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5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253篇
安全科学   191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352篇
综合类   877篇
基础理论   23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69篇
评价与监测   106篇
社会与环境   168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4 毫秒
991.
苗安康  袁越  吴涵  马欣  邵辰宇 《环境科学》2023,44(8):4623-4636
从省域层面推动发达地区率先碳达峰是中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的有效途径.以江苏省为例,构建了省级LEAP-Jiangsu模型,结合改进的多层对数平均迪氏分解(M-LMDI)模型、 Tapio脱钩模型和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模型探索碳排放的关键影响因素及碳达峰路径.采用改进的多层M-LMDI模型分析了江苏省历史时期和未来预测情况下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历史碳排放分解结果和规划目标,构建了多种发展情景的LEAP-Jiangsu模型,预测江苏省碳排放达峰时间及达峰水平;运用Tapio脱钩模型和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模型,研究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和碳排放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2035年江苏省一次能源需求总量以标煤计约为401.2~474.6 Mt,终端能源需求量约为319.2~382.3 Mt;江苏省最可能在2025~2030年实现碳达峰目标,碳排放峰值约为815.3~845.7 Mt;能源强度降低、产业结构优化、提高终端电气化水平和能源结构调整等节能减排措施的减排贡献率分别为33.1%、 26.8%、 21%和15.2%.  相似文献   
992.
段学军  邹辉  陈维肖  闵敏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0):2209-2222
岸线资源由于其所处水陆交互带的特殊地理位置,成为国土空间和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引起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而依托于长江黄金水道长江岸线资源发挥着重要的经济价值,随着长江大保护战略实施其生态价值愈加凸显。从岸线资源的概念内涵和特征分类出发,构建岸线资源价值评估的理论框架和指标体系,以长江岸线为例开展岸线资源经济功能价值和生态功能价值评价,并探索岸线资源分区管控方案,提出空间管控分区对策建议,以期丰富和拓展自然资源理论体系及研究范例,为长江经济带及全国其他地区岸线资源调查评估及管控分区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93.
基于耕地生产价值和生态价值理论及其评估方法,构建农地整治背景下耕地生产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分析框架,利用湖北省天门市和潜江市的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DID模型和OLS模型,分析不同农地整治模式影响耕地生产价值和生态价值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 (1)农地整治能较大促进耕地生产价值的提高,且新型经营主体主导模式的促进作用要优于政府主导模式;(2)农地整治能显著促进耕地生态价值的提高,但两种模式的促进效应没有明显不同;(3)耕地生产价值的提升有助于耕地生态价值的提高。基于此,今后不仅要继续加大农地综合整治的投资力度,还要在农地综合整治中重视生态整治,更要创新农地整治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994.
现阶段大气PM2.5遥感反演方法大多数都基于卫星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产品,这些产品通常是从表观反射率(top-of-atmosphere reflectance,TOA)中反演而来.直接建立TOA产品和地面站点监测的PM2.5浓度间的反演模型能够有效降低由AOD反演所带来的误差传递,但是现阶段反演PM2.5所用到的TOA同时耦合了地表反射率和大气贡献值,想要进一步提升反演精度则需要设法将二者分离.基于此,本文利用Himawari-8(H8)卫星数据,由6S模型进行大气校正,继而统计得到H8前6个波段之间的地表反射率关系式,再运用卫星第六波段表观反射率与地表反射率接近的特性,估算得到前5个波段的地表反射率,并扣除地表反射率得到大气贡献值,以此来达到地气解耦的目的.随后,本文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构建了PM2.5、大气贡献值、卫星亮温数据、观测角等之间的关系.以安徽省为例,反演结果表明,与不考虑地气解耦的TOA-PM2.5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ATM-PM2.5方法精度更高,在未参与训练的验证站点上,ATM-PM2.5R2和RMSE值为0.87和13.77 μg·m-3,相对于未经过地气解耦的TOA-PM2.5,R2提高了20%,RMSE值降低了5.24 μg·m-3.另外,利用H8卫星时间分辨率较高的特点,本文对安徽省域范围内进行了逐小时的PM2.5监测,显示本文方法有潜力为PM2.5实时监测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95.
李阳  陈敏鹏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12):5174-5189
运用IPCC清单方法核算了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农业源非二氧化碳(非CO2)温室气体(GHG)的排放,基于Tapio弹性脱钩理论和情景预测法、STIRPAT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VAR)预测了其达峰时间和规模,并结合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模型、STIRPAT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识别了中国农业非CO2 GHG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情景和中情景下中国农业非CO2 GHG排放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到2050年仍未达峰;2018—2050年低情景下GHG排放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低情景下已于2018年达峰,峰值为0.73×109 t (以CO2-eq计,下同);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和青海省农业生产与其农业非CO2 GHG排放呈强脱钩状态,其余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呈弱脱钩状态;除天津市和黑龙江省以外的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济和人口为农业非CO2 GHG排放的促进因素,效率和结构为其抑制因素.  相似文献   
996.
以井冈山风景名胜区作为案例地,基于价值共创理论,运用大数据分析与内容分析方法,收集并分析马蜂窝网站上井冈山景区的游记文本,构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价值共创机制:以历史文化遗产、自然景观资源和标志性景观符号为资源基础,游客通过红色文化体验、学习培训活动、解说服务体验和自然景观体验等实践活动,获得对红色历史文化的认知、情感的联结和价值观的塑造。另外,红色旅游景区现有的价值共创实践仍旧有限,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共创机制整合了游客需求、景区支持以及可能存在的价值共创实践,对创新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手段与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97.
以2005~2017年30个省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动态效应检验和三重差分等方法,考察了碳交易政策对工业碳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及异质性,同时利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解析碳交易对工业碳生产率的实现机制.结果表明,碳交易政策显著提升了工业碳生产率,实现了"降碳促经"效果,且该效果保持逐年上升趋势;异质性检验表明,各试点地区对政策的响应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北京、天津、上海、湖北工业碳生产率的提升效果较为显著,而广东、重庆未能对政策做出充分响应;机制分析发现,碳交易政策能够有效激励环境治理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和技术革新效应,进而影响工业碳生产率提升,其中结构优化效应是响应政策最为充分的机制.本文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未来碳市场运行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98.
李惠娟  周德群  魏永杰 《环境科学》2020,41(12):5225-5235
为了定量评估我国空气污染治理产生环境健康效益的动态变化,本文运用2015~2018年的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估算PM2.5污染造成的健康效应与健康经济损失变化,并分区域分城市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ρ(PM2.5)大幅下降,2015~2018年全国暴露于ρ(PM2.5)超标地区人口逐年下降,占总人口的比重从80.88%下降至62.32%.各类健康终点总人数从3323.25万人下降到1591.45万人,健康经济损失从15790.39亿元下降到8384.16亿元,健康经济损失占GDP比重从2.31%下降到0.99%.6大区域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成渝地区的各类指标逐年下降,汾渭平原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的各类指标呈现部分年份上升,随后下降的复杂趋势.但是汾渭平原地区的情况仍比其它地区严重,2018年的各类健康终点总人数比2015年增加1.89万人,健康经济损失增加107.14亿元,人均健康经济损失增加182.67元.保定、邢台和邯郸等市各指标值虽逐年下降,但每年仍居所有城市前10,西安、咸阳和临汾等市2018年的指标值不及2015年乐观.结果显示,我国空气污染治理产生的环境健康效益总体显著,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区域联防联控与一市一策.  相似文献   
999.
“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科学内涵及我国的政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提出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是基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战略考量,基于科学论证的国家战略需求提出的,实现这一目标挑战和机遇并存。我国的承诺为全球高质量绿色复苏注入了强心剂和新活力,但实现该目标比发达国家面临更大挑战。它将倒逼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要求,会给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带来机遇。建议切实贯彻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双控目标",充分考虑将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考核和现有污染减排考核体系相结合,增强"十四五"的行动力。尽快制定碳中和目标下的科技创新规划和实施方案。统筹考虑短期经济复苏、中期结构调整、长期低碳转型,布局低碳/脱碳技术,提升未来绿色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00.
以辽宁浑太河为范例,评价物种、多样性水平和功能群组成3种群落结构特征下,鱼类群落与栖息地环境因子的定量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流速、BOD5、氨氮、电导率和底质指数是显著影响浑太河鱼类群落空间分布的栖境因子;鲫等耐污种的氨氮和电导率的最适值和正响应阈值较高,洛氏鱥和东北七鳃鳗等适应较高的流速和底质指数,东北七鳃鳗的最适流速为0.59m/s;多样性水平的栖境因子最适值和阈值随香农多样性指数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3)区间的电导率最适值最大,为378.07μS/cm;杂食性功能群鱼类对BOD5、氨氮和电导率有较高的最适值和正响应阈值,其最适值分别为1.20mg/L、0.63mg/L和383.37μS/cm.定量分析鱼类群落与栖境因子的关系,为开展重要鱼类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以及关键栖息地的生境修复等流域生态管理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