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基础理论   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2.
3.
随看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农产品需求的增长,人类对农业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研究农业的科学经过高度分化,在各个方面达到一定水平后,在新的基础上开始了更高水平的综合,即把农业看作为一个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紧密相关的实体——农业生态系统来对待。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人们以农业生物、土壤和气象等学科的坚实知识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角洲农牧系统结构的区域差异及空间位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以确保中国中长期食物安全,是中国目前和未来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农业结构的调整,必须建立在对系统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必须符合系统结构本身的演变规律。为此,作者于1996-1999年,以中国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农区为例,通过资料调研、专家咨询、农户调查、实地考察和试验等手段。对该区1980-1997年以来71个县市的农业生产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利用基于GIS的农牧系统综合评价系统,对长江三角洲农牧系统结构的区域差异和空间布局变化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显示,长江三角洲农牧系统结构存在显著的空间梯度差异,布局上出现了明显的空间位移,农业重心开始向南北推移。棉花、小麦和玉米均向北部集中,生猪和家禽向北部和中部的东北部集中,农业生产呈现出显著的区域性专业化布局格式。  相似文献   
5.
资源配置的灰色控制模型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对资源配置的一般特性分析基础上,应用灰色系统的微分拟合法建立资源配置的动态模型,并用最优控制理论进行优化,得到资源配置的优化控制模型。并在最后给出了一个土地资源利用的实际应用例子。  相似文献   
6.
本文把水稻生产过程看作一个跟踪控制系统,将其分为苗期、分蘖前期、分蘖后期、孕穗期和产量形成期五个阶段。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五个控制因素(基肥、基本苗、蘖肥、穗肥和粒肥)和两个生态干扰因素(光照和温度)对各阶段群体性状(叶色、株高、茎蘖数)的影响,建立了13个回归模型。采用动态规划方法针对不同生态条件,分别以纯收入与产量为指标函数,进行了农艺策略的优化。结果表明,水稻叶色、株高、茎蘖数可作为反映水稻群体素质的动态指标,以阶段性水稻生长回归模型为基础的动态规划模型具有跟踪控制特性,用于水稻生产的农艺策略优化效果较好。模型给出了盐粳二号(中粳)在一般生态条件下可采用的最佳农艺策略:基肥62kg/ha,基本苗188×10~4/ha,分蘖肥92kg/ha,穗肥60kg/ha,粒肥45kg/ha,可获产量8042kg/ha,纯收入3562元/ha。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方法,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江苏省丹阳市珥陵镇以“综合型”、“粮—桑协调型”及“蚕桑型”为发展方向的三种类型农业生产结构进行模拟优化,取得不同情况下的优化方案,为珥陵镇农业生产提供决策依据,以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整体最优。三个模型优化方案在保证一定的社会与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可以使珥陵镇农业生产总收益分别提高19.6%、28.8%和45%。  相似文献   
8.
9.
本文根据辐射型生态工程——星火养殖场的生产情况,建立新型投入产出模型,结合线性规划模型,对系统结构进行综合评价和优化设计。模式Ⅰ优化结果,利润最大值41万元,是实际值的4倍;模式Ⅱ的最优结构与模式Ⅰ的相同,利润最大值77万元。结果表明,充分利用系统设施和不断采用新技术是取得最佳效益的两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