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4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440篇
安全科学   184篇
废物处理   71篇
环保管理   131篇
综合类   840篇
基础理论   272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42篇
评价与监测   69篇
社会与环境   49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亚热带红壤性稻田的甲烷排放量为55.239/m2·a.不同年度间有差异;在年度内(水稻生长季节)亦有差异.以8月排放最多,其余月份依其排放量的顺序是7月,6月,5月,9月,10月.甲烷排放率的日变化有规律性,16时前后出现最大值,6时左右出现最小值,呈单峰型,日变化幅度与天气有关,季节变化比较复杂,无规律性,在不同年度、不同稻季(早、晚季),其变化也不一致.稻田甲烷排放与水稻生产和生长密切相关,水稻的种植和生长是稻田甲烷排放的基础和根源.  相似文献   
992.
综述了80年代以来土壤对CH4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展,包括土壤氧化甲烷的概况、机理,以及氧的供应、N的供应、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温度、土壤pH、土壤质地等因素对土壤氧化CH4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比较了生长于淹水田间的水稻、稗草和异型莎草甲烷排放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三种植物的甲烷排放量次序为稗草>水稻>异型莎草,前两者的甲烷排放量分别为后者的11倍和8.4倍。但这个次序刚好与这三种植物根系甲烷形成活性的次序相反。观察了三种植物甲烷排放的日周期变化。稗草和水稻根际土壤的产甲烷活性高于非根际土壤,而异型莎草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产甲烷活性之间无明显差异。还观察到稗草和水稻的叶鞘和茎杆连接节处的间隙是甲烷逸入大气的主要途径,而异型莎草则未见有可供甲烷排放的间隙与气孔。  相似文献   
994.
根据长期定位观测资料.用多元数据分析的有序样本分类中的最优分割法对南亚热带地带性土壤──赤红壤的土壤水分贮水量的变化过程进行聚类分析并进行土壤水分的季节划分,结果表明.赤红壤贮水量最高贮量出现在3~7月,最低出现在1~2月和10~12月,而8~9月为干湿交替变化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995.
不同栽培模式下耕层土壤盐分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子英  孟艳玲  李季  杨合法 《生态环境》2006,15(6):1237-1240
通过定位试验对有机栽培、无公害栽培和常规栽培模式下土壤盐分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栽培和无公害栽培模式中土壤盐分差异不显著,常规与无公害栽培模式中土壤盐分差异显著(F0.05=9.04),常规与有机栽培模式下的土壤盐分差异也极显著(F0.01=9.37)。常规栽培与无公害栽培环境中,全年土壤全盐量变化表现为两个积盐期:春季和秋季,以春季积盐最明显;有机栽培环境中,从7月份即出现了积盐过程,并且土壤全盐量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96.
数字植物区系学产生的背景主要是由于传统植物区系学的方法缺陷不能解决大尺度、大范围植物区系的比较研究以及数字化技术的日趋成熟;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植物区系量化研究的理论基础、方法体系、比较标准及其数字指标等问题,如不同植物区系的丰富性综合评价,不同植物区系成分的划分与内在联系、区系性质异同的确认,不同植物区系相似关系分析、亲缘关系的确定、区系来源和种子植物系统发育的探索,不同植物区系的地理归属,量化研究并验证吴征镒院士所提出的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各个分布区类型和我国种子植物特有、孑遗以及具有标识性类群(如间断分布类群和在系统演化中的原始类群等)的分布格局、分布规律、分布中心和趋近分布中心程度,以及量化研究并验证吴征镒院士提出的中国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思想、王文采院士提出的东亚一些植物的间断分布式样和迁移路线与汤彦承教授提出的东亚植物区系第三纪源头等问题.  相似文献   
997.
研究模拟酸雨(pH 2.0、3.0、3.5)对9种草本观赏植物叶片叶绿素(Chl)含量和细胞质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强度与草本观赏植物Chl含量呈负相关,酸雨胁迫次数越多,Chl含量越低,不同pH胁迫只是变幅之间存在差异,而在酸雨处理终止后,植物叶片Chl含量逐步恢复,且不同敏感型植物在各时段的恢复速度(或修复进程)不同,其规律为敏感植物<中等植物<抗性植物。酸雨强度与植物叶片质膜透性呈正相关,每增加1次酸雨胁迫,植物叶片质膜透性在前次基础上有所增加,增加幅度也表现出敏感植物>中等植物>抗性植物的基本规律。酸雨处理结束后,3类植物叶片质膜透性基本呈现“低—高—低”变化规律,质膜透性的变化峰值多出现在酸雨处理终止后的48 h,仅变化幅度存在差异,即敏感植物>中等植物>抗性植物。  相似文献   
998.
Good genes are genetic elements that contribute to lifetime reproductive success, regardless of an individuals additional genotype. Their existence is debated, and most work has targeted their viability benefits to the offspring of choosy female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nalyze a case of potential good genes effects in adult male sand lizards (Lacerta agilis). We show that males with a particular RFLP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MHC genotype (O-males), as opposed to those that lack this genetic element (NO-males), have less ectoparasites under increasing physiological stress (indexed by baseline corticosterone level), and are not constrained by parasites at production of status coloration. Furthermore, O-males are more successful at mate acquisition and guard their partners longer. Ultimately, they have a higher genetic reproductive success as assigned by microsatellites.Communicated by W. Cooper  相似文献   
999.
A multi-purpose model for small-scale atmospheric flows over heterogeneous landscapes is being developed.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build a tool able to predict the dynamical (wind, turbulence) and diffusive (gases, particles) fields over landscapes characterised by heterogeneous plant cover. In its present stage of development the model is based on the numerical integration of neutral atmospheric flow equations, using an energy-dissipation closure scheme and over a domain that may include vegetation layers. Three validation cases of the model are presented: (i) response of the airflow to a change in surface roughness; (ii) airflow within and above a horizontally homogeneous plant canopy; (iii) airflow over two complex forest-to-clearing and clearing-to-forest transitions. All simulations provide result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except for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just after a clearing-to-forest transition. This result is not surprising for a statistical k– model in a flow region characterised by strong distorsion and intermittent turbulence. However the overall good performance of the model is promising for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t fine scales over heterogeneous landscapes.  相似文献   
1000.
Degradation of the herbicide imazapyr by Fenton reaction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degradation of the herbicide imazapyr has been carried out by three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involving iron ions as catalysts: Fentons reagent, photo-Fenton and electro-Fenton. We show that all processes are rapid and efficient. The kinetic rate constant was found to be k=5.4×109 M–1 s–1. The mineralization of imazapyr is almost complete using the photo-Fenton and electro-Fenton proce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