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59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福建沿海养殖贝类中农药残留的含量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对福建省15个缢蛏和牡蛎样品中的有机氯农药(六六六、DDTs)、PCBs、及有机磷农药残留进行了监测,并对其污染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有机磷农药敌敌畏、甲胺磷和有机氯农药滴滴涕的检出率较高,敌敌畏和甲胺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80和2.58×10-9(湿重),滴滴涕平均质量分数为8.84×10-9(湿重)。六六六和多氯联苯未检出。福建省内的闽江口和泉州湾的污染程度相对较高,但贝类体内污染物的含量均在食用卫生标准的控制下。  相似文献   
42.
赤潮甲藻毒素麻痹性贝毒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赤潮甲藻毒素麻痹性贝毒的生物合成过程及毒素结构的化学转换和生物转换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利用放射性标记物质喂养产毒甲藻Gonyaulax tamarensis的研究实验,提出了该甲藻是通过一个乙酸单元或者它的衍生物与精氨酸或其等价物在α碳上的胺基的克莱森聚合(CLAISEN),随后失去羰基碳,并在相邻的羰基碳上形成咪唑环而合成麻痹性贝毒的理论过程。还介绍了N-磺酰基耦联的麻痹性毒素被弱酸和生物系统中的N-磺酰酶水解时结构转换方面的研究进展。也介绍了我国的研究进展和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3.
浙江省慈溪市滩涂环境与贝类养殖的调查结果显示,杭州湾海域水中石油类及无机氮含量介于Ⅱ、Ⅲ类海水水质标准之间,无机磷平均含量超过Ⅳ类海水水质标准。滩涂底质总体上符合海洋沉积物第一类标准,但一些样点多氯联苯(PCBs)超标。分离到2 976株细菌,隶属17个属及肠杆菌科的部分属,具有明显的陆源性特点。发现浮游生物71种,主要为硅藻类等广盐性种类,大部分为贝类的主要天然饵料。石油类、Cd、Cr、Hg、Cu及PCBs残留量在一些贝体内不同程度地超过GB 18421—2001《海洋生物贝类质量标准》。为有效改良和保育滩涂环境,提高养殖贝类的产量和质量,在揭示滩涂环境与贝类养殖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统筹兼顾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4.
本文通过对油茶饼粕脱毒和营养成分的研究,结合含15%脱毒茶饼试验日粮作喂猪试验,得到当浸提次数 n=5次时,饼粕中皂素含量小于3%,喂猪的适口性好,且无毒理反应,脱毒茶饼中蛋白质含量达23.04%,可作为蛋白质饲料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45.
首次采用枝角类作为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海洋食物链传递的媒介,实验研究了PSP从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经枝角类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ca)至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鱼苗的动态传递与代谢过程.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为550~4900个·mL-1时,蒙古裸腹潘体内可以检测到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美国红鱼鱼苗因摄入含PSP的蒙古裸腹溞而染毒.整个实验过程中,塔玛亚历山大藻、蒙古裸腹溞、美国红鱼消化腺均含有N-磺酰氨甲酰基类毒素C1 2,后者还检测到新生成的氨基甲酸酯类毒素neoSTX.毒素传递给蒙古裸腹溞时,C1 2中β型毒素C2的比例增大,传递给鱼苗时,则α型毒素C1的比例增加.毒素净化期间,鱼苗体内的C1、C2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但neoSTX未呈现特定规律性;总毒素含量除藻密度550个·mL-1实验外,随净化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相似文献   
46.
大亚湾麻痹性贝类毒素HPLC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Oshima建立的高效液相色普法(HPLC)对广东大亚湾不同时期的华贵栉孔扇贝(Chalmys nobilis)和悲翠贻贝(Perrna viridis)消化腺所含的麻痹性贝类毒素(PSP)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种贝类消化腺所含的PSP成分基本相同,主要成分为低毒力的N-磺酸氨基甲酰类毒素GTX5、C1和C2及高毒力的氨基甲酸脂类毒素GTX1-4,而格neoSTX不足总量的5%,与扇贝相比,  相似文献   
47.
以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剖刀蛏(Cultellus scalpellum)、文蛤(Meretrix linnaeu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杂色鲍鱼(Haliotis diversicolor)等为研究对象,通过其蛋白酶、酯酶和淀粉酶的同工酶分析,表明3种消化酶在不同贝类中表达图谱各异、强弱有别.其中蛋白酶图谱最为简单,出现2条同工酶带;酯酶酶谱较为复杂,共出现8种同工酶带;淀粉酶酶谱最为复杂,总共出现9条同工酶带.相似度指数统计显示缢蛏与文蛤、剖刀蛏和栉孔扇贝之较高,而与杂色鲍鱼差异较大.进一步根据同工酶酶谱差异指数聚类,结果缢蛏和剖刀蛏首先聚在一起,然后文蛤、栉孔扇贝和杂色鲍鱼依次聚类,这一结果与参试5种贝类的生物学分类地位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48.
青岛沿海养殖区贝类体内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分布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5月和9月分别在青岛周边的胶州湾、田横湾、鳌山湾、胶南等贝类养殖区的17个站位采集了杂色蛤,竹蛏,栉孔扇贝等三种贝类,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外标法定量,对贝类体内有机氯农药(HCHs、DDTs)残留量进行检测.并对不同情况下残留量的分布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贝类体内HCHs的检出率为60%,DDTs为100%.均未超过国家标准.(2)5月份农药残留量偏高,9月份残留量偏低.(3)生活在河流入海口处的贝类体内农残含量略有偏高.(4)栉孔扇贝对有机氯的富集尤为显著,残留量高.杂色蛤,竹蛏农药残留量低.  相似文献   
49.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钙钛矿型La0.8 Sr0.2 MnO3催化剂,以甲苯的催化燃烧为模型反应,考察了SO2对La0.8 Sr0.2 MnO3催化剂的毒性效应.通过X射线衍射(XRD)光谱、比表面积(BET)和X射线电子能谱(XPS)表征硫中毒前后催化剂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结果表明,SO2在La0.8 Sr0.2 MnO3表...  相似文献   
50.
根据2010年3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对江苏省如东县贝类养殖区4次现场监测资料,着重对养殖区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养殖区进行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海水中重金属污染程度顺序为Pb>Zn>Hg>Cu>As>Cd;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顺序依次为Zn>Pb>As>Cu>Hg>Cd;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顺序依次为Hg>Cd>As>Pb>Cu>Zn。4次调查结果的多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均低于140,表明这些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生态风险属于低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养殖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