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65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徐少娟  孙培德  郑雄柳  董毅 《环境科学》2012,33(11):3859-3867
以成熟除磷颗粒污泥为基础,基于获得的最佳混合碳源配比,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复合底物[m(C)/m(N)/m(P)]对颗粒化EBPR系统稳定过程除磷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R2[m(C)/m(N)/m(P)=400∶10∶5]、R3[m(C)/m(N)/m(P)=600∶10∶10]、R5[m(C)/m(N)/m(P)=400∶20∶15]系统发生了丝状菌颗粒污泥膨胀;R6[m(C)/m(N)/m(P)=600∶20∶5]系统因出现大量颗粒碎片导致沉降性能变差,待颗粒碎片排出系统后恢复正常.R3、R8[m(C)/m(N)/m(P)=400∶30∶10]、R9[m(C)/m(N)/m(P)=600∶30∶15]系统的颗粒粒径从初始的0.8 mm逐渐下降至0.3 mm,其余系统则与初始相差不多.R1[m(C)/m(N)/m(P)=200∶10∶15]、R4[m(C)/m(N)/m(P)=200∶20∶10]和R7[m(C)/m(N)/m(P)=200∶30∶5]系统在厌氧段消耗了95%的COD,释磷/吸磷速率分别在60~100 mg·(g·h)-1、60~80 mg·(g·h)-1、40~60 mg·(g·h)-1的范围内波动,且相对稳定,但其余系统的COD由主要在厌氧段消耗逐渐变为在好氧段消耗,释磷/吸磷速率亦逐渐下降,甚至有系统下降至0 mg·(g·h)-1.R1~R9系统的磷酸盐平均去除率分别是83.5%、52.8%、7.1%、96.7%、19.7%、72.2%、79.7%、28.1%和48.7%.对正交试验结果应用方差分析,获得适合颗粒化EBPR系统稳定运行的最佳复合底物条件是m(C)/m(N)/m(P)=200∶20∶15.  相似文献   
32.
溶解氧对碳氮硫共脱除工艺中微生物群落影响解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于皓  陈川  张莉  王爱杰 《环境科学》2013,34(6):2368-2374
为了研究溶解氧对碳氮硫共脱除工艺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探索供氧条件下提高单质硫转化率的机制,实验采用基因芯片GeoChip技术来解析不同曝气量下采集的污泥样品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微量的溶解氧能显著影响工艺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P<0.001),相对较高浓度的溶解氧可以增加微生物的多样性但是却抑制了对溶解氧比较敏感的反硝化微生物的活性,导致工艺硝酸盐去除率下降.与反硝化微生物相比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能抵抗更高浓度的溶解氧,因此工艺的硫酸盐还原过程未受到影响,一直保持较高的硫酸盐去除率.当曝气量为20 mL·min-1时单质硫的转化率最高,通过对sox(sulfur-oxidation)基因丰度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在该曝气量条件下sox基因的丰度最高,与厌氧条件相比有极其显著的差异.此外,GeoChip还检测到一些硫氧化细菌(sulfur-oxidizing bacteria,SOB)的丰度明显提高,证明适量的溶解氧能够刺激一部分SOB的生长与代谢.  相似文献   
33.
毫米波近场成像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用于探测人体隐蔽物体的毫米波焦面阵成像系统及毫米波全息成像系统;简述了利用合成孔径原理提高系统分辨率的毫米波全息成像系统的基本原理;着重分析了毫米波焦面阵成像系统的天线近场聚焦特性、空间分辨率计算、系统采样间隔选择、物体辐射特性等关键技术.该系统在探测人体隐蔽物体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4.
介绍了两端通透的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制备过程,并对形貌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刻蚀纳米管阵列底部的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自制的通透装置,运用光电比色计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比分析了苯酚红和牛血清白蛋白的通透性能,考察了通透时间和纳米管管径等参数对通透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35.
研究卫生垃圾填埋场边界的地电特性,界定卫生垃圾填埋场边界有助于场地环境的维护和管理,采用电阻率二维层析成像技术中的3种装置排列(测深、温纳、偶极-偶极)对小型卫生垃圾填埋场模型进行对比测量,通过电阴率二维层析成像技术对填埋场边界的地电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测深和温纳两种装置排列,不能进行精确定位;而偶极-偶...  相似文献   
36.
电子鼻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方向生  施汉昌  何苗  蔡强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10):112-117,122
电子鼻是一种模拟生物嗅觉工作原理的新形仿生检测系统,通常由交叉敏感的气体传感器阵列和适当的模式识别算法组成,可用于检测、分析和鉴别简单或复杂气味.作为新近发展的检测方法,它具有通用、快速、多功能、使用简单、低成本、便携、可自动化和在线监测等优势,在食品加工、环境临测、公共安全和医学诊断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在线...  相似文献   
37.
全自动阵列离子迁移谱仪连续监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拓宽离子迁移谱仪的检测范围、提高化合物的识别准确度,研制了一套阵列离子迁移谱仪,该仪器基于63 Ni源正离子模式、63Ni源负离子模式和真空紫外灯光电离模式的组合电离源,可以连续监测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仪器采用全自动的采样进样系统,同时检测了二甲基亚砜的正离子和二氯甲烷的负离子,实现了正负离子的同时检测.通过对阵列离子迁移谱图的综合解析,识别了63Ni源正离子模式下难以鉴别的丙烯腈、间二甲苯和丙酮.连续4 d定量测定丙酮样品,结果表明仪器对丙酮的线性检测范围为2个数量级,线性相关系数R优于0.995,相对标准偏差控制在4.0%~18.3%.采用动态跟踪法,连续24 h在线监测了模拟泄漏的丙烯酸甲酯,监测结果直接反映了其泄漏的时间和浓度.  相似文献   
38.
利用间接竞争法免疫学原理,以自制的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与卵清白蛋白(ovalbumin,OVA)的偶联物OA-OVA包覆微球为载体,同时自制生物化抗OA单克隆抗体,利用液态芯片(Luminex Xmap 200TM)系统建立OA液态芯片定量检测方法;同时测定了方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并对贝类模拟样本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液态芯片法对OA的检测线性范围为0.2~63μg/L,最低检测值为0.129μg/L,均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除与DTX-1的交叉反应率为54.2%外,与其他几种用于检测的贝类毒素没有任何交叉现象;在加标浓度为6.25~400μg/L时,回收率为84.96%~90.35%,变异系数为3.20%~6.59%。因此,该方法可满足海产品中贝类样品OA限量标准检测。  相似文献   
39.
根据冲击波汇聚技术原理及有效装药理论,设计出环锥形传爆药装药结构.用ANSYS/LY-DYNA软件分析起爆点个数对环锥形传爆药柱输出波形的影响,并用多点同步起爆网络起爆环锥形传爆药柱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多点同步起爆网络起爆环锥形传爆药柱能有效提高传爆药柱的输出威力,起爆点个数对爆轰波形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陈西平  杨柳  向艳  陈诚 《四川环境》2010,29(2):66-69
本文在对沱江上游支流石亭江水质现状监测和区域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计算了石亭江水环境容量;探讨了石亭江化工开发试验区废水中难降解污染物排放对河流影响的水质模拟方法,导出了多点源同时排放对河流影响的水质模拟递推式。计算结果表明:控制开发试验区废水氟排放是防治石亭江和沱江水污染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