增加,w(Sb)、w(Pb)、w(As)、w(Cu)和w(Cd)呈非线性下降,可用方程y=ae-x拟合. w(Sb)与w(Pb)的衰减速率相似,而w(As)衰减要快于二者.   相似文献   
34.
长江下游居民区降水地表径流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城市地表径流是重要非点源污染源之一,其研究对于我国城市水环境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择我国长江下游地区典型居民区下垫面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下垫面的多场降雨径流,探究分析其中主要金属污染物和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分布、结构特征和污染负荷.结果发现,不同下垫面地表径流中重金属均呈现一定程度的超标现象,其浓度由高到低排序为:Zn > Cu > Pb > Sb > Cd,不同下垫面地表径流污染特征呈现了显著的差异,交通主干道的金属和DOM污染均最为严重;不同下垫面有机质结构特性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地表径流DOM与阳离子金属污染物(Cu)的结合作用强烈,紫外差分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其结合位点位于羧基、酚羟基和C=C结构,而类金属污染物(Sb)则结合较弱,其在径流中可能以游离态存在;研究区域不同金属污染物对临近水体产生的污染年负荷依次为:Zn > Cu > Pb > Sb > Cd,无锡和南京采样区DOM的单位面积污染负荷分别为0.93 g·(m2·a)-1和8.72 g·(m2·a)-1.结果表明需要针对不同下垫面属性和不同污染物结构特征开展对应的污染拦截措施,相关结果可以为长江下游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35.
水、土环境中锑污染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亚平  张婷  陈锦芳  彭然 《生态环境》2011,(8):1373-1378
随着工业的发展,锑作为一种具有潜在毒性和致癌性的类金属元素,已经较为广泛地存在于水体和土壤环境中,显现出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并引起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文章综述了锑在水体和土壤环境中的污染现状、化学行为形态以及污染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由采矿业、制造业带来的锑水土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目前的处理处置方法难以满足需求。今后需要在锑的水土环境化学方面加强研究,探讨锑的迁移转化规律;高效吸附材料的开发制备也是一个重要内容;植物组合修复土壤中的锑污染将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36.
模拟配水管网中管材和余氯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环状生物膜挂片反应器(BAR)模拟实际管网,研究了有氯、无氯2种原水情况下,镀锌钢、铸铁、不锈钢、PE、UPVC5种管材上细菌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最大细菌数,镀锌钢>铸铁>UPVC>不锈钢>PE;在无氯原水的试验中,达到单位面积最大细菌数所需天数,镀锌钢>(铸铁、不锈钢)>UPVC,PE管上细菌没有较大增加.加氯可控制镀锌钢、PE、UPVC上细菌的生长速度,此外,3种金属管材会发生锈蚀,引起水浊度、色度上升;PE是防止微生物在管壁生长最理想的管材;不锈钢则是值得选择的金属材料.  相似文献   
37.
2005年中国燃煤大气锑排放清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基于燃料消耗的排放因子法,按照经济部门(电力、工业、生活消费及其他)、燃料类型(原煤、洗煤、焦炭、型煤)、燃烧方式(层燃炉、煤粉炉、流化床锅炉等)和除尘脱硫设施(机械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等)等将燃煤排放源进行分类,根据各省、市、自治区不同排放源类型的煤炭消耗量及平均锑含量,建立了2005年中国燃煤大气锑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05年中国燃煤导致的大气锑排放总量约为530.86t,排放量超过30t的省份依次为贵州(49.28t)、湖南(45.96t)、河北(37.36t)、山东(35.12t)、安徽(30.92t),表明中国燃煤大气锑排放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大部分排放来自工业和电力部门,分别占排放总量的47.2%和39.9%.  相似文献   
38.
石英砂负载氧化铁的表征及其除锑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SEM/EDAX以及Nova-1000表面分析仪对石英砂负载的氧化铁颗粒进行了表征,发现负载氧化铁的粒径为200 nm左右,其表面孔径及孔隙率分别为2×10-9~9×10-9m及0.11%,负载氧化铁的石英砂的比表面积为原砂的5倍.考察了石英砂负载氧化铁(IOCS)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吸附时间,pH值,温度等)对水溶液中锑的去除效果,在pH为3~9范围内,其去除率均超过了98%.吸附动力学及吸附等温线实验数据分别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及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热动力学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IOCS吸附锑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的化学吸附反应.  相似文献   
39.
报道了一种简便的CC14体外引发自由基反应的模型,以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OD532mm值(MDA-OD532mm)作为测定自由基反应的间接指标,研究了Hg^2+、Mn^2+、Ni^2+、Cr^3+、SeO3^2-等离子和Ss2O3水溶液在CC14引发自由基反应体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Mn^2+能显著抑制自由基的生成,Cr^3+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HgT^2+对自由基产生有明显促进  相似文献   
40.
湘中锡矿山锑矿田是世界闻名的超大型锑矿田。本文系统地叙述了该矿田该中各矿床蚀变硅化岩及其原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稀土元素所反映的地质意义。研究表明 ,尽管硅化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原岩相比有所改变 ,但仍可根据硅化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来恢复原岩 ;根据硅化灰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推测硅质岩的物质来源于地壳上部 ,结合本区硅化岩的硅同位素组成特点 ,可以推测硅质交代中的硅来源于周围地层 ;硅化岩的稀土元素变化特征证明了岩性为石灰岩的层位易于发生硅化 ,从而有利于矿化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