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82篇
安全科学   13篇
环保管理   56篇
综合类   382篇
基础理论   186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51.
4种重金属污染对稻田土反硝化细菌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Cd2+、As5+、Cu2+和Pb2+处理黄松稻田土、紫色稻田土和红壤稻田土后,4周内重金属污染对反硝化细菌种群数量及其反硝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kg干土中加入0.5mg Cd2+、30mg As5+、50mg Cu2+和200mg Pb2+时,对稻田土反硝化细菌种群数量及其活性有促进作用,加入Cd2+、As5+、Cu2+和Pb2+分别超过1.0,60,500,400mg/kg干土时,对稻田土反硝化细菌种群数量及其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反硝化细菌种群数量及其活性能逐渐恢复并接近对照水平,重金属污染越重,恢复所需的时间也越长.同一种重金属元素对不同水稻田土的反硝化细菌种群数量及其活性的影响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2.
刘忠翰  彭江燕 《环境科学》2000,21(3):48-48-51
为了解污水土地处理过程中不同土壤类型土壤溶液 P含量和迁移特征 ,在一种特殊的大型人工模拟土层和地下水实验装置中进行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 :水田条件下 1.5m~ 0.5m土壤溶液 P含量极低 (≤ 0.02 mg/L ) ,但在旱地条件下 ,P含量上升至 0.045mg/L~ 0.628mg/L,P素随入渗污水向下迁移距离可达 1.1 m.在低水力负荷率和较长停留时间的运行条件下 ,1.3m以下土壤溶液和地下水的 P含量处于安全水平 .  相似文献   
153.
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35%苄·丁可湿性粉剂中丁草胺在2006年和2007年湖北省、广东省2年两地水稻田土壤和水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研究结果表明丁草胺在土壤和田水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2.78%~93.20%和90.31%~93.51%.丁草胺在稻田土壤和田水中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指数模型,在湖北省和广东省水稻田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21~3.83 d、2.49~3.66 d,水稻田水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20~1.66 d、1.13~1.48 d.861 g(a.i.)·hm-2和高剂量1 292 g(a.i.)·hm-2两个剂量施药后丁草胺在稻田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001 0~0.002 9 mg·kg-1.  相似文献   
154.
Large-scale sample surveys to estimate abundance and distribution of organisms and their habitats ar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ecological studies. Multi-stage sampling (MSS) is especially suited to large-scale surveys because of the natural clustering of resources. To illustrate an application, we: (1) designed a stratified MSS to estimate late autumn abundance (kg/ha) of rice seeds in harvested fields as food for waterfowl wintering in the Mississippi Alluvial Valley (MAV); (2) investigated options for improving the MSS design; and (3) compared statistical and cost efficiency of MSS to simulated simple random sampling (SRS). During 2000-2002, we sampled 25-35 landowners per year, 1 or 2 fields per landowner per year, and measured seed mass in 10 soil cores collected within each field. Analysis of variance components and costs for each stage of the survey design indicated that collecting 10 soil cores per field was near the optimum of 11-15, whereas sampling >1 field per landowner provided few benefits because data from fields within landowners were highly correlated.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CV) of annual estimates of rice abundance ranged from 0.23 to 0.31 and were limited by variation among landowners and the number of landowners sampled. Design effects representing the statistical efficiency of MSS relative to SRS ranged from 3.2 to 9.0, and simulations indicated SRS would cost, on average, 1.4 times more than MSS because clustering of sample units in MSS decreased travel costs. We recommend MSS as a potential sampling strategy for large-scale natural resource surveys and specifically for future surveys of the availability of rice as food for waterfowl in the MAV and similar areas.  相似文献   
155.
覆草旱作稻田CH4和N2O的排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水稻覆草旱作常规施氮肥、覆草旱作推荐施氮肥和常规水作水稻全生育期内稻田土壤微量气体的排放.结果表明,旱作稻田N2O排放总量比水作稻田高1.5~3.7倍,在旱作覆草处理中常规施肥N2O排放较推荐施肥高2.4倍.水作稻田CH4排放总量比旱作稻田多5~6倍,而两旱作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水作稻田CH4的排放与水稻生育期关系密切,以分蘖盛期的2.2mg/(m2h)为最大;旱作稻田CH4的排放与施氮关系不明显.施氮是影响旱作稻田N2O排放的关键因素,每次施氮后,旱作稻田均会出现剧烈的排放高峰.水稻不同栽培方式的增温潜势的高低顺序为:覆草旱作常规施氮肥>常规水作>覆草旱作推荐施氮肥.  相似文献   
156.
南方红壤地区水稻土的肥力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系统分析土壤肥力结构的基础上,运用模糊隶属函数及主成分分析的原理和方法生成了反映水稻土肥力状况的综合肥力指数(IFI),以此对江西省临川县43个水稻土种(属)的肥力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划分了水稻土的肥力等级,并考察了不同肥力级别水稻土各肥力指标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7.
平原井灌区土壤水库调蓄能力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干旱少雨,北方井灌地区农田地下水位普遍下降,由此使得农田土壤的蓄水能力发生变化。论文根据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在北京市东南郊水资源试验区取得的试验资料,以0~3m土层作为土壤水库的界定深度,分析其对降雨的调蓄能力;经计算,1991~1995年间,春末夏初雨季前,土壤水库的有效调节能力,多年平均值为137.4mm(0~2m)和188.8mm(0~3m)。分析表明,0~3m层土壤有很好的蓄雨调节能力,雨季平均有近85%的降水量滞蓄在3m土层内,其余蒸腾、蒸发散失或补给地下水。研究认为,在田间采取一定的拦蓄水措施,即使遇到10年一遇24小时p=200mm这样的大暴雨,是可以做到农田地表不产流或少产流,从而最大限度地拦蓄汛期降水,增加土壤水资源量的。  相似文献   
158.
稻田CO2、CH4和N2O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71,自引:5,他引:71  
采用静态箱(暗箱)-气相色谱法对稻田CO2、CH4和N2O排放进行田间原位测量.植株参与的稻田CO2排放季节变化与温度的季节变化一致,气温(土温)是主要驱动因子;而土壤水分状况是稻田CH4、N2O排放和无植株参与的稻田CO2排放季节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稻田非淹水期N2O和CO2排放与土温、气温呈极显著指数正相关(p<0.001),两气体之间亦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01).水稻植株自养呼吸和土壤呼吸的温度系数(Q10)分别为2.17和1.68.稻田CO2排放与水层深度呈弱的负相关关系(p<0.05).无植株参与的稻田CO2、CH4和N2O季节平均排放速率分别为198.35±34.00mg/(m2·h),0.63±0.29mg/(m2·h)和169.57±75.30μg/(m2·h),而在植株参与下3者季节平均排放速率分别为1133.51±51.16 mg/(m2·h),1.39±0.20mg/(m2·h)和231.48±35.09μg/(m2·h).碳收支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稻田生态系统表现为对大气中碳的净吸收.  相似文献   
159.
采用原状土样分离技术,研究了太湖地区几种主要水稻土示同颗粒中重金属元素Pb、Cr、Cd的分布,结果表明这些元素在不同粒径的土壤颗粒中分配迥异,重金属含量在>0.25mm的粗颗粒和<0.002mm的细颗粒中较高,且与土壤有机碳有密切的关系;重金属元素主要积累于>0.25mm的粗颗粒中,Cd的粗颗粒积累比Pb、Cr更强烈,耕层土壤重金属的颗粒分配因土壤种类不同而异,并响应于土壤环境变化,提出以分馏系数表示重金属在土壤颗粒的分配特点。  相似文献   
160.
1951年以来 ,黑龙江省呈明显的变暖趋势 ,1980年代以来增温尤其明显 ,是全国变暖最显著的地区。对比发现 ,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增减的阶段性变化与温度变化阶段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对应关系 ,但水稻种植面积变化略滞后于温度变化。1980年代中期以来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显著增加 ,特别是北部地区种植面积的显著增加 ,是对1980年代以来显著增温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