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387篇
安全科学   110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100篇
综合类   742篇
基础理论   89篇
污染及防治   64篇
评价与监测   117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Water is a natural resource key to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China has suffered serious contamination of its water sources in the past decade, which has had severe consequences on the water supplies of millions of residents. Frequent polluting accidents and the amount of wastewater discharged have caused concern for the safety of drinking water. Fortunately, those at various levels of government have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the sources of drinking water and confirmed a list of 175 nationally important sources. Measures have also been adopted to control water pollution, including infrastructural, physical, chemical, ecological, administrative, and legal measures. While helpful, some areas in need of more attention are rural water, groundwater, agricultural pollution, and domestic sewage. Based on the lessons learned from experienc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we offer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inter alia, funding, lega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awareness‐raising, as well as present proposals for the future protection of our sources of drinking water. Future work should focus on water quality standards, quantitative research, high technology and legislation.  相似文献   
102.
李玲 《环境技术》2014,(1):13-15
本文阐述了电磁辐射的相关理论、电磁辐射环境的评价标准以及基站的工作原理,对电磁环境进行了理论预测,对不同的天线增益下的电磁辐射功率密度值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在天线增益15dBi、17dBi和18dBi三种情况下与天线不同直线距离的预测点的功率密度预测值,并对功率密度预测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3.
不同收入来源对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由多个来源部分组成,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是收入来源各部分变动的综合反映,透过收入来源的角度可以清晰地判断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根源.本文运用泰尔指数及其分解方法,对2003-2008年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大小及其在总区域收入差距中的贡献变化趋势进行测度,并利用要素分解法实证分析了不同收入来源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以此揭示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在总区域收入差距中的贡献是递增变化的,已经成为影响甘肃省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工资性收入是目前拉大城乡收入差距最为重要的原因,而家庭经营性收入则起着缩小差距的作用,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很小,但转移性收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却不容轻视.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增加农民非农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完善城乡间收入再分配制度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欠发达地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4.
近年来,太湖蓝藻水华问题日趋严峻,除藻技术是解决该问题最直接而有效的手段,对现有各类除藻技术进行了比较,并以"加压上浮法"应急除藻技术在苏州阳澄湖局部地区的示范工程为例,介绍了该方法的技术原理、技术实现以及在工程应用中的实际意义,为同行在水源地或特殊功能区除藻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集合数值预报系统在上海市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介绍了上海市世博环境空气质量集合数值预报系统的框架,分析了各模式在上海市空气质量预报及排放源污染贡献测算中的应用情况,提出开发多种预报手段、实施集合预报是提高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6.
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2008年至2011年海门市长江水厂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水源地已呈现出富营养化的发展趋势。结合饮用水源地现状,必须采取控制外源和内源的排放、恢复生态系统等措施,遏止水体富营养化,确保人民群众的饮用水源安全。  相似文献   
107.
接种Glomus versiforme对红三叶草利用有机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红三叶草为材料,利用三室隔网培养方法,研究接种菌根真菌Glmous versiforme对土壤有机磷及外加有机磷化合物植酸钠(Na-Phytate)、核糖核酸(RNA)和卵磷脂(Lecithin)的利用效率,植株生长7wk后收获测定植标干物重、含磷量和根系菌根侵染率,结果表明:接种菌根真菌能明显增加植株干物重、含磷量和吸磷总量,与各有机磷处理相比,无机磷(KH2PO4)处理生长效应最好,施用有机磷化合物各处理与CK相比均明显促进了植株生长,但不同有机磷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植株吸磷量上,各接种处理均为相应CK处理的2倍以上,其中磷酸二氢钾处理吸磷量最高,菌根对照植物的根外菌丝虽然被限制在有限的空间内,但其吸磷量也达到不施磷的CK-M处理的2倍多,这说明由于菌根的形成植物能利用土壤因有的有机磷来满足自身生长的需要,表3参10  相似文献   
108.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时空分布及衰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理论计算公式和实测数据,研究基站电磁辐射水平、垂直方向的衰减趋势,分析影响基站电磁辐射时空分布的各种因素,认为基站电磁辐射实际影响范围要远小于安全防护距离。  相似文献   
109.
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各种小型电器电子产品不断问世,相关废弃产品的拆解和资源化利用已经成为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课题.基于其分类与回收利用现状,就国内精细拆解与资源化利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以废弃手机为例,就处理原则、工艺流程设置和高值利用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0.
以多年来中国各行业突发环境事故统计数据为基础,选取了对于企业突发环境事件有重大影响的7个因子以及17个指标,采用指标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定量,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从而确定企业环境风险水平值。基于"危险物质水平—企业环境风险水平—周边环境受体状况"体系,构建了环境风险源分级矩阵,形成了包括"环境风险源初筛","环境风险源分级"的两步工业园区环境风险源识别与分级方法。该方法提出的工业园区环境风险源识别与分级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能为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