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79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The results of a co-ordinated monitoring programme for pesticide residues in the European Union and Norway carried out in 1996 and 1997 are presented. The aim of this programme is to work towards a system,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to estimate actual dietary pesticide intake for the population of the European Union. Based on a statistically dérived sampling plan and within the limited number of pesticides/commodities analysed, the most critical pesticides (benomyl group and dithiocarbamates) and commodities (mandarine and lettuce) were identified. In case of detected non-compliances, repeated sampling and, if necessary, enforcement actions are to be taken by national authorities. The programme will be continued in the next years.  相似文献   
72.
焦作市地下水高氟区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氟病"是较为典型的地方性氟中毒疾病,是环境地球化学领域一个较为流行的研究课题.鉴于焦作地区地下水中氟含量大面积超标的实际状况,采用多因素分析的方法,结合高氟区内氟的来源,高氟区所处的位置、特点,氟的富集条件,迁移转化等方面,综合分析和研究高氟区内的土壤、地表水、黄河水、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球化学以及人为等七个方面的因素,对焦作地区地下水高氟区的成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3.
加拿大北极地区雪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CP-AES,ICP-MS,IC测定法,测定了北极地区不同纬度的17个雪样品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在被测试的32种化学成分中,14种化学成分被检测出。用富集因子法判断了雪中化学成分的4种可能发生源,即人为活动源,地壳源,海洋源和混合源。计算S/Na比值发现SO^2-,NO^-3主要来自人为活动源。  相似文献   
74.
在我们过去研究唐山和海城地震的基础上,讨论了地壳内岩浆上而与地震前兆、震后效应及其它一些地震现象的关系,认为岩浆的上涌力、热的发散及气体的逸出.是引起地震前兆及其它地发现象的原因,地震过程与岩浆上涌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75.
环境伦理之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既包含自然要素又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要素,对之作全方位认识,有必要从哲学层次上加以研究。造成环境危机的根源并不在自然本身,确在于人们的价值观念。环境科学研究应与伦理学研究结盟,把伦理学正当行为观念扩至对环境的关心,把道德上的权利概念扩至整个环境实体和过程。环境伦理学要求人们的社会、经济行为生态化,所选择的发展途径符合环境道德规范,从利己主义的“经济人”桎梏中解脱出来向自觉保护环境的“道德  相似文献   
76.
通过研究鱼尾子河金异常区金等元素在不同介质中分布、赋存状态 ,结合景观地球化学特征 ,提出滇东南岩溶作用丘陵区金异常带的形成与元素表生富集有关 ,其找矿意义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7.
本文以实地调查与监测成果为基础。划分出合肥地区地质灾害类型,进行典型灾害实例分析,并进一步探讨灾害的成因。对地质灾害趋势进行预测。提出治理和防范措施。从保护地质环境、强化地质灾害管理的角度,提出技术和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8.
中国大庆、辽河、大港、新疆等油区原油的地球化学组成显示以下特征 :含有地壳稀少而地球深部丰富的元素 ,如Re、In、Cd、Ag、Au等 ;含有生物质平均成分不见的元素 ,如Be、Ga、Zr、Nb、Sb、Te、Hf、Ta、W、Tl、Bi、Th等 ;含有较多的亲石元素 ,如Ca、Mg、K、Na、V、Li、Be、B、Ti、Cr、Mn、Rb、Sr、Y、Zr、Nb、Cs、Ba、Hf、Ta、W、Th、U等 ;原油的正烷烃结构具有奇偶优势与不显奇偶优势的特征 ,不显奇偶优势的原油沿基底断裂分布。地球化学特征是矿产资源形成途径的示踪标志。中国原油中含有生物质中不见的元素 ,说明原油可能有来自非生物成因的油源 ;含有地壳稀少而地球深部丰富的元素 ,说明原油可能有来自地球深部成因的油源 ;含有较多的亲石元素 ,说明原油可能不是从生油岩中排出的 ,而是从非岩石结构的地球深部流体中分异后聚集在岩石结构的孔隙中而形成油层的。原油的正烷烃结构显示的奇偶优势被认为系生物成因的油源 ,而不显奇偶优势被认为是甲烷石油 (即来自地球深部的无机成因油源 ) ,不显奇偶优势的油样均沿基底断裂分布 ,正旁证了地球深部来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9.
吴述彧  罗远纯 《地球与环境》2005,33(Z1):523-530
乌江索风营水电站坝址区分布有7个堆积体,其成因有崩塌堆积、蠕变—拉裂—崩解堆积、塌滑堆积及混和堆积等。在勘察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地质测绘、钻探、硐探、物探、科研试验等多种勘察方法与手段,在勘察成果基础上对堆积体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对工程的不同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80.
湘黔桂地区晚前寒武纪层状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黔桂地区晚前寒武纪发育厚度较大的层状硅质岩层 ,岩石化学成分纯净 ,硅质矿物含量 95%以上。岩石贫微量元素 ,但富Ba、As、Sb、Ag、U元素 ;稀土元素总量低 ,Ce呈明显的负异常 ,轻稀土含量大于重稀土含量 ;δ30 Si值变化范围为 0 .0‰~ 0 .7‰ ,δ18O值变化范围为 2 0 .1‰~ 2 3 .6‰。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成因为介于热水沉积与生物沉积之间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