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0篇
  免费   332篇
  国内免费   1465篇
安全科学   537篇
废物处理   176篇
环保管理   610篇
综合类   2908篇
基础理论   436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452篇
评价与监测   120篇
社会与环境   132篇
灾害及防治   5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382篇
  2011年   366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In this study,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is used to measure the tourism efficiency of 31 regions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panel data from the year 2000 to 2010. 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the efficiency of tourism industry is on the rise as a whole, while the diversity of every reg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apparent. High efficiency appears in east regions like Beijing, Tianjin and Shanghai where the economy is developed, and regions like Jilin, Sichuan and Gansu in the midland and west show low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992.
沉积物微生物是农村黑臭水体物质循环和有机物降解等过程的主要驱动者,其群落结构组成常因外界环境的微小变化而变化.以菏泽市东明县29个农村黑臭水体为研究对象,测定农村黑臭水体上覆水和沉积物氮、磷及重金属等污染物指标,结合Illumina测序结果,分析农村黑臭水体沉积物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区域农村黑臭水体上覆水和沉积物中污染物分布范围均较广.与农业面源相比,以农村生活污水为主要污染来源的农村黑臭水体上覆水中氮、磷污染物浓度更高,分别是农业面源的3.1倍和1.5倍.此外,该区域农村黑臭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处于较低水平,普遍低于菏泽市土壤元素背景值.该区域农村黑臭水体沉积物细菌群落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厚壁菌门和酸杆菌门,这5种优势菌门的序列总和占全部序列的70.3%~83.6%.γ-变形菌纲、α-变形菌纲、厌氧绳菌纲和放线菌纲是沉积物细菌群落的优势菌纲;硫杆菌属和假节杆菌属是其优势菌属.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子中DO、 COD、 TN、 TP和有机质对农村黑臭水体沉积物细菌菌属有显著影响(P<0.05),沉...  相似文献   
993.
王亚坤  张琢  李媛媛  秦晴晴 《环境科学》2023,44(10):5718-5726
磷基材料对土壤Pb有良好的稳定化效果.利用Meta分析法筛选汇总了1997~2022年磷基材料稳定土壤Pb的90篇文献,从土壤性质、稳定化工艺条件和磷基材料类型这3个方面量化分析了磷基材料对土壤Pb的稳定化率、赋存形态转化和对土壤pH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土壤性质来看,土壤碱性越强(pH≥7.5)、土壤ω(Pb)越低(≤500 mg ·kg-1)和土壤ω(有机质)越高(>0.5%)时,越有利于磷基材料对土壤Pb的稳定化,稳定化率分别为75.21%、34.97%和93.12%.从稳定化工艺条件来看,磷基材料添加量较高(≥10%)、含水率较高(>50%)、养护时间较长(≥30d)和养护温度较高(≥40℃)时,更有利于土壤Pb的稳定化,稳定化率可分别达到80.65%、84.98%、79.39%和41.44%.从磷基材料类型来看,可溶性磷基材料对土壤Pb有很高稳定化率(96.24%);其使土壤可交换态Pb和碳酸盐结合态Pb向残渣态Pb转化的转化率达到95.93%;可溶性磷基材料多呈酸性,对土壤pH的降低率为7.27%,难溶性磷基材料多呈碱性,对土壤pH的增加率为3.63%.综上,在土壤pH≥7.5、土壤ω(Pb)≤500 mg ·kg-1、土壤ω(有机质)>0.5%、可溶性磷基材料添加量≥10%、含水率>50%、养护时间≥30 d和养护温度≥40℃时,磷基材料对土壤Pb的稳定化效果较好.可见在实际Pb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为提高Pb稳定化率,需综合考虑土壤性质、稳定化工艺条件和磷基材料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唐舒庭  卢一铭  肖盛柏  崔浩  魏世强 《环境科学》2023,44(10):5704-5717
砷(As)和镉(Cd)是稻田土壤中最常见的有毒有害重金属元素,且易从土壤迁移到水稻籽粒中.目前,我国稻田土壤中As和Cd及其复合污染现象普遍,对粮食安全和人体健康均构成了严重威胁.As和Cd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相反,对As-Cd复合污染的同步治理是当前水稻安全生产的关键技术难点.通过综述近年来同步阻控水稻对As和Cd吸收以及转运的若干实用技术,包括水分管理、钝化技术、淋洗技术、电动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低累积水稻品种的选取以及叶面阻控技术,归纳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处理效果、作用机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主要阻控技术的发展方向,指出构建区域高适配性综合技术模式的重要性,以期为稻田As-Cd复合污染治理和水稻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微氧条件下自养-异养联合反硝化工艺的电子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若晨  陈川  邵博  王威  徐熙俊  任南琪 《环境科学》2019,40(9):4128-4135
自养-异养联合反硝化(integrated autotrophic and heterotrophic denitrification,IAHD)工艺可以同时进行硫化物,硝酸盐和有机物的降解,作为工业废水处理的关键单元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引入微量氧气作为电子受体的微氧技术已被证明是强化IAHD运行效能的有效策略.本研究关注于IAHD工艺的电子平衡计算并发现了IAHD生物反应器在微氧条件下运行时利用有限的硝酸盐可将硫化物和乙酸盐完全转化去除.在IAHD序批实验中,当电子缺失率达到峰值55. 1%时,硫化物、硝酸盐和乙酸盐去除效率和去除速率均最高.进一步的硫化物氧化间歇实验表明,电子得失不平衡现象发生在生物硫化物氧化过程中,当氧气含量为5 m L和10 m L时,电子缺失率分别为18. 7%和38. 2%. Illumina微生物群落测序结果表明,Thiobacillus、Thauera、Mangroviflexus和Erysipelothrix为硫氧化过程的主要占优属,其中Thiobacillus的相对丰度随着电子缺失率的增加而增加.本研究揭示了微氧条件下电子受体缺失现象与强化的IAHD运行效能之间的潜在联系,并为深入探讨硫、氮和有机碳的代谢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996.
饮用水快速砂滤池优势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功能解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快速砂滤池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中,其净水效能一直被认为是物理化学作用,而对滤池表面附着微生物的净水作用仍不明晰.为了解析滤池中微生物的群落构成和功能特征,研究对国内8个城市的11座饮用水快滤池的进出水和滤料进行采样分析.进出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滤池处理,溶解性有机碳(DOC)有少量去除,氨氮(NH_4~+-N)显著降低,硝酸盐氮(NO_3~--N)显著增加,总氮(TN)未发生明显变化.利用宏基因组技术获得了滤池中微生物群落的构成和功能信息,滤池优势菌属(相对丰度占前10%)共14种,包括两类氨氧化细菌Nitrospira和Nitrosomonas.对优势菌属的功能基因信息进行分析,发现优势微生物菌群具有更高的碳水化合物、氮、硫和异生物质代谢功能丰度. Aeromonas的碳水化合物代谢基因相对丰度最高,Bradyrhizobium的氮、硫及异生物质代谢基因的相对丰度最高,说明这两种菌是影响饮用水水质的重要菌属.通过评价各个优势菌属对异生物质的代谢潜能,发现Bradyrhizobium、Sphingomonas、Methyloglobulus、Sphingopyxis和Klebsiella是饮用水快速砂滤池中降解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关键菌.  相似文献   
997.
生物炭对盐碱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王一宇  王圣森  戴九兰 《环境科学》2019,40(8):3738-3745
为探明生物炭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壤氨(NH_3)挥发的影响,通过室内连续培养的方式,先测定改良的通气法对土壤NH_3挥发的回收率,再对比施加肥料颗粒与肥料水溶液对土壤NH_3挥发的影响,最后探究生物炭的种类、添加量及施肥种类对NH_3挥发速率和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硫酸铵为氮源进行的NH_3挥发捕集实验,NH_3回收率平均值高达100. 30%.在相同施氮量下,施加尿素水溶液的处理比施加尿素颗粒的处理NH_3挥发减少了60. 29%,施加硫酸铵水溶液的处理比施加硫酸铵颗粒的处理NH_3挥发减少了61. 40%.相较于不添加生物炭只施用硫酸铵水溶液的空白处理,添加0. 5%生物炭且施加生物炭种类为水稻300℃(RB-300)、水稻600℃(RB-600)、棉花300℃(CB-300)和棉花600℃(CB-600)的处理,NH_3挥发总量分别减少了18. 68%、16. 16%、9. 35%和8. 26%,且施肥后2d内NH_3挥发速率最大,占总挥发量的53. 80%~64. 02%.添加生物炭后,NH_3挥发量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因此,田间施肥前添加少量生物炭并结合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NH_3挥发并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998.
Removal of heavy metal ions from wastewaters: a review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Heavy metal pollu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oday. The treatment of heavy metals is of special concern due to their recalcitrance and persistence in the environment. In recent years, various methods for heavy metal removal from wastewater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urrent methods that have been used to treat heavy metal wastewater and evaluates these techniques. These technologies include chemical precipitation, ion-exchange, adsorption, membrane filtration, coagulation-flocculation, flot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About 185 published studies (1988-2010)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It is evident from the literature survey articles that ion-exchange, adsorption and membrane filtration are the most frequently studied for the treatment of heavy metal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999.
何娟  徐明德 《四川环境》2011,30(1):56-60
研究过程中摒弃了以往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中常有的以乡、镇为研究单元的传统模式,改用栅格单元为基本研究单元,切实反映了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非均衡性和连续性,使研究结果打破行政区界限从而具有"空间性";并基于栅格单元首次提出了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互相融合的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的"分解-合成"新方法,使得原本数据信息有限的模糊矩阵扩展成包含大量网格信息的巨型空间矩阵,较好的解决了图层属性单一化与模糊隶属最大原则之间的矛盾。文章从"模糊隶属度"层面进行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000.
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易灵 《四川环境》2011,(5):103-107
有机废气治理问题是当前废气处理的难点问题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几类传统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包括吸附法、吸收法、催化氧化法、生物处理法等。对这几类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的应用机理、适用范围以及现存问题进行了综合地比较与分析。最后,对于近年来出现的几类新型有机废气处理技术,如膜分离法、光催化氧化法、综合处理法的发展前景进行了一定的展望并列举了几类新技术的工程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