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9篇
  免费   369篇
  国内免费   1446篇
安全科学   306篇
废物处理   115篇
环保管理   184篇
综合类   2348篇
基础理论   341篇
污染及防治   436篇
评价与监测   331篇
社会与环境   59篇
灾害及防治   5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183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建立了GC-ECD测定海洋环境样品中OCPs的分析方法。通过Florisil柱层 析的分类分析和毛细管GC-ECD的测定,得出了OCPs柱层析的分离点(所需正己烷 的最小淋洗体积为150ml)和OCPs的回收率(其范围为21.8%~108.7%),给出了海洋环境样品中OCPs的含量。结果表明,本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2.
根据低温等离子体理论和电磁场理论,在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电极旋转条件下低温等离子体的产生机制和臭氧的合成机制,分析了放电过程中二次放电重叠对臭氧合成的影响,建立了旋转放电与二次放电的理论模型,并根据这一理论模型导出电极旋转条件下的臭氧合成效率与二次放电重叠概率以及电极旋转速度间的理论关系.这一理论结果表明:二次放电重叠使得臭氧合成效率降低,而电极以适当地速度旋转则可以有效地避免二次放电的重叠,从而提高臭氧的合成效率.理论值和实验结果能够较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63.
分析了硬铝合金方头柱塞件的冷挤镦工艺 ,设计了方头柱塞冷挤镦件图 ,计算及选用了毛坯形状及尺寸 ,验算了许可变形程度 ,选择了冷成形用的设备 ,拟制了冷挤镦工艺前的毛坯处理并设计了方头柱塞冷挤镦模具结构。  相似文献   
64.
为研究南京北郊大气PM_(2.5)中水溶性有机碳(WSOC)的浓度及来源特点,在冬、夏季分别采集PM_(2.5)样品,还同步收集臭氧(O_3)浓度与相对湿度(RH)数据,分析了PM_(2.5)、有机碳(OC)、水溶性有机碳(WSOC)浓度特征,并对WSOC冬、夏季来源及其二次来源差异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南京北郊冬季大气污染水平明显高于夏季且来源更复杂,与冬季静稳的天气条件及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排放较严重有关.冬季PM_(2.5)平均值为(136.7±42.4)μg·m~(-3),OC、WSOC浓度分别为(13.4±4.4)、(8.5±3.1)μg·m~(-3);夏季PM_(2.5)、OC、WSOC平均浓度分别为(61.5±14.6)、(6.7±2.1)、(4.6±1.7)μg·m~(-3).冬、夏季WSOC/OC值分别为67%±20%、69%±13%,且二次有机碳(SOC)与WSOC显著正相关,说明二次来源对WSOC有显著影响.冬季WSOC与O_3的负相关性不显著,与RH显著正相关;而夏季WSOC与O_3、RH的相关性正好与冬季相反,说明冬、夏季二次WSOC形成途径存在差异.冬季二次WSOC可能主要来自液相氧化,夏季可能主要来自光化学氧化.通过主成分因子分析法进一步确定南京北郊冬、夏季WSOC分别主要来源于二次来源和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和扬尘.  相似文献   
65.
利用轨迹模式模拟近地层臭氧日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在多条轨迹上应用轨迹模式,以实现对固 区臭氧浓度日变化的模拟,应用该方法对北京燕山石化炼油厂地区的O3浓度日变化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拟值和实测值十分吻和。进一步模拟了当地的臭氧生物特征,并讨论了当地的气象条件和源排放对O3生成浓度的影响。结果说明削减NOx的排放量是控制该地区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关键,而降低燃烃和芳香烃在排放物中所占的比例也是控制该地区光学烟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6.
In this paper the grid data of total ozone mapping spectrograph (TOMS) installed on Nimbus-7 satellite (1978 to 1994) was used an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otal ozone over China was analyzed.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destroyed the latitudinal distribution of total ozone of China and the low value closed center emerged over Qinghai-Tibet Plateau. Long time change trends of seasonal total ozone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are provided. It shows that the most obvious decrease of total ozone occurs in winter (Jan.), then in summer (Jul.), the relevant slow change occurs in autumn (Oct.) and spring (Apr.).  相似文献   
67.
UV/TiO_2/H_2O_2法对高浓度有机废水降解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冬梅 《环境工程》2003,21(4):23-24
用UV TiO2 H2 O2 法对高浓度有机废水降解的实验表明 ,当TiO2 、H2 O2 的投加量分别为 2 0g与 1% ,反应时间为3h时 ,CODCr、Oil、Ar OH、NH3 N、S2 - 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 73 %、83 %、86%、5 0 %、10 0 %。此处理工艺具有除臭、除色、快速高效、不产生污泥等优势。实验过程探索了TiO2 、H2 O2 的用量对各污染物降解率的影响 ,并设计了有实用意义的反应器  相似文献   
68.
介绍了造成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硫黄回收装置烟气CO排放浓度高的原因,并制定了相应的改造方案。对装置目前可实施的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调整,个别装置CO排放可达100 mg/m 3以下,其他装置等待检修时改造实施。  相似文献   
69.
对进入水稻田中的氚水在连作晚稻阶段的迁移,输运动态过程的研究表明,滞留于早稻田中的氚水继续为晚稻摄取;与早稻情况一样,氚水中的氚仍以自由水氚和结合氚形式滞留在晚稻田各分室中,晚稻田水中和土肿的氚浓度均随时间单调地减少;晚稻地上部及根中的自由水氚及结合态氚浓度在采样期间也基本上随时间降低。  相似文献   
70.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variations of daily average CO2 concentration above the wetland surface were studied in Xiangha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of China in August, 2000. The primary purpose was to study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2 concentration on the four levels of height(0.1 m, 0.6 m, 1.2 m and 2 m)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CO2 concentration under different land covers. Results showed that daily average CO2 concentration above wetland surface in Xianghai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 was lower than that above other wetlands in northeast China as well as the worldwide average, suggesting that Xianghai wetland absorbed CO2 in August and acted as“sink” of CO2. The horizontal variations on the four levels of height along the latitude were distinct, and had the changing tendency of“decreasing after increasing” with the increase of height. The areas with obvious variations were consistent on different levels of height,and those with the highest variations appeared above surface of shore, sloping field, Typha wetland and Phragmites wetland; the vertical variations were greatly different, with the higher variations in Phragmites wetland and Typha wetland, and the lands near the shore and the sloping field with the lower variations. Spatial variations of daily average CO2 concentrations above wet!and surface were affected by surface qualities and land cov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