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70篇
安全科学   44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27篇
综合类   296篇
基础理论   117篇
污染及防治   55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39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为了探究不同含水率煤尘在瓦斯爆炸诱导下的爆炸传播规律,利用自行搭建的直管瓦斯爆炸诱导煤尘二次爆炸实验系统,从冲击波压力和火焰传播速度2个方面,研究了不同含水率沉积煤尘在瓦斯爆炸诱导下的爆炸传播规律和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当煤尘含水率小于40%时,管道内沉积煤尘会在瓦斯爆炸诱导下产生二次爆炸,同时沉积煤尘总量一定时,沉积煤尘二次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超压峰值和火焰传播速度随着煤尘含水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沉积煤尘含水率为20% 时,煤尘二次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超压峰值、火焰传播速度峰值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657 MPa和468.060 m/s;当沉积煤尘含水率大于40%时,沉积煤尘无法产生二次爆炸,此时爆炸产生的威力小于单一瓦斯爆炸,火焰传播速度衰减较无煤尘的瓦斯爆炸更快,沉积煤尘起到抑制瓦斯爆炸传播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以为防治煤尘二次爆炸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2.
水分调节材料对牛粪堆肥氨气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通风式堆肥发酵方式研究了牛粪堆制过程中氨气的挥发特征和锯末、稻壳、稻草等不同水分调节材料对氨气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粪堆制过程中主要在前期,尤其是在最初的2周内释放氨气;堆肥期间挥发的氨态氮约为牛粪总含氮量的17%~50%。不同水分调节材料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氨气的挥发,但锯末抑制氨气挥发效果最好,其次是稻壳,稻草抑制氨气挥发的效果较小。因此,为了减少氮素损失,应采取适当措施抑制氨挥发或回收挥发的氨气。  相似文献   
93.
土壤水分对沙棘成活率及抗逆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提高沙棘在滩涂区,半干旱区造林的成活率,对不同土壤水分下沙棘的生理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下,随土壤含水量降低及处理时间的延长,沙棘叶片脯氨酸(Pro)含量升高,POD活性增强,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水淹情况下,沙棘叶片Pro含量明显上升,POD活性增强,可溶性糖含量升高。(2)土壤含水量在15%-30%之间,沙棘苗木成活率最高(100%),生长最好;35%和40%处理下,沙棘苗木成活率较高(66.7%),生长良好;5%,10%处理水平和水淹情况下,沙棘苗木成活率低(33.3%),生长不良,(3)不同处理下,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沙棘叶片的相对电导度增大,沙棘受伤害的程度加剧,且淹水对沙棘的伤害最重。  相似文献   
94.
鲁春霞  于格  谢高地  肖玉 《生态环境》2007,16(4):1289-1293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退化将严重地影响高原的水源涵养功能。为了定量研究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水分保持功能的影响,采用大型风洞实验,模拟人类不同的干扰方式和干扰程度对高寒草地土壤水分保持功能的影响。实验样品采自青藏高原三个草地类型:高寒草甸、草原化草甸和高寒草原。干扰方式包括破坏草地地上部分和根系,干扰程度包括轻干扰、中度干扰、重度干扰和全部破坏。实验结果表明,地上部分破坏后,土壤含水率均有下降,降幅分别为:QZ1为6.9%~9.2%、QZ2为6.8%~10.1%、QZ3为9%~10%;当根系遭到破坏后土壤含水率的降幅则分别为:QZ1为16%~30%,QZ2为17.25~32.1%,QZ3为22%~50%,显然,根系破坏后土壤含水率降幅远大于地表植被破坏后的情形。因此,植被根系是高寒草地水分保持功能的关键。随着干扰程度的加剧,土壤含水率在迅速下降。从试验模拟结果看,三个草地类型中土壤水分保持功能分别是高寒草甸>草原化草甸>高寒草原。  相似文献   
95.
96.
对西南喀斯特地区2种不同建园方式柑橘园水土流失情况进行连续3a的定位监测,并研究了4种类型柑橘园土壤含水量的年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种不同建园方式柑橘园的土壤流失量逐年减少,坡地柑橘园的年径流系数大于梯地柑橘园;不同类型柑橘园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层次、建园方式及柑橘园成土母质有关;柑橘园土壤含水量与月降雨量呈正相关,应在不同月份对柑橘园采取不同水分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97.
刘立  邢廷炎 《生态环境》2002,11(1):66-69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研究我国亚热带7种有代表性土壤在干、湿两种状态下的土壤可蚀性K值,结果表明、相同类型土壤在干、湿两种状态下的可蚀性K值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耕作土壤的可蚀性K值高于非耕作土壤。  相似文献   
98.
分析了配煤组分、成型工艺条件、型料粒度等方面对工业型煤质量的影响,指标合理确定惰性组分含量、成型水分和型料粒度组成是型煤生产的关键,并对实际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9.
研究土壤水分、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变异性是认识陆地生态系统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特征及适应机制的有效途径。论文利用黄土高原自东南向西北的天然降水梯度,采用样带研究方法对47个草地0~3 m土壤水分和物种多样性进行测定,系统分析了草地土壤水分和植物物种多样性在降水梯度上(250~550 mm)的空间分异及二者之间的权衡关系。结果表明: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是控制黄土高原草地0~3 m土壤水分和物种多样性空间异质性的关键因素。随降雨减少,土壤水分呈线性递减趋势,其中浅层土壤水分(0~1 m)与年降水量相关系数最大。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随降水减少呈显著的线性递减趋势,物种均匀度指数在降水梯度上没有明显变化。370 mm年均降水量是物种多样性和土壤水分权衡关系的转折点,转折点以上二者存在协同关系,即土壤水分和物种多样性沿降水梯度以相同速率变化。370 mm年均降水量以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水分的权衡增大,意味着维持物种多样性以消耗土壤水分为代价。  相似文献   
100.
Over 14 million hectares of erosion prone cropland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en converted into grasslands through the Conservation Reserve Program (CRP) administered by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however, studies of the effects of CRP enrollment on plant communities and subsequent plant succession are largely lacking. In Delta Junction, Alaska plant communities in CRP fields are transitioning from grasslands to shrub dominated plant communities, which are resulting in compliance problems with program regulations that state “fields must be maintained in a condition that permits easy conversion to cropland”. To determine plant succession and how previous land management and soils might influence the transition, we measured plant populations in 20 CRP fields throughout Delta Junction using modified-Whittaker plots. These data were combined with data on current management practices, previous farming history, soils, soil properties, diversity indices, and time since land was cleared and analyzed with 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ordination to determin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plant succession. Time in the CRP was the only factor consistently influencing plant succession. As time in the CRP increased, the planted introduced grasses brome grass (Bromus inermis) and red fescue (Festuca rubra) and the native pteridophyte (Equisetum arvense) decreased, whereas a native grass (Calamigrostis canadensis), five native forb, two native shrub, and three native tree species increased. Plant diversity increased at a rate of more than 2 species per 1000 m2 per year. Regression analyses of plant species and plant groups using time in the CRP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resulted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outlier CRP fields with significantly more or less than expected covers of vegetation. All fields with these outliers had reasonable explanations for the differences in cover that were unrelated to the overall rate of plant succession. Current management practices will result in incompliant fields and different management practices that result in woody vegetation control is key to maintaining CRP fields in compli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