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30篇
安全科学   133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113篇
综合类   214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对该试验夹具进行改进设计,使试验夹具首阶模态频率大于60 Hz。方法基于模态分析方法,分别采取改进夹具结构形式和改变夹具边界条件两种改进方式进行优化设计。结果根据模态分析结果发现,夹具结构形式改进对模态频率提高的效果不明显,改变边界条件能够显著提高夹具频率。改进后试验夹具首阶模态频率为69.5 Hz,大于试验输入载荷频率范围。结论试验夹具的固有频率应避开振动试验输入载荷频率范围,避免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22.
广西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组成及其性能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是一套以在线自动分析仪器为核心,运用现代传感器技术、自动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相关的专用分析软件和通讯网络所组成的一个综合性的在线自动监测体系。该系统可自动实现采样、分析、记录、数据处理及远距离数据传输等在线过程。文章介绍了该系统组成情况及其性能检测要点。  相似文献   
23.
对承德市160家宾馆、饭店、歌舞厅等公共场所,80个民用建筑工程项目,80余家个人家庭装修进行室内环境检测,发现不同场所室内主要超标污染物不同,新建公共场所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挥发性有机物、甲醛;已建成的重点公共场所空气超标污染物主要为茵落总数和CO2;民用建筑工程超标污染物主要为氨、甲醛;个人家装超标污染物主要为总挥发性有机物,甲醛。  相似文献   
24.
为了研究水库生境扰动对藻类水华的作用机制,以中度扰动理论为基础,结合藻类群落生境选择学说和藻类生态功能组,开展了不同温度扰动周期、相同扰动幅度下藻类多样性变化特性和群落结构演替特征的室内控制实验.结果表明:1适度的扰动会促进藻类的生长且增加其多样性.中度扰动组Δ22℃/48 h藻类生物量最大,但多样性最高,不存在绝对占优藻种,而高频次扰动组Δ22℃/24 h生物多样性较小,但可降低藻类生物量.2温度的周期性变化对浮游藻类群落的演替有明显的影响,优势种也呈现一定的差异性.藻类优势功能组演替基本规律为:X_1(小球藻)→J(栅藻)→S_1(席藻)或X_2(衣藻),群落结构呈现出C/CR型藻类先行占优向R型演替的趋势.高温扰动频繁时,R型藻类(S_1)明显占优;无扰动或低扰动时,群落结构组成特点以C/R策略为主.适度的扰动组Δ22℃/48 h形成了多种生长策略的藻类共存的格局,且耐受高温胁迫的S策略藻类(L_0)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25.
为检验二元联合作用藻红外测试方法的可行性,用Cu~(2+)、Fe3+、Mn~(2+)、Al3+、Cr3+、Hg~(2+)、Cd~(2+)、Pb~(2+)、Zn~(2+)进行了二元联合作用测试实验。结果显示:联合药液的参照浓度与单药液的参照浓度比为0.5:0.25的有15组二元组合,为2.0:1.0的有10组二元组合,为1.0:0.5的有11组二元组合;在9种重金属的36组二元联合作用测试结果中出现拮抗作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表明联合作用类型表现出多样性;14组拮抗作用中单组的再现性为50%~100%、多组的再现性的出现率为93%、单组的重现性为67%~100%、多组的重现性的出现率为100%,21组相加作用中单组的再现性为50%~100%、多组的再现性的出现率为86%、单组的重现性为67%~100%、多组的重现性的出现率为100%,1组协同作用重现性67%;36组联合作用测试结果的再现性为50%~100%、再现性的出现率为86%,重现性为67%~100%、重现性的出现率为100%。上述分析可知,9种重金属的36种二元联合作用测试结果具有较好的多样性、再现性、重现性,表明测试条件、藻温测试方法、三指标评价法能够保证藻响应温差和藻响应药品评价结果的质量,参照浓度分析方法、联合作用评价方法能够控制联合作用分析结果的质量;藻响应的有毒有害物都存在敏感浓度,用参照浓度分析方法可分析出藻响应有毒有害物的参照浓度。因此,藻红外测试技术可以用于测试重金属、农药、有机药品、抗生素等的二元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26.
1. The HGPRT (Hypoxanthine‐Guanine‐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 assay with Chinese Hamster V79 cells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mutagenic effects of UV irradiation, potassium dichromate and nickel chloride. The agents were tested separately and in the combinations of UV plus nickel and dichromate plus nickel.

2. UV, Cr(VI) and Ni(II) were confirmed to be mutagenic in the V79 cell assay. The combination of UV(5J/m2) and Ni(II) (0.5 mM) caused a mutation rate 11.2 times above that corresponding to the sum of the individual mutation rates of these agents. The combined action of Cr(VI) (0.1 mM) and Ni(II) (0.5 mM) produced a mutation rate 2.8 fold above that corresponding to the sum of the individual rates of the separate agents.

3. The enhancing effect of nickel chloride on the mutagenicity of UV or Cr(VI) is interpreted by an interference of Ni(II) with the repair of DNA lesions.  相似文献   
27.
东北玉米低温冷害时空分布与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东北地区4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逐日温度资料和近20多年玉米生育期资料,基于热量指数构建生育阶段冷害指数,采用EOF分析、Mann-Kendall法、子波变换等方法系统分析了近50年东北玉米4个生育阶段低温冷害时空分布及周期特征。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全区平均冷害强度呈极显著的减弱趋势,地区间冷害变化趋势呈现差异化特征,冷害强度减弱趋势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呈阶梯状递增;4个生育阶段冷害指数EOF第一模态均呈冷害空间变化趋势一致的特征;冷害强度呈较明显的减弱趋势,第1到第4生育阶段减弱趋势逐渐增大,突变均发生在1990年代中期;冷害强度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出苗—七叶、出苗—抽雄存在明显的23、25年周期,出苗—乳熟、出苗—成熟均具有较明显的3年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28.
本文试从振动试验的特点和受试样品承受振动激励的应力循环切入分析,为把握试验方案的拟订提供支持。同时也简要介绍了应力循环的计算方法,供试验人员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29.
本文应用四川省气象局提供的气候资料,借助于电子计算机,统计分析了太阳黑子位相与四川盆地热量资源、降水资源波动的关系;采用文献[2]的公式,计算了太阳黑子相对数年均值与热量、降水资源的同期及延后相关系数,并进行了周期分析,进而分析其演变趋势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0.
气体、粉尘爆炸灾害及其安全技术   总被引:9,自引:14,他引:9  
对可燃性气体、蒸汽、粉尘的爆炸特性及其抑爆、隔爆安全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并对常见的可燃性气体、蒸汽和粉尘的各种爆炸特性参数和气体抑爆安全技术参数进行了实验测定。根据实验测定结果得到的结论对这种可燃性物质的安全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